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色鸚鵡圖

(北宋趙佶絹本設色畫)

鎖定
《五色鸚鵡圖》是北宋時期宋徽宗趙佶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此圖為橫卷,畫中一隻鸚鵡立於一斜枝上,鸚鵡得意自適,似與人語,俏姿可掬。正是春光明媚之時,杏枝抽條,白花朵朵,欣欣日上。此圖是一幅寫實性的小品,可以看出徽宗“妙體眾形”的深厚功力。 [1] 
中文名
五色鸚鵡圖
作    者
趙佶
創作年代
北宋
別    名
杏花鸚鵡圖
畫作類型
設色畫
材    質
絹本
規    格
縱53.3釐米,橫125釐米
現收藏地
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五色鸚鵡圖畫作內容

此卷既有圖,又有題句和跋,為趙佶的三絕珍品。卷首有清宋犖隸書題款,前段為宋徽宗詠鸚鵡詩一首並序:五色鸚鵡來自嶺表,養之禁御,馴服可愛,飛鳴自適,往來於苑囿間。方中春,繁杏遍開,翔翥其上,雅詫容與,自有一種態度。縱目觀之,宛勝圖畫,因賦是詩焉。天產乾皋此異禽,遐陬來貢九重深。體全五色非凡質,惠吐多言更好音。飛翥似憐毛羽貴,徘徊如飽稻粱心。緗膺紺趾誠端雅,為賦新篇步武吟。
御製御畫並書(僅存“制”、“並” 二字及畫押)。
後半部分則畫一紅頸鸚鵡立千杏枝之上。杏花正在盛開,飽滿的杏花在枝頭次第開放,熱烈濃郁,營造出春意盎然、歡快喜悦的精神氛圍。 [2] 
畫卷上鈐有元文宗“天曆之寶”印,清初戴明説、宋犖藏印及清乾隆、嘉慶內府鑑藏印。 [3] 

五色鸚鵡圖創作背景

五色鸚鵡圖政治背景

趙佶不是一位好皇帝,然而當時的政治制度以及他統治者的政治地位極大地影響了藝術的發展。他痴迷於藝術,並且把自己的愛好推廣到社會中,造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使北宋文化在宋徽宗時期創造了一段輝煌,尤其是工筆花鳥畫的發展在宋代達到了古代花鳥畫歷史的頂峯,並開創了花鳥畫創作的新時代,對後世的花鳥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五色鸚鵡圖》就是一幅典型的花鳥畫。 [4] 

五色鸚鵡圖創作過程

據説,宋徽宗在御花園內見一隻貢自嶺表的別緻鸚鵡飛鳴於杏枝間,姿態煞是可愛,遂御筆彩繪,復作詩並序,畫了《五色鸚鵡圖》。 [5] 

五色鸚鵡圖藝術鑑賞

五色鸚鵡圖主題

在充滿了道教神仙思想的徽宗看來,描繪祥瑞之物的工筆花鳥畫不但是藝術創作,還是祈禱國家和民族福祉的獨特形式,也是治理國家的一種手段。他要在大自然中發現那些預示國家運兆的祥禽瑞草,並把它們圖繪下來。畫中的五色鸚鵡的毛色恰好與社稷壇供奉的五色土相近,“五色”為青黃赤白黑,象徵着五個方位,亦象徵天下。宋徽宗正是想用“五色”向諸朝臣表明此係“天產”、“異禽、“非凡質”、乃“樣瑞”也。 [4] 
宋徽宗羨慕此鳥的“飛鳴自適”,實際是“自由”,這是這位帝王想得都得不到的。 [6] 

五色鸚鵡圖構圖

全枝式構圖是花鳥畫常見的一種構圖方式,即畫幅的主要部位擺佈幾枝全株花木,配以禽鳥或草蟲,或烘雲托月為其背景。花木枝幹參差交錯,葉片層疊樅深,疏密有致。花木下部不露腳根,也不用畫山石土坡,使畫面的主體物更加突出,重點更為集中。
《五色鸚鵡圖》就是全枝式構圖的一個典型代表,畫中色彩斑斕的鸚鵡棲息在杏花枝頭,營造出一種寧靜歡愉的境界。 [7] 

五色鸚鵡圖技法

這張畫是一幅重彩,重彩畫畫成濃重是方便的,但畫得很清靈、透明是不容易的。這張畫的顏色設計很調和,技巧上厚薄把握得很好。在墨的底子上用石綠,因石綠為礦物質顏料,畫上容易出現粉氣,但它沒有這種粉氣。指鸚鵡背部這一塊很淡很薄,筆法顯得很生動。樹枝的勾線很結實,用筆富有變化。
五色鸚鵡圖(局部)
五色鸚鵡圖(局部)(3張)
下筆較重,微露釘頭,從上往下勾,如果筆法一樣是很死板的,但太不相類又不能成為貫通的一枝,而此畫樹杆中的釘子頭有些明顯,有些不明顯,很隨意,有一種自然變化之妙在其中。 [8] 
此圖杏樹枝條多以淡墨勾勒輪廓,再以極細微多尖鋭墨點點苔,枝頭嫩綠的葉芽隱隱透出,突出了春天枝條初發生機的柔韌感和樹枝堅硬的質地感,枝條安排疏密有致,詳略得當。杏花或側或卧,或正或背,或大或小,或蓓蕾初成,或繁華正開,或團簇,或散落,極盡姿態。畫家先以淡墨勾出花瓣、花蕊輪廓,然後再以白粉層層渲染,花萼則略加勾勒,然後以淺綠敷色,層層包裹,更加映襯突出杏花的繁茂、飽滿和熱烈,花氣鮮嫩濃郁,姿態各異,若從絹上躍然生出。
鸚鵡為全幅刻畫的重點所在,亦是畫家着重關注的對象,畫中鸚鵡眼睛大而有神,正炯炯注視眼前繁茂的杏花,似乎為歡快的春天氣氛所吸引,呈現出歡愉的表情。眼睛以生漆點之,呼之慾活,確實倍見精彩。
鸚鵡羽毛呈五色,黑、灰、紅、綠,鮮麗耀日,頭呈黑灰色,脖頸呈深紅色,翅羽、尾羽呈淺綠色,鮮豔明快的羽毛呈亮色調,為畫面增添了温暖的基調。鸚鵡露出一足緊緊抓住杏枝,另一足微露腳爪,當為俯視鸚鵡角度所看到的情形,更突出了鸚鵡站立枝頭的別樣姿態。鸚鵡足角質鱗片也悄然畫出,不同於羽毛及所立杏枝的質感,更見畫家觀察的精細,讓人不由得駐足留意觀賞。 [2] 

五色鸚鵡圖歷史傳承

此畫曾著錄於《宋中興館閣儲藏圖畫記》、吳升《大觀錄》、《石渠寶笈初編》(卷二十四)諸書中,為《宣和睿覽集》中的存世畫跡。 [2] 
此卷在元代經文宗收藏,明末清初為戴名世所收,又經宋犖收藏,乾隆時收入內府。民國初年為山本悌二郎所收,流入日本,著於《澄懷堂書畫目錄》中。山本卒後,他所收藏的《杏花鸚鵡圖》不久即流入美國,為波士頓美術館所收。 [9] 

五色鸚鵡圖重要展覽

2012年11月2日至2013年1月3日,上海博物館開展了“翰墨薈萃—美國收藏中國五代宋元書畫珍品展”,《五色鸚鵡圖》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4] 
2017年7月20日,日本東京都美術館開展了“波士頓美術館至寶展”,《五色鸚鵡圖》在這次展覽中展出。 [10] 

五色鸚鵡圖作者簡介

趙佶(1082-1135),即宋徽宗,北宋皇帝。神宗第十一子,哲宗弟,在位25年。即位前歷任鎮寧軍節度使,平江、鎮江軍節度使等職,先後封寧國公、遂寧郡王、端王。崇信道教,自號“教主道君皇帝”。南宋紹興五年(1135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其書法、繪畫頗有造詣,書法自成一家,稱“瘦金體”,兼及狂草。繪畫重寫生,尤長花鳥畫,存世有《芙蓉錦雞圖》、《池塘秋晚圖》。並能詩詞,著有《宣和宮詞》3卷,已佚。 [11] 
參考資料
  • 1.    朱立春編著.中國歷史常識全知道 家庭必備典藏版[M]:中國華僑出版社,2015.03:第348頁
  • 2.    陳若茜.當宋代名畫遇見凡高莫奈:波士頓美術館至寶赴日展出[J]:公關世界,2017(第18期):第24頁
  • 3.    彭本人編輯.中國花鳥畫[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1.11:第3頁
  • 4.    武慶新編.重讀宋徽宗 中國帝王史上極具才華的藝術天才[M]:中國商業出版社,2016.03:第90頁
  • 5.    李禎孝編著.工筆花鳥畫技法[M]: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4.11:第56頁
  • 6.    魯寧著.瑰寶遺夢 恭王府流失文物尋蹤[M]:北京出版社,2010.10:第240頁
  • 7.    李硯祖主編.藝術與科學 卷十四[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06:第4頁
  • 8.    《美術大觀》編輯部編.中國美術教育學術論叢 造型藝術卷 10[M]: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10:第271頁
  • 9.    韓剛,黃凌子著.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 繪畫 卷軸畫(宋)[M]:開明出版社,2013.10:第134頁
  • 10.    趙啓斌主編.中國曆代繪畫鑑賞[M]: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16.06:第326頁
  • 11.    周廣璜,張偉主編.中國帝王的藝術世界[M]:山東友誼出版社,2000.07:第871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