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色石

(清代筆練閣主人著短篇小説集)

鎖定
五色石》是清代白話短篇小説集,全稱《筆練閣編述五色石》,一名《遍地金》《補天石》。作者題為“筆練閣主人”,一説是清代徐述夔。成書於清康熙前期。 [1] 
每卷三字標題,復綴以回目。每卷寫一事。故事背景卷八為唐,卷三為北宋,卷六為南宋,卷一為元,卷二、四、五、七為明。作者以人生缺陷為憾事,以為善惡應有報,才子終配佳人,故以文代石補天道之缺漏。 [3] 
作品名稱
五色石
作    者
筆練閣主人
創作年代
清代康熙前期
文學體裁
短篇小説集

五色石內容簡介

《五色石》為擬話本小説集,敍世態人情,共八卷,每卷演一個故事。
卷一《二橋春》,敍元武宗時浙江秀水縣鄉紳陶尚志之女陶含玉與書生黃琮婚戀事。紈絝子弟木一元盜才子黃琮詩文,欲騙娶陶含玉小姐,後陰謀敗露,黃琮金榜高中,終娶佳人陶含玉,並娶白氏小姐碧娃。
卷二《雙鵰慶》,敍明嘉靖間景州舉人樊植與成美二人之妻,一妒一賢,樊妻仇氏虐待樊妾羽娘,成妻救之,後經事變,妒婦樊妻回心轉意改過,與羽娘和好事;
卷三《朱履佛》,敍北宋徽宗政和年間浙江桐鄉縣書生來法,受誣陷獄,張叔夜為其平反,後為廣東監察御史,連破兩案,自己蒙冤終雪並查出姦殺民女的淫僧事;
卷四《白鈎仙》,敍明成化年間,陝西紫陽縣陸世功之女陸舜英與四川秀才呂玉婚戀事,陸舜英小姐得白衣道姑庇護,歷難不死,終與心上人結成伉儷;
卷五《續箕裘》,敍明正統年間,河南衞輝府監生吉尹之子吉孝為繼母韋氏所誣,遭父毒打,拋於荒郊,為姑母所救,韋氏兇悍、可惡,鬧得家破人亡,後悔改,終於全家團圓事;
卷六《選琴瑟》,敍南宋高宗時,浙江臨安府富陽縣員外隨珠川之女隨瑤姿與風流才子何嗣薪,幾經曲折,終成眷屬事;
卷七《龍虎變》,敍明嘉靖年間,松江府舊家子弟宿習在岳父秀才冉化之的反覆教育下浪子回頭,棄賭從正,成為良吏清官事;
卷八《鳳鸞飛》,敍唐憲宗時,晉州秀才祝風舉經過種種困難波折,終娶賀鸞簫小姐及侍女霓裳事。 [5] 

五色石作品目錄

卷之一 二橋春
卷之二 雙鵰慶
卷之三 朱履佛
卷之四 白鈎仙
卷之五 續箕裘
卷之六 選琴瑟
卷之七 虎豹變
卷之八 鳳鸞飛

五色石人物介紹

《白鈎仙》中京衞指揮陸世功之女陸舜英自幼聰慧,才色兼美。七歲時因善良救了一條奇異的小白蛇,得到一白衣道姑所贈白玉鈎懸佩,後被亂軍追逼,為免受辱捨身跳崖,身上所配白玉鈎化為一道白光託承姑娘安然落地,到“蛟龍之府”,在贈鈎白衣道姑的幫助指引下,得遇姑媽,轉危為安。後來得嫁狀元及第的心上人呂玉。
秀才呂玉原在陸家為舜英之哥陸逢貴作書記,“負才英邁,賦性疏狂。’’不願奉承權貴違了心志,與原東主陸逢貴決裂,遭到陸的報復,丟掉到手的舉人,後來歷經波折,冒陸舜英小姐表哥任蓓之名中舉。中舉之後的呂玉對任蓓之母“衣不解帶,小心伏侍”,他的善良最終也有了回報,殿試之後,呂玉狀元及第,得娶心上人舜英小姐為妻。
宿習原是舊家子弟,因自小父母姑息,失於教導,及至長成父母相繼死了,一發無人拘管。既不務生理,又不肯就學,日逐在外遊蕩,被一幫“閒人浪子’’引入賭場,“視書文為仇敵,一心只對賭錢擲色其所不辭,扯牌尤為酷好,終日把梁山泊上數十個強盜在手兒里弄,眼兒裏相。”以至於後來“把妻子首飾、衣服也剝去賭落了’’,且“索性在賭場裏安身,連夜間也不回來"。後來輸光了錢,“替別人管稍弄帳",“尋碗飯吃”,變得“恁般無賴”,甚至妻子患病也不回家看視。真個是十足的賭徒,敗子,這時的宿習,毒癮之大已病入膏肓。其岳父冉化之卻是良醫,不僅是醫病良醫,而且是醫賭良醫。作《哀角文》一篇以警世,卻對宿習不起作用。宿習不聽良言,撞出一場橫禍,被鄉紳鈕義方送於捕廳懲治,杖二十,枷號一月,此為為惡有報。冉化之又與好友總捕廳吏員曲諭卿設計羞辱、激勵宿習,用心良苦。宿習終於“追悔前非",跟人出門經商,合該走運,幾次買賣下來已經腰纏萬貫。
《二橋春》江西南贛兵道木採,因醜笨的兒子求陶尚志之女含玉不得,便依仗權勢脅迫本府同知陶尚志,想強行議婚,招陶公婉拒,便“大怒”,“銜恨公報私仇”,派本是文官的同知陶公帶兵剿賊,卻“把精壯兵馬都另調別用,只將老弱撥與,又不肯多給糧草。"致使兵敗,木採趁機彈劾陶公,使其解任待罪。科舉考試中,木採為使胸無點墨的兒子木一元考中,強自定卷中暗號,命主考白推官照顧。其兒子木一元在科考中央請業師代筆替考,競也中了。營私舞弊,不一而足。 [5] 

五色石作品鑑賞

五色石主題思想

《五色石》的教化效果在敍事層面是通過對善惡兩類人物不同的命運安排凸現出來的。善者加官進爵,得享長壽,父母獲封受賞,子孫俱各顯貴,可謂是福祿壽三者佔盡。如卷一《二橋春》結尾處寫到:“至來年,黃生會試中了第二名會魁,殿試探花及第。後來黃生官至尚書,二妻俱封夫人,各生一子,拾翠亦生一子,俱各貴顯。兩位小姐又各勸其父納一妾,都生一子,以續後代。從此陶、白、黃三姓世為婚姻,不絕後世,傳為美談。”[1]35卷八《鳳鸞飛》中書僮調鶴忠義救主被朝廷授予雲州刺史的官職,下層百姓就因為行義舉轉眼成了高級官員,這種在現實生活中很難出現的一幕,在小説中卻理想化地上演了,作者的勸善之心躍然紙上。惡者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懲罰,如卷一的偽才子木一元備受嘲諷;卷三的兇僧道虛、道微伏法;卷四的惡官汪直被從重治罪;卷六的偽才子何自新被革去舉人並杖打六十,惡人宗坦一干人等被杖打流放。還有一類人物,起初作惡後改過向善而得到了比較好的下場,如卷二中的妒婦仇氏悔過,後“在家另居別室,修齋誦經”;卷五中的無良繼母韋氏痛改前非,後“生封死贈”[1]131;卷七中的宿習戒掉毒癮,後因功“特授兵部郎中之職”。善者得善報,惡者食惡果,故事中出現的所有的善惡人物都有各自對等的結局,作者勸人為善的意圖十分明顯。
除了維護封建的倫理綱常、勸人為善之外,作者還有意向讀者灌輸先進的愛情觀。如卷八《鳳鸞飛》中侍兒霓裳欽佩祝生的才識,“觸動一片芳心”後定好私計,裝扮成小姐主動去約會祝生,與其共享魚水之歡,並勸祝生“今宜鋭意功名,不必復作兒女眷戀”,為追求自己的幸福做出了細密的籌劃。霓裳最後順利嫁與祝生為妾,説明作者對這種未婚男女大膽追求愛情與幸福的做法是鼓勵的,比起之前陸人龍在《型世言》中否定自由愛情確實要開明很多,也是延續了“三言”“二拍”中宣揚的愛情理念,符合人性並順應社會發展的。卷六《選琴瑟》何嗣薪説“翁擇婿,婿亦擇女。門生訪得隨家小姐有名無實,恐她的詩詞不是自做的。若欲重聯此姻,必待門生面試此女一番,方可準信”,結尾處作者評論説“小姐初非勢利狀元,狀元亦並不是曲從座主,各各以文見賞,以才契合。此一段風流佳話,真可垂之不朽”,這些話均顛覆了傳統的擇偶觀,小姐和才子互考學識,以學識廣博定婚姻,散發着追求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思想光輝,“以才契合”比起現實中因權勢、父母之命、金錢、外表而結合的婚姻觀念簡直是前進了一大步。 [4] 

五色石藝術特色

《五色石》中描寫景色的詩非常少,都集中在卷一《二橋春》中,先後有5首詩詞內容圍繞雙虹圃的景緻展開,但後面4首主要是為了突顯小説中人物黃生的才華,而第一首才是作者專門向讀者描繪園中景緻的。“碧水遙看近若空,雙橋橫梗似雙虹。雲峯映射疑天上,台榭參差在鏡中。”雙虹圃被描繪得有似仙境,隨後才子佳人便在此處一見傾心,景美人美給了讀者充分的審美享受。而在之前的“三言”詩詞中,描寫景色的有不少,但是有一些與故事的內容情節沒有太緊密的聯繫。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五色石》的作者對於詩詞運用的駕馭能力更強一些。
除了景色描寫外,還用詩詞韻語描寫了兩性交歡的場面。《五色石》中多篇作品都有所展現,如《雙鵰慶》、《白仙鈎》、《選琴瑟》、《鳳鸞飛》等。話本及擬話本作品中很多涉及情愛內容,為使敍寫顯得真實鮮活,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對於兩性交歡場面的描寫,但如果直接細緻地寫出,難免會因涉嫌色情描寫而遭到士人的唾棄指斥。所以,正如《隋煬帝豔史》的作者在“凡例”中所説:“風流小説,最忌淫褻等語以傷風雅,然平鋪直敍,又失當時親暱情景。茲編無一字淫哇,而意中妙境,盡婉轉道出,作者苦心,臨編自見。”很多作者在描寫兩性交歡場面時想到了藉助詩詞韻語這種含蓄的藝術形式。《五色石》中均用詩詞韻語來描寫兩性交歡的場面,通常運用比喻和象徵手法,使內容表現得朦朧化、優美化,真正遠離了涉嫌色情描寫的流弊,相對於之前“三言二拍”詩詞中過於直露的性愛描寫顯得更具審美價值。 [2] 

五色石後世影響

就創作時間而言,一般認為《玉嬌梨》寫於南明時期,《平山冷燕》成書於清順治年間,而《五色石》成書於清康熙前期,很有可能是後者在創作時從前者中汲取了營養,而它們共同宣揚的愛情觀、才情觀則對之後的《鏡花緣》《紅樓夢》等作品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4] 

五色石版本信息

現存主要版本有清乾隆刊本,藏大連圖書館;日本明治十八年(1885)鄰堂鉛印服部誠一評點本,藏日本內閣文庫;清本衙藏板《遍地金》本,藏大連圖書館;清紫雲閣刊《補天石》本,藏北京大學圖書館。1985年春風文藝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説選刊”排印清乾隆刊本,1985年台灣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説叢刊”影印鄰堂鉛印服部誠一評點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説集成”影印清乾隆刊本,1993年江蘇古籍出版社“中國話本大系”排印清乾隆刊本。 [1] 
參考資料
  • 1.    張兵主編.500種明清小説博覽 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第863-867頁
  • 2.    黃豔. 詩詞韻語在《五色石》中的作用淺析*[J]. 九江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4, (3):40-42.
  • 3.    楊哲等主編.文學百科辭典:知識出版社,1991.04:第851頁
  • 4.    黃豔, 劉雨過. 論《五色石》的教化性與娛樂性[J]. 河池學院學報, 2011, (6):27-30.
  • 5.    單衍超.《五色石》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09:5、6、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