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色土

鎖定
五色土是指青、紅、黃、白、黑五種顏色純天然土壤。五色土是華夏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數千年來被賦予無限美好的寓意。
五色土的使用在《山海經》《禹貢》《周禮》《史記》《唐書》等歷史文獻中都有記載,多用於諸侯建國立社、帝王封禪等重大儀式。
在我國古代,一直存在着“社稷祭祀”的制度。以五色土建成的社稷壇包含着古代人對土地的崇拜,五種顏色的土壤,由全國各地納貢交來,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社稷壇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的象徵,因此社稷成為國家政權的代名詞。保存最為完好的社稷壇是北京紫禁城內的明清兩代社稷壇(北京天安門西側:中山公園內)。五色土的華夏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代表五方(東南西北中)、五行(金木水火土)、華夏五帝(青帝伏羲、赤帝神農黃帝軒轅、白帝少昊、黑帝顓頊)等等。
説文解字》:“金,五色土也”
《禮記 大學》:“有土斯有財” 。
中文名
五色土
別    名
崑崙山五色土
解    釋
青紅黃白黑五種顏色純天然土壤,
文化含義
江山社稷、五行、五方、五帝
典型應用
北京中山公園內明代所建的社稷壇
文獻記載
山海經》《史記》《漢書》等

五色土社稷壇用

編輯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繼續教育學院梁海燕先生講,五色土一般是指社稷壇的五色土,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由各地進貢而來,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古代,不僅五色土的進貢有限制,五色土的多少也有限制,因此厚度也不一。
中國曆代帝王在“父天母地”觀念之下,都非常重視社稷壇的建造和祭祀。社稷祭禮屬於祭地之禮的範疇。歷代的社稷祭禮不僅繼承了中原農業民族祭社稷精神實質,而且注重進行他們認為具有實用意義的祈雨活動。 [1-2] 
編輯

五色土歷史記載

《漢書·郊祀志》記載:“徐州歲貢五色土各一斗”,專供朝廷使用。更早的《尚書·禹貢》雲“徐州厥貢五色土,”在九州貢品中是特有的。《史記·孝武本紀》:“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江淮間一茅三脊為神藉。五色土益雜封。縱遠方奇獸蜚禽及白雉諸物,頗以加祠。兕旄牛犀象之屬弗用。皆至泰山然後去。”《同治·徐州志》記述的更具體“赭土山產五色土,貢自夏,漢元史五年,唐開元至宋皆有入貢....”

五色土典故

上古時代,我國有“社稷祭祀”制度,把國家稱為“社稷”。《白虎通》曾設王者為何有“社稷”之問答雲:“為天下求福報功。以‘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祭之也,故封土立‘社’,‘社’為‘土地神’;穀物眾多,不可遍及祀, 故封谷立‘稷’,‘稷’為‘穀神’之長”。這就是説,當時國家統治者,重視土壤和糧食,認為“神”可以引出萬物,祭“神”可以保障五穀豐登。祭祀“土地神”“穀神”的地方叫做“社稷”。

五色土建築

五色土 五色土
北京中山公園內保留着明代所建的社稷壇。最上層五丈見方、鋪墊着五種顏色的土壤: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社稷壇中央有社主石也叫江山石(形似金字塔)。社稷壇是古代帝王江山社稷,皇家風水龍脈的象徵。社稷壇與南天壇、北地壇、東日壇、西月壇合稱為皇城五壇,社稷壇在中央。

五色土分類介紹

黃,象徵居中的黃帝,他統治天下,由手拿繩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輔佐。
青,象徵東方太昊,他由手持圓規掌管春天的木神輔佐。
紅,象徵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桿掌管夏天的火神輔佐。
白,象徵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輔佐。
黑,象徵北方顓頊,他由手持秤錘掌管冬天的水神輔佐。

五色土象徵意義

在這其中,五色土是最引人注目的,也讓人無不驚奇不已,人們都想從中找出藴含在背後的故事。所謂的五色土是指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的土。五色土象徵着我們廣博的大中華,在社稷壇的東邊是青土,代表着東邊的大海;西邊是白土,代表西部白色的沙;南邊是紅土,預示南方的紅土地;北邊是黑土,象徵北部的黑土地;而中間的黃土,就是黃土高原的寓意。關於社稷壇五色土的分佈,還有另外一種説法,有人認為,黃,象徵居中的黃帝,他統治天下,因為由手拿繩子掌管四方的土神輔佐;青,象徵東方太嗥,他由手持圓規掌管春天的木神輔佐;紅,象徵南方炎帝,他由手持秤桿掌管夏天的火神輔佐;白,象徵西方少昊,他由手持曲尺掌管秋天的金神輔佐;黑,象徵北方顓頊,他由手持秤錘掌管冬天的水神輔佐。
黃土居中,因為最高統治者黃帝居於核心地位。東西南北依次為青白紅黑,也即皇帝的四方又各有一個統治者輔佐。這種佈置方式,是以道教陰陽五行學説來表明:壇上五色土,象徵全國的土地,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東方為青龍,南方為朱雀,西方為白虎,北方為玄武,中間為麒麟。

五色土傳統文化

中華五色土與傳統文化
“中華五色土”是在廣袤的中華大地上,按照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選取的青、紅、黃、白、黑五種不同顏色的土壤。這意味着“五色之土”代表整個中華大地,並寓意中華疆域地大物博,多姿多彩。為什麼要按五個方位選取“中華五色土”呢?在中華傳統文化中“五”是個特殊的數字,天數中“九”為最大,地數中“五”為最大。在各個領域中,都存在着五個基本元素“五”代表的是全部,涵蓋着整體,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概念。傳統文化認為“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是組成世界萬物的基本要素,把這五種要素稱為“五行”。而五色、五方、五音、五味、五行等之間又存在着相互對應的關係。組成對立統一的整體,這些玄妙的對應關係,都是華夏祖先們對自然界的認識與描述從這些傳統文化中,可以感受到我們的祖先在認識自然時的高深智慧。如:五行、五色、五方、五音、五臟之間的相互對應關係為:
五行
五方
西
五色
五音
五味
五臟

五色土發現

千佛洞發現五色土
千佛洞五色土 千佛洞五色土
徐州市城西的大彭鎮楚王山上的千佛寺內,寺院的法師們在清理寺院內的天然溶洞千佛洞時竟然發現了古人對土地的崇拜——極具傳奇色彩的五色土。千佛洞坐落在徐州西郊楚王山南側懸崖峭壁間,由前後兩洞組成,楚王山千佛洞洞深約12米,寬3至7米,高2至4米。洞中除供奉着石刻的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外,洞內崖壁上還雕刻着千尊佛像,這些石佛排列整齊、姿態各異,或站或立或卧,雕工精細,栩栩如生。在千佛洞內西北方向左側還有一個子洞,洞口很小,僅能容一人而且還得屈身才能入內,洞深約七八米,洞內可容10餘人左右,洞內十餘平方米的基礎土層中的土,和其他地方的土不同,居然有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其中部分五色土雖然已凝固如石塊,但仍然色彩繽紛。
據千佛寺住持道宏法師介紹:千佛洞為天然溶洞,洞內常年滴水不斷,落地啪啪有聲,寺院的法師們常用各種器皿接水,洞內的水喝起來無比甘甜。為了發掘千佛洞的歷史文化資源,兩年前,寺院開始仔細清理排查寺內的文物資料,經查在千佛洞內共有大小石佛造像近千尊。造像的具體年代還在進一步研究考證之中。道宏法師説,他和幾位法師在清理千佛洞時,發現千佛洞的子洞內,上下全是五色土,有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他知道五色土是一種非常稀少的“寶貝”。隨後他查閲了有關資料,發現泥土中所含礦物成分不同,呈現的顏色也會不同,紅色是粘土,黃色是硝土,白色是鹼土,剩下兩色則是含腐殖質的黑土和青土。但是五色土為何會在千佛洞內,希望有關專家能做個客觀解釋。
徐州師範大學張士魁教授解釋:五色土的形成是地質現象徐州地處中國南北交匯處,是南北文化的集合點,而楚王山是五色土的集中地。在夏商周時期,徐州每年都要在楚王山取貢土進奉,供君主封壇立社,在當時被稱“禹貢九州”。同時徐州五色土又隨着五侯的分封作為神聖的祭品帶往各地。因此,歷經數千年,楚王山當前還保留下來的五色土便顯得尤為珍貴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