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臟六腑之海

鎖定
五臟六腑之海古籍中有兩處代指,即胃及其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衝脈。這與二者通行全身氣血,以養全身有關。二者雖有區別,但在輸布氣血上卻有着密切的聯繫,衝脈與足陽明胃經“會於氣街”,直接承受胃之氣血,這可説是衝脈受納“後天之氣”(水谷氣),但衝脈還有受納“先天之氣”(精氣)的重要一面,因而它的滲灌陰陽經絡氣血的作用又不是胃及其經脈可相提並論的。
中文名
五臟六腑之海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出    處
《黃帝內經》

目錄

五臟六腑之海概念

1、指足陽明胃經。2、指胃。3、指衝脈。

五臟六腑之海解讀

五臟六腑之海在古籍中有兩處代指,一是胃及其所屬經脈(足陽明胃經)和衝脈。胃與衝脈所以被稱為“五臟六腑之海”這與氣血有很大的關係。
胃(足陽明胃經),因其受納水谷,化生氣血,資養臟腑,所以被稱作‘“五臟六腑之海’”。正如《靈樞·玉版》所説:“人之所受氣者,谷也。谷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谷氣血之海也。”楊上善注説得更為明確:“胃受水谷,化生氣血.,為足陽明脈,資潤滋潤五藏六腑,五藏六腑稟成血氣,譬之四海滋擇無窮,故名為海也。”又由於足陽明脈屬於胃,故也稱為“五臟六腑之海”(見《素問·太陰陽明論》及《策素問·瘦痿論》)。如張景嶽注所説:“陽明胃脈也,主納水谷.,化氣血,以資養滋養表裏,故為五臟六腑之海”。由此可知,胃及其經脈被稱為“五臟六腑之海。主要着眼於血氣的來源。因其受納水谷、化生氣血,所以稱之為“水穀之海”、“水谷氣血之海”及“五臟六腑之海”《靈摳樞·五味》在指出“胃者,五臟六腑之海也”後接着説:“水谷皆入於胃,五臟六腑皆稟氣於胃”,正表明這種關係。
稱衝脈為“五臟六腑之海”,主要着眼於血氣的滲灌和貯藏。因其上下內外,通行全身,所以稱之為“十二經之海”、“血海”、“經絡之海”以及“五臟六朋之海”。正如張景嶽所分析的:“水穀之海者,言水谷盛貯於此,營衞由之而化生也;血海者,言受納諸經之灌注,精血於此而蓄藏也”(《類經》九卷)。可見,胃與衝脈的作用還是各有特點的。

五臟六腑之海中醫應用

主要生理功能
1、主受納水谷
胃主受納水谷,是指胃氣具有接受和容納飲食水谷的作用。飲食入口,經過食管(咽)進入胃中,在胃氣的通降作用下,由胃接受和容納,暫存於其中,故胃有“太倉”、“水穀之海”之稱。機體精氣血津液的化生,都依賴於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故胃又有“水谷氣血之海”之稱。胃氣的受納水谷功能,既是其主腐熟功能的基礎,也是飲食物消化吸收的基礎。因此,胃氣的受納功能對於人體的生命活動十分重要。胃氣受納水谷功能的強弱,可以通過食慾和飲食多少反映出來。
2、主腐熟水谷
胃主腐熟水谷,是指胃氣將飲食物初步消化,並形成食糜的作用。容納於胃中的飲食物,經過胃氣的磨化和腐熟作用後,精微物質被吸收,並由脾氣轉輸而營養全身,未被消化的食糜則下傳於小腸作進一步消化。
胃氣的受納、腐熟水谷功能,必須與脾氣的運化功能相互配合,納運協調才能將水谷化為精微,進而化生精氣血津液,供養全身。
生理特性
1、主通降
胃主通降,是指胃氣宜保持通暢下降的運動趨勢。胃氣的通降作用,主要體現於飲食物的消化和糟粕的排泄過程中:①飲食物入胃,胃容納而不拒之;②經胃氣的腐熟作用而形成的食糜,下傳小腸作進一步消化;③食物殘渣下移大腸,燥化後形成糞便;④糞便有節制地排出體外。藏象學説以脾胃之氣的升降運動來概括整個消化系統的生理功能。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升胃降協調,共同促進飲食物的消化吸收。
胃主通降是降濁,降濁是受納的前提條件。所以,胃失通降,則出現納呆脘悶,胃脘脹滿或疼痛、大便秘結等胃失和降之症。若胃氣不降反而上逆,則出現噁心,嘔吐、呃逆、噯氣等胃氣上逆之候。脾胃居中,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胃氣通降與脾氣升舉相互為用,胃失和降與脾氣不升也可相互影響。胃失和降,不僅影響六腑的通降,還會影響全身氣機的升降,從而出現各種病理變化。如《素問·逆調論》即有“胃不和則卧不安”之論。
2、喜潤惡燥
胃喜潤惡燥,是指胃當保持充足的津液以利飲食物的受納和腐熟。胃的受納腐熟,不僅依賴胃氣的推動和蒸化,亦需胃中津液的濡潤。胃中津液充足,則能維持其受納腐熟的功能和通降下行的特性。胃為陽土,喜潤而惡燥,故其病易成燥熱之害,胃中津液每多受損。所以在治療胃病時,要注意保護胃中津液。即使必用苦寒瀉下之劑,也應中病即止,以祛除實熱燥結為度,不可妄施,以免化燥傷陰。
衝脈
經脈尋行:
起於腎下胞中,經會陰,出於氣街,並足少陰腎經,挾臍上行,至胸中散。
分支:1、從胸中上行,會咽喉,絡唇口,其氣血滲諸陽,灌諸精。2、從氣街下行,並足少陰經,循陰股內廉。入膕中,行脛內廉,至內踝後,滲三陰。3、從內踝後分出,行足背,如大趾內間。4、從胞中向後,行於脊內。
主要功能
衝脈的功能主要可概括為“十二經之海”、“五臟六腑之海”和“血海”。言“十二經之海”,主要是強調衝脈在十二經氣血通行、滲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衝脈與督脈、任脈同起於胞宮中,同出於會陰。而督脈交會於全身所有的陽經,為“陽脈之海”。任脈交會於全身所有的陰經,為“陰脈之海”。因此,衝脈通過交會任、督二脈而通行十二經氣血。同時,衝脈循行範圍廣泛,其上者“出於頏顙,滲諸陽,灌諸精”;其下者,“滲三陰”;其前者,“滲諸絡而温肌肉”。張景嶽曾對沖脈分佈給予高度概括:“其上自頭,下自足,後自背,前自腹,內自溪谷,外自肌肉,陰陽表裏無所不涉”(《類經》卷九)。可見衝脈有通受全身氣血的作用,故被稱為“十二經之海”,或“經脈之海”(《素問·痞論篇》),“經絡之海”(《靈他·五音五味》)。
稱其為“五臟六腑之海”主要是概括説陰衝脈有秉受和輸布先、後天精氣的作用。先天精氣來源於腎,而衝脈與足少陰腎經並行於腹部和下肢部,又起於“腎下”、“胞中”,而“胞絡者繫於腎”(《素問·奇病論篇》)。故衝脈秉受先天精氣。後天精氣來源於胃,而衝脈與胃經“會於氣街”,“合於宗筋”(《素問·痿論篇》),另據《靈樞·海論》記載,衝脈之“輸”(穴),“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故衝脈也可輸布後天之精氣,以濡養五臟六腑,被稱為“五臟六腑之海”。
稱其為“血海”,除説明衝脈有通行、溢蓄全身氣血的作風,還強調衝脈與女子經、孕和男子發育、生殖功能有密切聯繫。《素問》王冰注:“衝為血海,任主胞宮,兩者相資,故能有子。”只有血海充盈,女子才能“月事以時下“,男子才能“澹滲皮膚,生毫毛(鬍鬚)”(《靈樞·五音五味》)。《臨證指南》也説:“血海者,即衝脈也,男子藏梢精,女子系胞。”
[1-4] 
參考資料
  • 1.    主編: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5月
  • 2.    沈雪勇.《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經絡腧穴學(供中醫藥類專業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年1月
  • 3.    主編:孫廣仁,主審:張珍玉.《中醫基礎理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6月
  • 4.    作者:李鼎.《針灸學釋難(增訂本)》: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1998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