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福廟

(福建省福州市宗教建築)

鎖定
五福廟的所在地位於北緯25°30′,東經119°46′。在潭城鎮五福廟街西側。取福建省、福清縣、福興境以及籌建人陳福五個“福”字而名。
中文名
五福廟
地理位置
潭城鎮五福廟街西側
面    積
940 m²
別    名
威靈公廟

五福廟歷史介紹

平潭五福廟 平潭五福廟
潭代始建,明清徐建,道光、同治年間重修。1985年~1987年復修。廟為木石結構,歇山屋頂,座南朝北,面積940平方米。內建大殿、天井、戲台等。大殿系抬梁式木架結構,軒式天花板。龍鳳戲台為三拱型天花板屋頂,內供台灣城隍與城隍塑像。廟門石楣外刻“五福境”,內書“平潭古蹟”。1982年列為縣文物保護單位。 [1]  類型為古建築,批號為35010036,具體地址位於平潭縣潭城鎮五福廟街。

五福廟地理位置

五福廟又稱威靈公廟。位於平潭縣潭城鎮五福廟街。平潭寺廟 [2]  多是明清時代建造的,石構為主,簡單粗樸,不雕不藻。始建於明,清康熙、乾隆年間續建、重修,後有修葺。由戲台、城隍殿、太歲殿等組成。佔地面積940平方米。城隍殿坐北朝南,硬山頂,面闊3間,進深5柱。抬梁穿鬥混合式構架。大門兩側嵌青石重修廟碑。供奉都城隍和台灣城隍,五福廟供奉的威靈公塑身原供奉於台灣澎湖馬中的“海山館”。而且其廟宇結構、香火排位設置以及大殿門楣背後懸掛的木製算盤又與台灣台南、新竹等地的城隍廟相似,且與澎湖的“海壇館”有深厚的歷史淵源關係,彰顯平潭與台、澎兩地親密交往的史實。
1988年,平潭縣人民政府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