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爪金龍

(中藥)

鎖定
五爪金龍,中藥名。為葡萄科崖爬屬植物狹葉崖爬藤Tetrastigma serrulatum (Roxb.) Planch.的根或全株。植物狹葉崖爬藤,分佈於我國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接骨續筋,散瘀消腫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骨折筋傷,跌打損傷,皮膚濕爛,水火燙傷,無名腫毒。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鼠李目
葡萄科
崖爬藤屬
狹葉崖爬藤
分佈區域
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中文學名
五爪金龍
採收時間
秋、冬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外用:適量
貯    藏
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五爪金龍別名

五爪藤、五爪龍(《滇南本草》),燈籠草、小紅藤、雪裏高、小五爪金龍、五虎下西山(《雲南中草藥》),紅葡萄、烏蘞莓(《雲南中草藥選》),月烏雞(《彝藥志》)。

五爪金龍入藥部位

植物狹葉崖爬藤的根或全株。

五爪金龍性味

味辛,性温。

五爪金龍歸經

入肝、腎經。

五爪金龍功效

祛風除濕,接骨續筋,散瘀消腫。

五爪金龍主治

風濕,痹痛,骨折筋傷,跌打損傷,皮膚濕爛,水火燙傷,無名腫毒。

五爪金龍相關配伍

1、 治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五爪金龍根或全株60~90g。泡酒500 g,浸7d後即可內服,每次10ml,每日2~3次。(《雲南中草藥選》)
2、 接骨,鮮五爪龍、赤木通搗爛敷患處。(《滇南本草》)
3、 治開放性、粉碎性骨折,月烏雞根100g,桂花矮陀全草100g, 烏血藤根50g。鮮品搗爛,幹者研末兑冷開水調勻,復位後用隔層紗布外敷患部,夾板固定,7d換1次。(《彝藥志》)

五爪金龍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敷。

五爪金龍禁忌

孕婦禁服。

五爪金龍炮製

採集加工:秋、冬季採收切片,除去泥土,洗淨,鮮用或曬乾。

五爪金龍生理特性

草質藤本。小枝纖細,圓柱形,有縱稜紋,無毛。卷鬚不分枝,相隔2節間斷與葉對生。葉為鳥足狀5小葉,小葉卵披針形或倒卵披針形,長1.5~9釐米,寬0.5~3釐米,頂端尾尖、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闊楔形,側小葉基部不對稱,邊緣常呈波狀,邊緣每側有5~8個細鋸齒,齒長約1毫米,常着波形凹處,上面綠色, 下面淺綠色,兩面無毛;側脈4~8對,網脈兩面明顯突出;葉柄長1~5.5釐米,中央小葉柄長0.5~1.3釐米,側生小葉總柄長0.2~1釐米,側小葉柄短或近無柄,無毛。花序腋生,長1~8釐米,比葉柄短、近等長或較葉柄長,下部有節和苞片,或在側枝上與葉對生,下部無節和苞片,二級分枝4~5,集生成傘形;花序梗長1~5釐米,無毛;花梗長2~4毫米,無毛或幾無毛;花蕾卵橢圓形,高2~4毫米;萼細小,齒不明顯,無毛;花瓣4,卵橢圓形,頂端有小角,外展,無毛;雄蕊4,花絲絲狀,花葯黃色,卵圓形,長寬近相等,在雌花內雄蕊顯著短而敗育;花盤在雄花中明顯,4淺裂,在雌花中呈環狀;子房下部與花盤合生,花柱短,柱頭呈盤形擴大,邊緣不規則分裂。果實圓球形,紫黑色,直徑0.81釐米,有種子2顆;種子倒卵橢圓形,頂端近圓形,基部漸狹成短喙,種臍在種子背面下部向上呈狹帶形,下端略呈龜頭狀,腹部中稜脊突出,兩側窪穴呈溝狀,從基部向上斜展達種子頂端,兩側邊緣有橫肋。花期3~6月,果期7~10月。

五爪金龍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林中、山坡灌叢岩石縫中,海拔500~2900米。
[1-4]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大辭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
  • 3.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4.    徐君.《中藥圖譜》:中醫古籍出版社,2003年
  • 5.    吳劍坤主編.中草藥圖鑑[M].南京: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