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方獅子舞

鎖定
五方獅子舞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舞蹈。作為唐朝對舞獅子的叫法之一。舞獅子在中國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有關獅子舞的記載,最早見於 《漢書·禮樂志》,其中提到“象人”,“象人”就是扮演魚、蝦、獅子的藝人。由此可見,三國時已有獅子舞了。到了唐朝,獅子舞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五方獅子舞”。唐代以後,獅子舞在民間廣為流傳 。
中文名
五方獅子舞
類    型
民俗舞蹈
相關文獻
《漢書·禮樂志》
五方獅子舞 五方獅子舞
獅子是西域少數民族龜茲王室所崇尚的動物,龜茲王自稱獅子王,並編造了一個龜茲先王降服獅子的故事。獅子舞便是從這個故事演化而來。舞時,幾十只羯鼓齊響,青、赤、黃、白、黑,五色獅子從五個方向向中心遊動,戴紅抹額,做種種戲弄狀,因而稱“五方獅子舞”。 後來前秦將領呂光破龜茲,帶着上萬龜茲藝人到了涼州[今甘肅武威],獅子舞便融入漢元素成了中原的“五方獅子舞”,流傳至今。
[1] 
參考資料
  • 1.    白居易,新疆大學 王功格.《西涼伎》,遺落的西域故地文明探秘之《龜茲古國》:重慶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