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斗折腰

鎖定
五斗折腰,漢語成語,拼音是wǔ dǒu zhé yāo,意思是為微薄的俸祿而對上級卑躬屈膝。出自 《晉書·陶潛傳》。
中文名
五斗折腰
拼    音
wǔ dǒu zhé yāo
出    處
《晉書·陶潛傳》
注    音
ㄨˇ ㄉㄡˇ ㄓㄜˊ ㄧㄠ

五斗折腰成語出處

《晉書·陶潛傳》:“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1] 

五斗折腰成語典故

五斗折腰典故來源

梁蕭統《陶淵明傳》: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嘆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綬去職。”《晉書·陶淵明傳》亦載。

五斗折腰典故釋義

晉朝時陶潛(字淵明)先後做過幾次官,因當時吏治非常腐敗,他不願同流合污,更不願為五斗米官俸而自取屈辱,就辭官歸隱。他隱居山澗,穿粗麻布衣,自己勞作,晚年貧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濟請他去做官,他婉言拒絕。 [2]  陶淵明不願意為五斗米的薪俸去對那些“鄉里小兒”鞠躬下拜。後遂用“五斗折腰、折腰五斗、五斗折、為

五斗折腰成語用法

作謂語、賓語;指卑躬屈膝
示例
1.性秉鋼堅,心貞冰潔,豈因五斗折腰。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五齣
2.我們小學生不應該五斗折腰 [3] 

五斗折腰成語辨析

【近義詞】: [2]  不為五斗米折腰

五斗折腰成語故事

晉朝時陶潛(字淵明)先後做過幾次官,因當時吏治非常腐敗,他不願同流合污,更不願為五斗米官俸而自取屈辱,就辭官歸隱。他隱居山澗,穿粗麻布衣,自己勞作,晚年貧病交加,江州刺史檀道濟請他去做官,他婉言拒絕 。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