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指山藍

鎖定
五指山藍(Peristrophe lanceolaria (Roxb.) Nees)是爵牀科觀音草屬直立草本,高30-50釐米;枝稍粗壯,無毛,節上縊陷明顯。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呈彎弓的尾狀漸尖,基部稍偏斜,狹楔形,全緣,長6-12釐米,寬1-4釐米,紙質,通常僅中脈上被柔毛,鍾乳體針狀,不甚明顯,干時上面有時具顆粒狀隆起;中脈稍闊,干時背面平扁,側脈每邊6-7條,兩面稍隆起;葉柄長1.5-3釐米。頭狀花序被腺毛,常2或3個聚於頂生或腋生的總花梗上,總苞片2枚,劍形或線狀披針形,比萼齒長一倍以上,長10-14毫米,寬1.5-3毫米;萼長約5毫米,裂片長4毫米;花冠淡紅色,長約4.3釐米,被柔毛,冠管狹長,為花冠之半,唇片為1/2。雄蕊2,外露,藥室矩圓形,一上一下,分離。柱頭稍膨大。蒴果長1.4釐米,被柔毛。花期10月。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名
五指山藍
拉丁學名
Peristrophe lanceolaria (Roxb.) Nees [3]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爵牀科
觀音草屬
五指山藍
分佈區域
海南、雲南;緬甸和泰國、老撾也有分佈。

五指山藍形態特徵

直立草本,高30-50釐米;枝稍粗壯,無毛,節上縊陷明顯。葉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頂端呈彎弓的尾狀漸尖,基部稍偏斜,狹楔形,全緣,長6-12釐米,寬1-4釐米,紙質,通常僅中脈上被柔毛,鍾乳體針狀,不甚明顯,干時上面有時具顆粒狀隆起;中脈稍闊,干時背面平扁,側脈每邊6-7條,兩面稍隆起;葉柄長1.5-3釐米。頭狀花序被腺毛,常2或3個聚於頂生或腋生的總花梗上,總苞片2枚,劍形或線狀披針形,比萼齒長一倍以上,長10-14毫米,寬1.5-3毫米;萼長約5毫米,裂片長4毫米;花冠淡紅色,長約4.3釐米,被柔毛,冠管狹長,為花冠之半,唇片為1/2。雄蕊2,外露,藥室矩圓形,一上一下,分離。柱頭稍膨大。蒴果長1.4釐米,被柔毛。花期10月。 [1] 

五指山藍生長環境

生陰濕處,海拔600米。

五指山藍分佈範圍

產海南(瓊中五指山)、雲南(景洪、勐臘)。緬甸和泰國、老撾也有分佈。 [2] 

五指山藍栽培技術

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1] 

五指山藍主要價值

植物科學研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