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彩搏魚

鎖定
五彩搏魚,Betta splendens (Regan, 1910),別名泰國鬥魚,原產於泰國,屬絲足鱸科搏魚屬的一種魚類。飼養鬥魚的歷史比較早,這是比較容易飼養的觀賞魚之一。
外文名
Siamese fighting fish
中文學名
五彩搏魚
拉丁學名
Betta splendens (Regan, 1910)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攀鱸亞目
絲足鱸科
亞    科
鬥魚亞科
搏魚屬
五彩搏魚

五彩搏魚基本資料

五彩搏魚 拉丁學名:Betta splendens
英文名:Siemese Fighting Fish
俗名別名:泰國鬥魚暹羅鬥魚、彩雀魚
原產地區(國家):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

五彩搏魚簡介

很早以前,在某些地區,以它善斗的特性,作為娛樂的工具。絲足鱸科魚類的一種,魚體長可達8釐米。
原產地泰國、馬來半島。棲息於沼澤、池塘等淺水域,雜食性。性情兇猛好鬥,特別是到發情期,兩條雄魚會搏鬥得遍體鱗傷,故此得名搏魚、鬥魚。體紡錘形,側扁。原野生魚各鰭較短,體色也較暗淡。經過人工長期培育,現已有鮮紅、綠色、藍色、黑色、紫色等多種美麗色彩,故稱五彩。背鰭、臀鰭和尾鰭甚長大,瀟灑飄逸。在鰓部有輔助呼吸器官,能直接呼吸空氣。體長6-8釐米此魚極具觀賞性,在原產地人們常拿此魚進行鬥魚比賽。適宜飼養水温23~28℃,弱酸性至中性水,餵食活餌或人工餌料 [1] 

五彩搏魚特徵

身體呈條帶形、尾鰭呈火炬形,該魚的背鰭、臀鰭尾鰭特別寬大、在雄魚更為突出。整個魚體呈暗紅色,各鰭均為淺藍色、眼睛為黑色、有光澤。雎魚的顏色較雄魚淺。這種魚原來的體色已很少見、現在飼養的五彩博魚絕大部分是人工培育出來的、其主要顏色有∶鮮紅、紫紅、淡紫、藍紫、豔藍、草綠、深綠、溱黑、乳白色等、還有許多其它雜色和各種顏色相間的色等。如將不同顏色的魚進行雜交,其後代不僅具有雙親色彩的特點、還可能會出現其它顏色。成魚體長可達8釐米。
色彩鮮豔,形態優美,性格好鬥,但爭鬥般只在雄魚之間進行。因此,同一水族缸只適宜飼養尾雄魚。五彩博魚能在嚴重缺氧的環境中生活。對水質要求不高,在18-30℃的水温中生長良好。偏愛活餌 [2] 

五彩搏魚體形和習性

魚體長可達8釐米。泰國鬥魚喜歡生活在22~24度的水中,但不能低於20度。對水的雖酸鹼性、硬度不苛求。五彩搏魚以好鬥聞名,兩雄相遇必定來場決鬥,相鬥時張大腮蓋,抖動諸鰭。因此在飼養中,不能把2尾以上的成年雄魚放養1缸。

五彩搏魚品種

馬尾鬥魚、將軍鬥魚、獅王鬥魚、雙尾鬥魚、半月鬥魚。

五彩搏魚飼養

泰國鬥魚飼養建議水量是2升。 成魚一天2~3顆飼料就足夠。 換水時儘量以除氯的水來養殖。 不需打氣。 泰國鬥魚有特殊的迷腮,只需要到水面吸入空氣直接能獲得氧氣。

五彩搏魚繁殖

泰國鬥魚要繁殖時,都會在水面築泡巢。 此時,準備一呎左右的水族缸,將公魚放入適應環境。 將母魚放置在魚缸旁邊,刺激公魚,並且讓公母魚熟悉。 待1~2天后,將母魚放入。這時公魚會緊追母魚緊咬不放,別因為母魚鰭破了就把母魚撈出,這是會繁殖失敗的。 等待1天后,觀察泡巢上面有無卵。如有可將母魚輕輕撈出,若無則可再放一天。
參考資料
  • 1.    潘義川編著,郵票中的魚類鑑賞 上 觀賞魚類,東北大學出版社,2015.08,
  • 2.    李海燕 舒虎等編著,觀賞魚養殖,廣東旅遊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