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官中郎將

鎖定
五官中郎將,古代官職名。東漢以後,中郎將的名號被各割據勢力廣泛加於武官,不再限於禁衞統領等職,成為了一個大致介於將軍和校尉之間的階層,其職位、品秩、權力差異很大,統兵將領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稱號,如使匈奴中郎將、北中郎將等。東漢建安中,曹操魏王嗣子曹丕就領五官中郎將,為丞相的副職。三國時,各中郎將中比較著名的有建威中郎將周瑜、軍師中郎將諸葛亮等。此後出現的東南西北等中郎將,其地位甚至一般被認為高於雜號將軍。
中文名
五官中郎將
性    質
古代官職
起    源
漢代
有關記載
急就篇

目錄

  1. 1 起源
  2. 2 漢代
  3. 西漢
  4. 東漢

五官中郎將起源

五官之名蓋起於晚周五行學説昌盛以後,核其所指,或泛稱眾職,義同百官;或即指五種官守而言;亦有單指一職而言者。如《楚語下》,觀射父對昭王曰:“天地神民類物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急就篇》:“諸物盡訖,五官出。”顏師古解訓:“古言五官者,總舉眾職以配五行,無所不包,事起五鳩五雉,若今言百官也。”是泛指眾職之謂也 [1] 
韓非子·十過》,趙襄子避智伯之鋒,徙居晉陽。“君至,而行其城郭及五官之藏,城郭不治,倉無積粟,府無儲錢,庫無甲兵,邑無守具。襄子懼。”《藝文志》,陰陽家有《五曹官制》五篇。班氏本注:“漢制,似賈誼所條。”補註引疏證:“五曹算經雲:一為田曹,地利為先;既有田疇,必資人力,故次兵曹;人眾比用飲食,故次集曹;眾既會集,必務儲蓄,次倉曹;倉廩貨幣相交質,次金曹。”
顏師古急就篇》解訓又曰:“禮記曰:天子五官,曰司徒司馬司空司工司寇,典司五眾也。”
又《淮南子·兵略訓》:“夫論除謹,動靜時,吏卒辨,兵甲治,正行伍,連什伯,明鼓旗,此尉之官也;前後知險易,發斥不忘遺,此候之官也;隧路亟,行輜治,賦丈均,處軍輯,井灶通,此司空之官也。收藏於後,遷舍不離,無淫輿,無遺輜,此輿之官也。凡此五官之於將也,猶身之有股肱手足也。”凡此諸説雖有不同,然其指五種官守而言則一也。又《齊策》,靖郭君謂齊王曰:“五官之計不可不聽也。”高誘注:“五官,齊之計簿書也。”漢世中央政府有五官中郎將;內爵十四等,其第十二曰五官,視三百石。是皆一職專稱也。

五官中郎將漢代

五官中郎將西漢

西漢沿秦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所統郎官為三署郎。東漢規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餘分屬左右中郎將。掌宿衞殿門、出充車騎,東漢初又參與征戰,又協助光祿勳典領郎官選舉,有大臣喪事,則奉命持節策贈印綬或東園秘器。三中郎將本侍衞之長,漢末已無三署郎,而曹丕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任五官中郎將,則是以此名義為丞相之副,後遂不置 [2] 

五官中郎將東漢

後漢書》記載:五官中郎將一人,比二千石。主五官郎。五官中郎,比六百石。五官侍郎,比四百石。五官郎中,比三百石。凡郎官皆主更直執戟宿衞諸殿門,出充車騎。左中郎將,比二千石。主左署郎。右中郎將,比二千石。主右署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