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台山古建築羣

鎖定
五台山古建築羣,明清寺廟古建築羣,包括台懷鎮內及周圍的塔院寺、羅睺寺、菩薩頂(寺)、龍泉寺、殊像寺、金閣寺等。
中文名
五台山古建築羣
類    型
物質文化遺產
建立時間
1407年
佔地面積
1.56萬平方米

目錄

五台山古建築羣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山西省
五台山古建築羣 VI-並37

五台山古建築羣遺址簡介

五台山古建築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合併單位,明清寺廟古建築羣。與顯通寺合併,統稱“五台山古建築羣”。五台山古建築羣包括台懷鎮內及周圍的塔院寺、羅睺寺、菩薩頂(寺)、龍泉寺、殊像寺、金閣寺等。台懷鎮內塔院寺原是顯通寺的塔院,今存建築為明永樂五年(1407年)建,佔地1.56萬平方米,有各種殿堂19間,樓房14間,僧房94間。院內有大白塔和文殊發塔各一座。大白塔為寺內主體建築,全稱護國佑民釋迦文佛真身舍利寶塔,通高54.37米,體形高大,基座周設勾欄,南向內收,形成一個規模不大的佛殿,底層外圍施單檐挑角迴廊33間,台基四角建亭,二層築覆缽式藻瓶,上置項輪,以風磨銅鎏金葫蘆收剎,塔身四周有鳳凰鐸252枚,是五台山標誌性建築。
羅睺寺以十六羅漢中第十一位羅睺為名,是黃教喇嘛廟,五台山五大禪處之一。此寺始建於唐代,顯跡於宋,佔地1.5萬平方米,一進四院,今存山門、鐘鼓樓、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寶殿、配殿、後殿、藏經閣、禪院等建築一百多間。其中藏經閣佛壇上的佛像置於木雕蓮瓣內,壇下連動裝置帶動花瓣一張一合,形成“花開獻佛”的奇觀。
台懷鎮北的菩薩頂(寺)建有各種殿堂、樓閣、僧舍、禪堂四百三十多間,今存建築系清代遺構,構建手法、雕刻圖案、琉璃樣式多參照皇宮宮式形制營造,是五台山最大寺院之一。台懷鎮西南的殊像寺為五台山五大禪處和十大青廟之一,唐建元毀,明清重修,主要建築有牌樓、鐘鼓樓、天王殿、文殊殿、藏經閣、禪堂等,其中文殊殿規模宏大,重檐九脊歇山頂,殿內佛壇上的文殊像塑造精美。附近龍泉寺始建於宋,是楊家將的家廟,明、清、民初重修擴建成一座宏大的佛寺,擁有殿宇屋舍一百六十多間。龍泉寺的漢白玉大牌樓非常著名,四柱三門,雕有蟠龍89條,石獅20只,還有佛像、果品、花卉、鳥獸等,細微之處,細如髮絲,薄若蟬翼。台懷鎮主要寺廟古建築還有鎮南南山寺、鎮北碧山寺、鎮東黛螺頂及鎮西金閣寺等。其中南山寺包括佑國寺、極樂寺、善德堂,是五台山十大青廟之一,創建於元代。寺院依山就勢,佔地達6萬平方米,由7層19處院落組成,有殿堂僧舍三百多間。黛螺頂(寺)主殿五文殊殿,內供象徵五台山五大台頂不同形象的文殊法像五尊,因故不能親臨五台頂大朝台者,往往到此進香以小朝台代之。
如果五台山要評選“地標”,則位於塔院寺中的大白塔將毫無疑問地當選。這座“塔院寺五聖蹟”的第一聖蹟,是五台山的象徵,被作為“清涼第一勝境”的代表,是中國現存元代覆缽式塔最高建築。
塔院寺位於五台山佛教中心台懷鎮,與顯通寺相鄰。該寺原為顯通寺的塔院,明成祖永樂年間擴充建寺,是五台山五大禪林之一,青廟十大寺之一。
塔院寺的得名來源於寺中的大白塔,寺以塔名,這是不多見的。大白塔始建於何時,目前已難以稽考。佛教傳説,古印度阿育王將釋迦牟尼佛的84000顆舍利子分送世界,中國得到19顆舍利子,其中五台山得到一顆,遂建大白塔珍藏之。如果此説法成立,那麼大白塔於漢明帝以前就已建成了。
現存大白塔,據專家研究,建於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爾匠師阿尼哥設計建造,因塔的形制為覆缽式的尼泊爾大白塔,俗稱大白塔,該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難,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後,最初作為顯通寺的塔院,明永樂五年(1407年),永樂帝重修此塔,並獨立起寺。
大白塔塔基為正方形,環周83.3米,通高75.3米。通體潔白,塔身狀如藻瓶,從底到頂,粗細相間,方圓搭配,造型優美。塔頂之上,蓋銅板八塊,形成圓形,按八卦地位安置,圓盤上面是風磨銅寶瓶。圓盤周長23米多,銅頂高5米多。圓盤邊緣,還吊裝36塊銅質垂檐,每塊長2米餘,寬近1米。各垂檐下端,又掛風鈴3個,連同塔腰風鈴在內,共有252個。
每逢風和日麗,雲過影移,風吹鈴響,大白塔別有一番幽雅情趣。古人稱譽此塔:“厥高入雲;神燈夜燭,清涼第一勝境也”。
大白塔是中國建塔史上的一項重大成就,是中國塔式建築中少見的珍品、孤例,是研究高層建築如何經歷地震和風雨雷電侵襲而不衰的實物資料 。
民間説法:“上得五台山,許願要找五爺廟,看寺必看顯通寺”。原因在於,顯通寺不僅是五台山最古老、第一大寺院,還是中國佛教寺院的開山祖之一,寺內薈萃了中國一大批古代建築的精品傑作。
顯通寺,又名大顯通寺,始建於東漢時期。公園68年,漢明帝請來的印度僧人攝摩騰和竺法蘭看中了五台山的“風水”,奏明皇帝在此破土建廟。於是,五台山第一座寺廟大孚靈鷲寺(今顯通寺)就這樣建立起來了,同時顯通寺也成為繼洛陽白馬寺之後,中國的第二所佛教寺院。
如今的顯通寺佔地面積120畝,各種建築四百多間,且多為明清遺物。排列於寺內中軸線上的幾座高大的建築,氣勢巍峨,是中國古代建築的的精品傑作。
無量殿便是中國無樑殿磚木建築的代表作。無量殿通體呈白色,分上下兩層,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四壁全用青磚砌就,殿頂為重檐歇山式,用方木砌就。殿內無大梁、無立柱,殿外無廊檐,因此人們又叫它“無樑殿”。殿內壁上有走廊一圈,有梯道可上。在走廊的任何一個部位均可看清全殿面貌。這是五台山各寺廟中的一座特殊建築,有着很高的藝術價值,在全國也不多見。
第一次來到顯通寺的遊客,往往會因為在寺內見到一座“迷你版”的“金殿”而驚喜不已。實際上,這座座落在在顯通寺的後高殿前的殿堂,是一座用青銅鑄件組裝而成的純粹金屬建築物,人稱“顯通銅殿”。 史載,這座銅殿是明代萬曆年間用銅十萬斤鑄造而成的。殿高8.3米,寬4.7米,入深4.5米,是中國僅有的三銅殿中的一座。殿內四壁鑄滿了佛像,號稱萬佛;銅殿隔扇的外壁,鑄有各種圖案和花卉鳥獸,如玉兔拜月、丹鳳朝陽、二龍戲珠等,非常精緻。銅殿前原有銅塔五座,暗含五台之意,現僅留下兩座,八面十三層,玲瓏秀麗,引人注目。
除了無量殿和銅殿,顯通寺內其他建築如大文殊殿、千缽文殊殿、大雄寶殿等建築也都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傑出水準,堪稱明清寺廟建築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