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公祠

鎖定
五公祠,位於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是海南地區歷史最悠久、建制規模最大、館藏文物最為豐富的古典寺廟園林景觀建築羣,同時也是海南貶謫文化的發祥地,佔地面積70餘畝,始建於宋朝(960年—1279年)。 [2] 
五公祠分為古建區和新館區,從整體來看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古建區在整個園區的北側,地勢較高,北側為一條自西向東逐漸升高的遊覽路線,亦是兩個區之間的分界線。建築單體包括五公祠(海南第一樓)、學圃堂、觀稼堂、西齋、東齋、蘇公祠、兩伏波祠、泂酌亭、浮粟泉、粟泉亭、洗心軒、瓊園等。建築風格有着鮮明的海南地域風格,深受嶺南建築的影響,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32] 
1955年,五公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1994年11月2日,五公祠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成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中文名
五公祠
地理位置
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海府路169號
所處時代
宋至清
佔地面積
47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開放時間
08:00—18:0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5-441-3-247

五公祠歷史沿革

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6月,蘇軾被貶至海南,攜子蘇過途徑瓊州美舍河時,曾借寓於金粟庵,指導當地民眾在挖洗心泉和浮粟泉兩井,之後民眾感念蘇軾善舉便在泉井之上建立兩座亭子,分別稱林清亭和濯纓亭(三年後蘇軾遇赦北歸重經此地,將兩亭重命名為浮粟亭和泂酌亭),這兩座亭及雙泉成為了後來五公祠內第一批紀念性園林景觀。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以後,東坡祠由瓊州地方官府所建的,隨後經過數百年的毀、修、拆、建,規模不斷擴大,內容逐漸增多。 [3] 
歷史照片 歷史照片
其後,歷經宋、元、明、清各朝,五公祠因風曬雨淋、颱風地震,舊了重修,塌了再建。元代,趙孟頫題寫的“東坡書院”匾。明代,五公祠屢次搬遷,名稱多次修改。 [3] 
清康熙七年(1668年),在兒蘇祠旁建準提閣。嘉慶八年(1803年),在浮粟泉旁建造昭忠祠。光緒十五年(1889年),在雷瓊兵備道朱採的主持下,在蘇公祠南側建造海南第一樓,並有觀稼堂、學圃堂、五公精舍、東齋等建築,修復了美舍河沿岸景觀。 [3] 
民國初年,朱為潮為瓊崖道尹,在其任期內在五公祠內興建兩伏波祠,開闢“瓊園”,新鑿“濟泉”,添建粟泉亭、洗心軒、遊仙洞、蓮池等,這次維修,還將北部距五公祠約10000米處(今海府路龍岐村)的兩伏波將軍廟遷建與昭忠祠故址上。民國四年(1915年),瓊崖道尹朱為潮號召海南各地官紳出資,募集數千銀元,對五公祠進行維修。民國時期,五公祠逐漸由祭祀所用廟宇建築轉變為古蹟。 [3]  [5] 
日軍侵瓊時期,五公祠一帶成了日軍駐地,祠內的文物有的被偷竊、搶掠,有的不翼而飛。抗日戰爭結束後,該處又成為國民黨薛嶽部隊的兵營,此時五公祠的建築頹廢荒涼,殘垣斷壁,祠內保存的各類文物無人管理,幾乎喪失殆盡。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五公祠先後於1954年、1974年、1984年等多次對部分建築進行小規模重修。 [23]  [26] 
1956年,海口市五公祠管理處成立,五公祠由該機構管理。 [26] 
1980年,海口市博物館在五公祠掛牌成立,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1985年分出) [26] 
1995年,在五公祠東另闢新區,建設“五公祠陳列館”。 [3] 
2003年,國家文物局撥款65萬元,市政府投款90萬元,自籌50萬,共205萬元,對海南第一樓進行大修(2009年,完成西齋、粟泉亭大修;2010年,完成兩伏波祠修繕;2011年,完成學圃堂修繕)。 [23]  [26] 
截至2013年,五公祠因年久失修、缺少科學的修繕,出現了蟲蟻蛀食、油漆破損、結構穩定性降低等情況,甚至部分古建築已經出現倒塌險情,且建築物周邊地面明顯下陷需。此外,五公祠古建築由於位於海府路一側的斜坡上,地下泉水豐富,流沙現象嚴重,多年受到日曬,強降雨等自然因素影響,水土流失加劇,隨時存在塌方的危險,這些都可能造成破壞。 [6] 
2015年8月,五公祠文物保護工程建設啓動,建設費用4064.69萬元。 [23]  [26] 
唐宮宴舞夜遊節時的五公祠 唐宮宴舞夜遊節時的五公祠

五公祠建築特色

五公祠總面積約47000平方米,建築面積6800平方米,分為古建區和新館區,從整體來看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古建區在整個園區的北側,地勢較高,北側為一條自西向東逐漸升高的遊覽路線,亦是兩個區之間的分界線。北側古建築羣,建造嚴謹,排列規整,等級分明,莊重肅穆、巍巍壯觀。建築羣主體之一的海南第一樓——五公祠位於遊覽路線西北側,是一座兩層三開間木樓,考慮到當地多台風多降雨的氣候環境,其主體建築體量並不大,然而建造者巧妙的利用其所處地勢與觀賞遊線路面高差較大的特點,將主樓設計於此,使得樓體較其本身顯得更加宏大莊重。五公祠的浮粟泉、濟泉雖佔有水之柔美的特性,在修建規制和設計形象中亦考慮到它列屬於祭祀類園林景觀的特質,並未採取中國傳統古典園林的設計手段,而是採用規整、對稱、連續的幾何空間構圖,將泉水的陰柔之美與古祠建築的陽剛肅穆之美結合在一起。相對於北側古建羣祭祀氛圍濃重的莊重肅穆,路線南側則為線條柔美,景色活潑的山水遊園設計,穿過蘇公祠對面的思賢坊便是兩池一島三橋的觀蓮池,流線柔美,樹木掩映,芳草姜姜,落英繽紛。美舍河從園區中蜿蜒而過。 [3]  [4]  [5] 
五公祠在建造理念和風格上,表現為低調含蓄、質樸實用、順地審時、婉轉大方的特點。歷代建造者不拘泥於傳統經典,考慮海南獨特的氣候條件,以及五公祠建址的地形特點,採用了對比、承接、對稱、連續等構園手法,表現了五公祠作為紀念性園林整體結構佈局嚴謹、方正,園林氛圍莊重肅穆又內斂含蓄的構園特色。該祠園林建築特色古樸典雅,園林景觀吸收了嶺南園林營建思想,也借鑑了江南和北方園林的造園藝術,同時融入了海南本土黎苗文化特色,獲得園中有園、景隨人意的效果,集園林建築、文化、園藝、雕塑等美學要素於一身,在中國古祠園林藝術文化中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3] 
五公祠平面圖 五公祠平面圖

五公祠主要建築

  • 五公祠
景區風光
景區風光(3張)
五公祠被稱為“海南第一樓”,是為紀念五公而立而建造的主要名勝古蹟。五公祠的建築風格有鮮明的海南地域特徵,帶有南洋建築的痕跡,也深受嶺南建築的影響。五公祠正門是一座二層木質結構、單式斗拱的紅樓,佔地面積560平方米,整體建築坐西朝東,面積為430平方米,樓高11.5米,三開間房寬17.5米,進深為12.3米,樓的東、南、北三面各設門窗和門,左右兩邊各立副子,只有西面壘砌歇山牆,牆面的南北次間設圓形窗,懸掛五公祠”的金字匾額,樓上掛有“海南第一樓",落款署:“光緒十五年嘉興朱採”,樓內大廳掛“安國危身’'橫匾。樓下供奉五公神位,祠內還有歷代文人的題詠楹聯,概括了五公的生平業績。樓正前方,豎立着這五位歷史名臣的大雕像以及簡介。 [1]  [4] 
  • 蘇公祠
蘇公祠在五公祠左側,是一座明代所建的高樓,建築面積270平方米,是後人為紀念被貶謫來瓊的宋代文人蘇東坡而建。祠內有一座石刻蘇東坡像、蘇東坡的詩詞、碑刻、東坡笠屐圖等珍貴文物。祠外存有蘇東坡開鑿的浮粟泉和洗心泉,其中浮粟泉被稱為“海南第一泉”,五公祠景區的其他遺蹟和建築,都是以雙泉為依託而逐漸修建或者移植過來的。 [1] 
蘇公祠 蘇公祠
  • 二伏波祠
在蘇公祠的右側建有二伏波祠,兩伏波祠為紀念西漢的路博德、東漢的馬援兩位伏波將軍而修建的,是海南較早的古蹟之一。祠內有兩位伏波將軍的雕像,懸掛着兩位伏波將軍的事蹟。 [1] 
  • 龍王廟
在洗心軒的北側有兩座並排的廟宇,位於北側的是五公廟,位於南側的則是龍王廟。龍王廟在乾隆時間修建,五公廟的前身是風神廟,是祭祀風神的廟宇,風神廟在經歷多次颱風倒塌重建後,在1987年重建的時候改名為五公廟。 [1] 
  • 陳列館
在五公祠景區的南邊,建有具有仿古建築風格的“五公祠陳列館”,該館使用了黃色琉璃瓦,且花紋的裝飾、內容都有一定吉祥如意、富貴平安的建築風格含義。五公祠紀念館內主要用於陳列展覽海南歷史名人的業績,在展覽館門的左右兩邊的石板上鐫刻着海南的歷史人物畫像。館內由十個固定展廳和其他臨時展廳組成,展廳內有“五公史蹟珍藏文物展”“海南歷史文化名人展”等展覽。 [1] 
  • 蓮池
在思賢坊的左右兩側各有一荷香四溢的水塘,其名蓮池,池內長有蓮花,池中的水由浮慄羣源源不斷地的流入,再由池水淌進美舍河,從不停息。通常人們將思賢坊右側的池稱為西池,池的中間有一島,叫作湖心島,島上有綠樹、花叢等,還有一羣泥塑的丹頂鶴入駐島上。 [1] 

五公祠歷史文化

五公祠藝文

  • 詩詞
1957年2月,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董必武在海口參觀五公祠時,題詩《遊五公祠》:蘇公祠並五公祠,唐宋人文已在茲。李趙興亡千百載,丹心尚有海潮知。 [25] 
20世紀60年代,陳毅視察五公祠後,題寫《過海口,遊諸公祠》:…數瓊島,遠來謫宦,飄蓬逐客。蘇軾胡銓傳雅什,趙公三李標名節。古今來眾口説瓊山,多人傑。恃正氣,尚剛直,觀遺札,有勁骨,雖王朝封建,不無優劣。逆境應知非不幸,南遷每助生花筆,到而今,紀念有祠堂,伴明月。 [25] 
  • 對聯
1.於東坡外,有此五賢,自唐宋迄今,公道千秋垂定論
處南海中,別有一郡,望煙雲所聚,天涯萬里見孤忠 [8] 
2.唐嗟未造,宋恨偏安,天地幾人才,置之海外;
道契前賢,教興後學,乾坤有正氣,在此樓中。 [9] 

五公祠相關人物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文饒,小字台郎,趙郡贊皇(今河北贊皇縣)人。唐代政治家、文學家、戰略家,中書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於趙郡李氏西祖房,胸懷大志,飽讀經史。以門蔭入仕,起家校書郎,遷監察御史,轉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歷任浙西觀察使兵部侍郎、鄭滑節度使、西川節度使、兵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中書侍郎、鎮海節度使、淮南節度使等職。唐宣宗繼位後,忌憚位高權重,五貶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病逝於崖州。五公祠即紀念“五公”之一的李德裕。 [10] 
李綱,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紀,號梁溪先生。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為相,曾力圖革新內政,僅七十七天即遭罷免。紹興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病逝於倉前山欏嚴精舍寓所,贈少師,諡忠定。建炎二年(1128年)十一月辛巳,李綱責授單州團練副使、萬安軍(今海南萬寧)安置。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被赦免。五公祠即紀念“五公”之一的李綱。 [11-12] 
李光,南宋名臣,越州上虞(今屬浙江)人,官至參知政事,先後三次任吏部尚書。他力主抗金,反對和議。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年)李光被秦檜死黨万俟高誣告怨恨皇帝,被貶廣西藤州,任建寧軍節度副使。紹興十五年(1145年)又被秦檜死黨呂願中誣告與胡銓詩酬唱和,譏諷朝廷,貶謫瓊州;紹興二十年(1150年)再遭陸升之誣告,以“私修國史”之罪,再貶謫儋州。五公祠即紀念“五公”之一的李光。 [13] 
趙鼎(1085年—1147年),兩宋之際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字元鎮,自號得全居士。崇寧五年(1106年)進士。南宋初,歷任權户部員外郎、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籤書樞密院事等職。紹興四年(1134年),擢參知政事。力主抗金,為宰相朱勝非所排擠,改知樞密院、都督川、陝諸軍事。未幾,因朱勝非罷相,擢為右相。次年,遷左相。後與右相張浚反目,以觀文殿大學士出知紹興府。紹興七年(1137年),因張浚坐淮西兵變罷相,乃復為左相。力薦秦檜,擢其為樞密使。次年,秦檜拜右相,遂遭秦檜傾陷,罷為忠武節度使,出知紹興府。後屢貶為清遠軍節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移吉陽軍。潛居三年,病卒。孝宗即位,追諡忠簡。著有《建炎筆錄》《中正德文集》。五公祠即紀念“五公”之一的趙鼎。 [14] 
胡銓(1102年—1180年),字邦衡,號澹庵,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值夏鎮)人。南宋政治家、文學家,愛國名臣,廬陵“五忠一節”之一,與李綱、趙鼎、李光並稱為“南宋四名臣”。淳熙七年(1180年)卒,贈通議大夫,諡忠簡。著有《澹庵集》等。紹興十八年(1148年),在與友人詩酒唱和時,胡銓作詞《好事近》,後因“謗訕怨望”之罪被貶至吉陽軍(今海南三亞)。五公祠即紀念“五公”之一的胡銓。 [15-16] 
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一代文豪。他不僅在文學、書法、繪畫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詣,而且在水利方面也頗有建樹。宋哲宗紹聖四年(公元1097年)四月十七日,蘇軾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五公祠內的第一批紀念性園林景觀浮粟亭和泂酌亭即由蘇軾修建。 [17-18] 

五公祠傳説軼事

北宋紹聖四年(1097年) ,蘇軾由惠州再貶為“瓊州別駕”,在“南遷過瓊"時曾借寓瓊山“城之東北隅"金粟庵,北宋為瓊州治所。據民間傳説,那時當地人常飲護城河水,蘇軾經過勘察找到地”下水源,並指給當地人説:“依地開鑿, 當得雙泉。”這就是蘇軾在瓊州“指鑿雙泉”的故事。蘇軾發現的雙泉,後人題名為“浮粟泉”,今位於五公祠內。 [24] 

五公祠活動建設

2020年8月,五公祠舉行2020年海口瓊山區“國學傳承,我型我秀”——漢服文化活動。 [22]  2021年2月1日,五公祠啓動夜景夜遊項目,包括“六公”形象IP和幻光夜遊等; [21]  同年“五一”期間,來自河南的打鐵花藝術隊在海口市五公祠景區進行非遺“打鐵花”的表演; [19]  8月27日至9月22日每日18時至22時,五公祠啓動唐宮宴舞夜遊節,開展敦煌飛天、大唐巡遊、海市蜃音、古箏獨奏、麗人行、琵琶行、快閃等節目。 [20]  2022年6月17日至19日,海口五公祠舉辦的古風限定版遊園會。 [31] 
航拍五公祠 航拍五公祠

五公祠所獲榮譽

五公祠曾被評為國家AAA級景區、海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口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等。 [33] 

五公祠文物價值

五公祠在園林空間、建築佈局、疊石理水植物配植等園林構成上的藝術風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海南園林形式古樸、造型自然、空間通透、兼容幷包的營建特點。作為中國祭祀園林的典範,五公祠在繼承了傳統古祠園林特色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了海南當地的歷史文化特色和地域環境要素,集中體現了海南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造園技藝的最高水準,其無論從園林藝術的觀賞角度,還是在學術內涵上均表現出了極高的研究價值。 [1]  [5] 
五公祠內的浮粟泉 五公祠內的浮粟泉

五公祠文物保護

1955年,五公祠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3] 
1994年11月2日,五公祠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成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5] 
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 

五公祠旅遊信息

  • 地址
五公祠位於海南省海口市海府路169號。 [27]  [29] 
  • 門票
17元(旺季±20%,淡季-20%) [28] 
  • 交通
乘海口公交1路、4路、11路、14路、37路、38路、41路、44路、45路、旅遊2線、夜班1路至五公祠站下車。 [3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