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一新區

鎖定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二師五一新區,是以發展現代產業為核心的城市新區,高標準規劃建設兵團五一新區,是十二師積極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重大機遇、全面優化產城佈局的重大舉措,是十二師經濟工作的“一號工程”。 [1] 
中文名
五一新區 [1] 
外文名
Wuyi New Area
別    名
烏昌新區
行政區類別
開發區 [1] 
所屬地區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 [1] 
面    積
181 km² [1] 
下轄地區
五一農場、三坪農場、頭屯河農場 [1] 
政府駐地
五一農場 [1] 
電話區號
0991
郵政編碼
830000
火車站
三坪站 [1] 
車牌代碼
新A [1] 

五一新區建制沿革

為全面落實“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的新疆發展總目標和 “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的戰略要求,率先實現兵團作為“穩定器”“大熔爐”“示範區”的發展目標,兵團黨委決定規劃建設第十二師兵團五一新區,要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驅動,把新疆自身的區域性開放戰略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佈局;要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疆特色優勢產業;要科學規劃建設,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因此,十二師兵團五一新區的設立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 [1] 

五一新區行政區劃

第十二師五一農場三坪農場頭屯河農場等三個團場全域。 [1] 

五一新區地理環境

第十二師兵團五一新區位於烏魯木齊市都市圈的核心地區,東部、北部與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接壤,距地窩堡國際機場5公里;南與烏魯木齊市經開區相鄰,距烏魯木齊南站(高鐵站)約8公里;西部與昌吉市隔頭屯河相望。 [1] 

五一新區自然資源

兵團五一新區周邊20公里半徑內分佈着烏魯木齊國家級高新區、烏魯木齊國家級經開區、昌吉國家級高新區等諸多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優質要素資源充分聚集。兵團五一新區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發展空間充裕,具備高起點、高標準開發建設的基本條件。 [1] 

五一新區發展佈局

兵團五一新區規劃城市建設用地為9557公頃。為形成現代化新城區,體現兵團拴心留人的作用,規劃居住用地2451公頃,佔規劃建設用地的30.31%。為促進區域產業升級發展,規劃工業用地1125公頃,佔規劃建設用地的13.91%。實施“山水融城、綠廊聯城”的規劃策略,構建“田野公園+社區公園+小遊園+綠化廊道”相結合的綠地系統,形成“500米見綠,1000米入園”的綠地佈局。綜合佈局各類城市交通設施,規劃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面積1416公頃。完善各項市政公用設施佈局,構建低碳綠色市政。規劃公用設施用地面積67公頃。 [1] 

五一新區社會事業

兵團五一新區的總體定位為體現一帶一路對外開放戰略,服務全兵團、拴心留人的宜居宜業宜商的新區。新區發展貫徹第十二師“首善之師、融合之城、宜居之區、產業高地”的戰略定位。到2025年,對外交通便捷高效,骨幹交通路網基本建成,現代化基礎設施系統完備,高端高新產業引領發展,優質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形成,新區格局顯現。到2035年,全面建成兵地融合、綠色生態、智慧高效、宜居宜業宜商、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生活配套等國內一流,資金、人才、技術、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現代產業體系成熟,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的、具有全國乃至中亞地區較強影響力的高水平新區。 [1] 

五一新區發展規劃

五一新區強化與烏昌兩市的交通銜接

推進兵團五一新區高效融入烏魯木齊都市圈核心圈,實現烏昌一體化發展,通過高速公路、快速路、軌道交通等方式,將兵團五一新區融入烏昌1小時通勤圈。 [1] 

五一新區完善交通樞紐體系

強化兵團五一新區交通樞紐組織能力,結合城區規模增長和商貿職能的完善,優化兵團五一新區客運樞紐佈局發揮兵團五一新區的交通區位優勢,依託鐵路貨運站及對外交通幹線,促進貨物運輸多式聯運發展。 [1] 

五一新區優化內部道路交通系統格局

結合城區空間拓展,重點貫通團場間、團場內道路交通,優化跨越鐵路、高速通道,構建內暢外達的城市道路系統,規劃形成“11橫7縱”的城市主幹路網。 [1] 

五一新區優先發展公共交通

堅持公交優先發展理念,構建層次分明、線網布局合理的公共交通系統。按照對接區域、模式融合的思路,結合相關軌道線網規劃,推進兵團五一新區與烏魯木齊、昌吉軌道交通互聯成網,規劃形成“一橫一縱”的軌道交通網絡。優先配置公共交通資源,保障公共交通服務體系的高效性,加強公共交通場站的建設。滿足兵團五一新區多樣化的出行需求,建立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功能層次完善、干支分明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 [1] 

五一新區建立慢行交通體系

堅持“以人為本、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大力發展和提倡綠色交通出行,構築與新區空間相適應、與公共交通銜接良好的高品質慢行系統,實現新區交通協調發展。 [1] 

五一新區完善靜態交通設施

強化城市開敞空間、地下空間的利用,緩解兵團五一新區高強度開發、人流密集地區停車供需矛盾。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