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于敏構型

鎖定
于敏院士完成了氫彈最關鍵的基本構型設計,外媒稱中國的氫彈構型為“于敏構型”,認為它是與美國提出的“泰勒·烏拉姆”構型各自獨立發展的氫彈構型。這種構型仍是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機密之一。
已知能夠控制核聚變並可以武器化的,只有美國的t-u構型和于敏構型兩種,後者在小型化上甚至還要超出前者。 [1] 
中文名
于敏構型
創始人
于敏
地    位
世界上保密程度最高的機密之一

于敏構型詳情

于敏構型是我國“兩彈元勳”于敏院士獨創的一種氫彈構型,正是這種氫彈構型使我們在氫彈研製上以世界第一的速度,僅僅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由原子彈到氫彈的過程。 [1] 

于敏構型氫彈構型

氫彈包括初級和次級,初級依靠裂變能量爆發出的x射線,引發次級的聚變反應(可以通俗地比喻為“點火”)。在這個過程中,“如何達到點火條件”是氫彈構型設計的核心;相應地,初級裂變材料通常為鈾或鈈,次級聚變材料通常採用氘氚或者氘化鋰。
但是,即使初步瞭解了構型的大概佈置,也只是完整構型設計的第一步——因為這個構型本身是不符合物理直覺的——通俗地説,把次級放在原子彈旁邊,應該是原子彈一炸,次級就會被“吹”扁,也就難以產生核聚變了。

于敏構型T-U構型

當年許多物理大師在這樣的物理直覺上栽了跟頭。比如在前蘇聯,恰恰是由於有很多極為優秀的力學專家,因此反而在氫彈研製初期直覺認為“此路不通”。美國的“氫彈之父”泰勒則稍好一些——他計算後發現次級變形限度要求太高,需要加個保護套,然而保護套又會強烈吸收能量,導致無法點火,所以他最初也放棄了這一思路。直到後來烏拉姆又重提此事,泰勒忽然發現自己可能算錯了其中一個關鍵細節,於是兩人重新計算,才有了後來所謂的“泰勒-烏拉姆構型”。

于敏構型官方觀點

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解放軍總政治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授獎儀式上提到:于敏提出了中國獨創的氫彈構型,人們用於敏的名字命名它。 [2] 

于敏構型院士觀點

於老同事,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發表文章《何祚庥憶于敏:當之無愧的氫彈構型最主要發明者》作了較詳細的描述:
也許我們可以打一個比喻。一個由11人組成的足球隊,在場上踢球,但起關鍵作用的人員,卻往往是場外的教練和衝在前面射門的前鋒。于敏正是這支足球隊的教練兼中鋒。至於我,雖然也添在前鋒之列,但我這位邊鋒,雖然也曾多次和于敏並肩作戰,但到了關鍵時刻,臨門一腳、應場入網的卻總是于敏院士。至於我,最多隻能將足球踢到能由於敏“舉足破門”的最佳位置。
在我來看,將中國的氫彈稱之為于敏構型,是完全準確而恰當的。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