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于品海

鎖定
于品海,1958年出生於中國香港,籍貫山東,博士,香港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擅長連環收購。現任中國數碼信息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會主席、南海控股主席。 [6] 
2024年3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進行於品海破產呈請聆訊,並向其頒下破產令。 [6] 
中文名
于品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
出生日期
1958年
職    業
企業家
性    別
學    位
博士

于品海人物經歷

于品海學歷

于品海出生於平民家庭,早年從香港到日本半工半讀。1976年他獲得美國加州聖地亞哥大學錄取並計劃攻讀電視新聞,但最終因無法湊足學費,輾轉到加拿大沙省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攻讀政治經濟學。于品海於2015年取得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學位。
對於50歲攻讀馬克思主義的決定,他説,“研讀《資本論》可以更透徹精闢的瞭解資本主義唯物論,也有助於成為一位更好的企業家。”

于品海經歷

傳奇商人—于品海
傳奇商人—于品海(8張)
于品海的經歷頗為傳奇:在香港唸完中學後去日本,後去美國讀電視新聞,學費不足才輾轉至加拿大讀政治經濟專業,時年19歲;30歲時(1989年)以零成本收購菲律賓上市公司——Acesite(Phils.),馬尼拉希爾頓酒店的擁有者;33歲(1992年)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南海發展(後改名中國數碼),同年從金庸手中收購《明報》,成為《明報》第二代業主;39歲(1998年)經營傳訊電視(CTN),一度建起自己的傳媒王國,但最終輸光1億美元;41歲(2000年)通過旗下的中國數碼收購Savoy Concepts有限公司,更名南海控股,捲土重來……如此不凡經歷,讓于品海獲得了“神奇小子”的稱號。
在收購馬尼拉希爾頓酒店三年後,于品海首次展現驚人財技,在現金、股票、南海發展(後來的中國數碼)的舊廠房跟馬尼拉希爾頓酒店之間,做了一次資產移位:首先,南海發展購入于品海持有的Acesite(Phils.)的股票,南海發展成為Acesite(Phils.)的母公司,于品海出讓股權得到現金後,以現金收購南海發展控股股東唐驥千手中的南海發展股票,成為南海發展的大股東董事會主席。之後,于品海變賣了南海發展的舊廠房增加現金流。
在這項收購中,分文未花的于品海巧妙運用整合的技巧,做到了無中生有、搭橋鋪路,被外界稱為零成本收購的典範。

于品海身份

在過去四年中,于品海先生領導公司邁向四個主要業務發展領域,包括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財經資訊服務、文化與傳播,以及物業投資與開發業務。中國數碼信息有限公司附屬公司均在各自領域中具備引領市場的地位,成為相關行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于品海事業

1999年于品海先生收購中國企業網有限公司[China Enterprises(ASP)Limited]後,
于品海 于品海
將其轉型入企業信息化領域,成為以中國中小企業為目標市場的企業信息化應用服務提供商(ASP)。于品海先生以創新為基礎,服務客户為核心經驗,促進中國企業網在中國科技領域的快速發展。中國企業網於2003年正式更名為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迄今已在全中國擁有超過70家分公司與辦事處,超過6,000人的專業團隊,為300,000家以上的企業提供專業服務。2003年,于品海先生先後收購新網及新中商網。新網是國內最主要的域名註冊(Domain Name Registration)及虛擬主機服務(Virtual Hosting)提供商。新中商網的主營業務是向企業客户和品牌經營商提供供應鏈管理系統(Supply Chain Management)和分銷管理系統(Distribution Resources Platform)等高端管理信息化服務。中國企業網與新中商網及新網相互配合,提升公司的市場佔有率且更進一步鞏固公司在企業信息化市場的主導地位
中國數碼2001年收購世華國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將其轉型為以中國市場為立足點的財經資訊提供商。于品海先生為世華制訂在中國財經資訊行業的增長策略,以國內投資者及決策人士為主要對象。世華財訊是以專業信息、權威數據與準確分析結合尖端技術的綜合資訊平台,放眼國際經濟趨勢與發展,提供縱橫華夏兼顧全球的專業實時財經資訊。在中國財經及金融投資領域,世華財訊的權威、專業且具時效的資訊樹立了其業界權威地位,特別在中國外匯及期貨市場上佔有主導地位。世華財訊的客户包括商業銀行、投資機構、政府機構、企業及高校。
1989-2000
2000年于品海先生收購了Savoy Concepts有限公司(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公司),更名為南海控股公司,將公司業務重組房地產開發及電子產品製造開發。主要房地產項目位於深圳六灣、廣州及北京,而深圳項目是該地區最大的單一房地產開發項目
1994年于品海先生創辦全球首家二十四小時華語衞星電視資訊網絡傳訊電視(CTN),以中天和大地兩個頻道首創全球中文24小時資訊報道。
于品海先生是將中文資訊擴大至國際領域及互聯網的一位先導者,他於1993年率先成立了香港首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HKNet。
1992年于品海先生收購了香港明報集團有限公司,併成立了武漢有線電視網絡。
1989年于品海先生收購了Acesite(Phils.)(菲律賓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該集團擁有馬尼拉希爾頓酒店。
2022-2024
2022年6月,建銀國際入稟香港高等法院,向于品海及其旗下2間公司連本帶利追討逾4.16億港元。 [6] 
2023年10月,建銀國際作為于品海債權人,入稟法院,提出于品海破產申請。 [6] 
2024年3月26日,香港高等法院進行於品海破產呈請聆訊,並向其頒下破產令,同時下令于品海需支付訟費並以彌償性基準計算。 [6] 

于品海最新

2009年電影《孔子》投資人;
電影《孔子》幕後主創介紹——影片核心管理團隊
現為南海控股有限公司及中國數碼信息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及最大股東。中國IT行業、電影文化產業和媒體經營者,同時為北京清華大學中美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創辦人與理事長,以及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董會主席。 [1] 

于品海工作經歷

于品海文化產業

于品海在學生時代開始接觸媒體。從加拿大的大學電台中文節目《中國同學之音》開始,到19歲獨自創辦加拿大中部三省唯一一份中文手抄報紙。從加拿大回香港後,先後在《信報》《財經日報》等媒體任職編輯及專欄作家。1991年他正式展開傳媒事業,並與報業大亨默多克競購香港《明報》。33歲時成功從金庸手中接手《明報》,成為其報業集團第二代業主。之後他當選香港報業工會主席,創辦《現代日報》,收購《亞洲週刊》。1992年,他在中國創辦武漢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外資控股媒體,也是最後一家。其光纖銅軸網絡體系是當時中國最先進的有線電視傳輸網絡。
九十年代初互聯網起步的時候, 于品海就提出互聯網普及觀點,成為智能互聯網的先導者和推動者,成立香港第一家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HKNet公司,同時將當年依舊處於實驗階段的互聯網技術帶進《明報》,建立第一個華文報紙的新聞網站
1994年,于品海斥巨資創辦全球首家華人24小時中文新聞電視台《傳訊電視》(CTN),推出《中天》及《大地》頻道。1997年2月19日,他親自主導中國領導人鄧小平逝世的全球獨家報道。(1997年2月20日清晨1點18分,CTN播出全球獨家報道鄧小平已經過世,新華社隨即在2點30分正式發佈鄧小平死亡的消息,新聞稿説鄧小平是死於帕金森病併發肺炎,證實了CTN的新聞。)
雖然累積了雄厚的資金,但CTN令于品海短短三年虧損將近1億美元,迫使他最後將《傳訊電視》賣給台灣和信集團少東辜啓允。雖然他投資電視失利,但是2000年起,他旗下的大地集團開始成功的投資電影、數碼影院。
大地集團側重中國文化的歷史性、藝術性與傳播性,先後拍攝了《電影往事》《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孔子》《歲月神偷》等影片。于品海和胡玫導演2008年開始策劃史詩鉅作《孔子》,經過大量歷史研讀與近30次劇本修改。《孔子》在全球的放映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電影2500個拷貝的特大發行規模創造中國影史之最 ,並於2011年香港金像獎獲獎。 [2]  《歲月神偷》在2010年獲得香港金像獎、柏林電影節最佳電影水晶熊獎
2006年,于品海開始在中國境內一二三級城市投資興建全數字影院,截至2011年底全國各地有大地影院119家,影廳數量佔全國總量的4.93%,票房收入佔全國總量的4.34%,成為大陸影院數目最多、分佈地域最廣的電影播放服務企業。
2009年于品海收購多維新聞網,該媒體總部在美國紐約市。經濟學人雜誌(Economist)報道,于品海稱多維是“一家非常小的企業”,但是該雜誌分析稱,這家媒體機構關注中國政治新聞的業務將越做越大。

于品海IT行業

于品海經營的集團將知識型與智能型產業模式與IT產業發展緊密結合。他認為信息化是智慧化的方法與工具,而電影與資訊傳播則是智慧的內涵。1992年,他看到技術創新是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中國企業的信息化必然給中國的經濟發展帶來難以衡量的影響,因此投入IT產業,深信開放式才是未來的趨勢。1999年,他購入中國企業網60%股權,成立了中企動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創企業IT 應用服務領域運營理念,為中國中小企業提供電子商務與信息化運營服務平台。
其後,他於2003年收購新網,2006年收購紅旗中文2000,已發展成為在中國80個城市開設120家直屬分支機構,員工總數近8,000人的集團企業。中企動力連續多年在中國IT服務市場IBMHP共居前三位。在網站建設、虛擬主機、企業郵箱市場,中企動力與新網均佔據主要市場份額。新網的國際域名保有量與淨增長量為中國第一,也是全球唯一一家進入十大的中國企業。
面對IT行業激烈的競爭與挑戰,于品海給企業員工的新啓迪是以人為基礎的概念,總結為一種“是(Shi)”的人生哲學,包含了幾種對人生不同緯度的觀點——“史、勢、市、事、士”。指導他們通過這五個字來體會其中的道理,放下顧慮與忌憚,以開放、輕鬆的姿態去看問題,拋開雜念,從更高的層面去觀察與領會,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質和人生際遇的真諦。

于品海體育行業

于品海的興趣廣泛,對籃球體育尤其熱愛,並且在2009年投資廣州自由人職業男籃俱樂部 ,躋身中國職業籃球市場。

于品海學術研究

2008年,于品海與北京清華大學創辦中美關係研究中心,並擔任該中心理事長。曾受邀出席多項國際圓桌會議與二軌對話,包括由美國外交全國政策委員會舉辦的台灣問題研討會,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關係研究學院舉辦的中國論壇等。該中心開辦的“中美高級官員培訓班”上,他與美方高官,包含聯邦政府高官、智庫學者以及大學教授在內的“美國學生”討論媒體與意識形態等影響中美關係的問題。 [3] 
在華府的論壇上,他反駁美國對於巧實力的定義——利用軟實力(soft power)來穩定或獲取更多權力的模式。他認為,硬實力(hard power)應只是達到最終權力的策略或工具, 軟實力才應該是最終的目標。因此,美國及其它國家不應該只聚焦在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崛起,而忽略中國的軟實力,特別是正在加速增長的中國文化改革和創新。
在日本青山學院參加中日二軌對話時,針對世界格局中的權力轉移問題,他認為,美國所擁有的只是力量,而這個力量的轉移已經啓動。他提倡中日兩國承擔説明現實的責任,正視歷史,並以一種平常心去面對,消除認識上的差異,建立互信,才能逐步構建新的國際秩序,也才有機會在新國際格局裏扮演積極角色。 [4] 
2010年,于品海與北京大學創辦北京大學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並擔任該中心理事長。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説,北京大學成立中國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的宗旨是,立足中國實際,弘揚中華文化,吸收外來文化,推動文化創新,建設當代中國新國學,促進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5] 

于品海發表文章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2013年1/2月:Ten Challenges for China's New Leader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2012年11/12月:What Kind of Leader will Xi Jinping Be?
環球時報》2012年7月:中日再吵一百年也無妨
《中國論壇季刊》2012年冬季:Leading China - 10 Great Challenges Xi Jinping Must Confront
《中國論壇季刊》2012年秋季:What Kind of Leader Will Xi Be
《中國論壇季刊》2012年夏季:We Need a New Understanding of World Politics
《中國論壇季刊》2011年冬季:Changes in Northeast Asia and South Sea Situations and the International Position of China—A New Perspective on Sino-US Strategic Balance
《中國論壇季刊》2011年秋季:An Essay on the 90th Anniversa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The Basic Four Elements of the Rise of the CPC
《中國論壇季刊》2011年夏季:An Unjust War—Libya
《中國論壇季刊》2011年春季:Hu Shi and His Liberalism
《中國論壇季刊》2010年冬季:An Alternative View To Political Reform
中國經濟06/07》:2006年中國經濟的豐收年
《中國經濟07/08》:認識市場規律 建立高效政府
《中國經濟08/09》:次貸危機
環球時報》格林斯潘:從高手到巫師
中國科技縱橫·知識》:知識與開放
《中國科技縱橫·知識》:尋找現代烏托邦
《中國科技縱橫·知識》:知識和資本
《中國科技縱橫·知識》:知識和生命

于品海外界印象

于品海生活照
于品海生活照(2張)
網絡上公開的資料顯示于品海先生的求學、收購過程中的種種離奇經歷,因為之前也曾在互聯網行業中,對於先生也曾見過多面,所以感覺這資料還是大有包裝之嫌。
第一次見於先生是2002年,因為中國企業網收購新網。當時中國企業網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為中小企業提供域名空間服務及網站建設的企業,而在行業中新網的名氣和行業地位絕對是高很多。就是這麼一次“蛇吞象”的收購,導致新網的高層分歧頗大,最後分崩離析,一個新網的原班人馬活生生地分成了新網和新網互聯。當時雖然也聽過於品海先生的種種傳言,不過還是被其的運作手段感到折服。於先生信誓旦旦地對我説,“我們是做企業的,收購也是為了盈利。我們不會買來一個碗,然後將它砸掉。”對此話語,我當時是頗為不屑的,認為他只不過是拿“空頭支票”忽悠了新網的高層,達到自我炒作,收編新網,發展中企動力的目的。雖然行業中已羣雄逐,我原以為中企動力和新網已經淡出互聯網市場,不過突然發現其依然堅挺。
後來再見於品海先生就是在收購(或者説重新運營)廣州自由人籃球俱樂部。廣州自由人提出:在籃球競技水平上,廣州自由人在三年內要達到並保持在NBL俱樂部範圍內的一流水平,並爭取得到中國籃協和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的支持,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進入CBA行列,並努力成為CBA聯賽的一支勁旅。於先生説,要將自由人的球員,包裝成青少年的“偶像”。隨後,在《廣州日報》的體育版,幾乎每次都可以見到廣州自由人籃球俱樂部的報道,不得不感慨其立體公關包裝的決心和實際行動。於先生又開始玩體育了。
又時隔兩三年,今天《孔子》首映,在片頭突然來了一段高科技企業的宣傳廣告,乍一看我還以為是IBM或是HP的廣告,結果打出“中企動力”字樣,詫異不止。正片開映,字幕飛出“總策劃:于品海”,更是愕然。孔子結束後,回家網上一搜索,才發現,《孔子》的總策劃,也就是出品方大地傳播的董事長就是于品海。
當然,這只是我瞭解的到幾個寥寥層面,但到網上去查閲相關資料,才發現於先生的資本運作玩得是越來越大手筆,越來越主流了。
我也知道,對於品海的評價,認識他的人肯定有褒有貶,而且分歧頗大,且貶過於褒。但我認為,包裝也好、忽悠也罷,在這勝者為王的時代,能操縱大手筆,能成為主流,就是成功了。
我從之前對於先生的鄙夷與不屑,已經轉為了真正的敬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