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于吉請雨

鎖定
《于吉請雨》是一篇創作於三國時期的文章,文學體裁是文言文,主人公是于吉。
作品名稱
于吉請雨
創作年代
三國
文學體裁
文言文
主人公
于吉

于吉請雨作品原文

于吉請雨 題:孫策欲渡江襲許,與于吉俱行,時大旱。所在熇厲①,策催諸將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見將吏多在吉許。策因此激怒,言:“我為不如吉耶?而先趨附之。”便使收吉至,呵問之曰:“天旱不雨,道路艱澀,不時得過。故自早出,而卿不同憂戚②,安坐船中,作鬼物態,敗吾部伍。今當相除。”令人縛置地上暴之,使請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當原赦;不爾,行誅。俄而云氣上蒸,膚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總至,溪澗盈溢。將士喜悦,以為吉必見原,並往慶慰。策遂殺之。將士哀惜,藏其屍。天夜,忽更興雲覆之。明旦往視,不知所在。策既殺吉,每獨坐,彷佛見吉在左右。意深惡之,頗有失常。後治瘡方差,而引鏡自照,見吉在鏡中,顧而弗見。如是再三。撲鏡大叫,瘡皆崩裂,須臾而死。

于吉請雨白話譯文

吳國孫策想渡過長江襲擊魏國首都許昌,於是帶着道士于吉一起走,當時天氣十分乾旱。他們所在的地方炎熱得厲害,孫策就催促全體官兵,讓他們快一點把船拉來準備渡江進軍。他又親自一早出去督促,卻看見將官們多聚集在於吉那裏。孫策因此而被激怒了,説:“我做得不及於吉嗎?你們倒先去依附他!”就派人去抓于吉,于吉被抓來了,孫策就責備他説:“天氣乾旱得一直不下雨,水遭受到阻礙,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拉齊船隻渡過江去,所以我一早出來動員大家。但您不和我共患難,卻安心坐在船中,裝神弄鬼,敗壞我的部隊。今天該把你宰了!”就命令部下把他綁了扔在地上,讓太陽曬他,並命令他求雨。如果他能感動上天,中午就下雨的話,就寬大赦免他;否則,就執行死刑。一會兒,雲氣向上蒸騰,一塊一塊地合攏來。等到中午,傾盆大雨一下子倒了下來,河流山川都滿得溢出來了。官兵們十分高興,認為于吉一定能被寬大了,就一起前往慶賀慰問。孫策卻在這時把于吉殺了。官兵們都很悲痛惋借,就把他的屍體藏了起來。那天夜裏,忽然又有烏雲升起,把他的屍體蓋住了。第二天一早跑去一看,不知道于吉的屍體到什麼地方去了。
孫策殺了于吉以後,每當一個人坐着,就彷彿看見於吉在他的旁邊。他心裏非常厭惡于吉,精神也有點失常了。後來他治療傷口剛剛痊癒,便拿起鏡子來照自己,卻看見於吉在鏡子中,他便轉過頭不看。像這樣照了好幾次。他突然撲倒在鏡子上大叫大嚷,傷口便又都潰裂開來,一會兒就死了。

于吉請雨註釋

許:指許昌。當時曹操挾漢獻帝遷都許昌。
于吉:道士。漢琅琊人。
許:處所。
不時得過:不能按時過江。
總:同“匆”,突然。

于吉請雨作者簡介

幹寶(?-336),字令升,新蔡(今屬河南新蔡縣)人。東晉的史學家、文學家、志怪小説的創始人。年輕時以才學出名,召為著作郎。平杜弢叛亂有功,賜爵關內侯。晉元帝時,領國史。著述極富。集古今怪異之事寫了《搜神記》,時人因此稱幹寶為“鬼之董狐”。《搜神記》原為三十卷,後散佚,明人胡應麟輯二十卷。通行本有今人汪紹楹校注《搜神記》二十卷。 [1] 
參考資料
  • 1.    賈劍秋主編;王進,馬建智副主編,大學語文,四川大學出版社,2016.09,第5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