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虎守長安

(歷史事件)

鎖定
“二虎守長安”是指北伐戰爭時期,楊虎城、李虎臣兩位將軍誓死保衞西安的殘酷守城戰。 [14-15]  1926年4月2日,北洋直係軍閥的走狗、匪首劉鎮華吳佩孚之命,率鎮嵩軍10萬人馬西入潼關圍攻西安。國民軍將領楊虎城李虎臣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羣眾的支持下,率領陝軍1萬餘人堅守西安孤城8個月,彈盡糧絕之際,馮玉祥于右任率領各路援軍及時趕到,西安城於11月28日圍解,反圍城鬥爭取得最後勝利,史稱“二虎守長安”,亦稱西安保衞戰。
西安反圍城鬥爭牽制了10萬北洋軍閥部隊,在戰略上支援了廣東革命政府的北伐戰爭;保衞了馮玉祥國民軍聯軍的西北根據地,使陝甘寧各省免受直係軍閥的侵害;促進了北方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推動了陝西地區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
西安城被圍困期間,因戰爭疾病死亡的軍民達5萬餘人,佔當時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為紀念西安守城死難軍民,1927年3月,于右任先生、馮玉祥將軍帶領各界人士修建革命公園,供市民憑弔紀念,激勵後人發揚革命先烈大無畏的革命精神。 [1]  [4-7] 
名    稱
二虎守長安
發生時間
1926年4月2日 至 1926年11月28日
地    點
陝西西安
參戰方
陝軍、鎮嵩軍
結    果
陝軍守衞城市成功
參戰方兵力
鎮嵩軍:10萬
傷亡情況
西安城內病、餓、戰死的軍民達五萬之眾
主要指揮官
楊虎城
李虎臣
劉鎮華
別    名
西安保衞戰

二虎守長安戰爭背景

北伐戰爭形勢圖 北伐戰爭形勢圖
1926年1月,中國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確定了進行北伐戰爭,打倒北洋軍閥,將革命推向全國的戰略方針。2月,中共中央舉行特別會議,決定全力支持廣東國民政府北伐,以革命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反動統治。
此時,京津地區馮玉祥國民軍在南口等地受挫後,被迫向綏遠、甘肅一帶退卻。在河南的嶽維峻李雲龍(字虎臣)等國民第二軍也連連失利,一部潰散,一部為吳佩孚收編,一部退入陝西。北洋軍閥吳佩孚於1926年4月2日任命北洋直係軍閥的走狗、豫西鎮嵩軍首領、曾統治陝西8年的匪首劉鎮華為“討賊聯軍陝甘總司令”,率8個師西入潼關,準備攻佔西安,奪取關中。 [2]  [4-6] 
戰爭背景

二虎守長安戰爭經過

鎮嵩軍捲土重來
鎮嵩軍捲土重來(4張)
1926年4月中旬,劉鎮華在佔領陝西東部各縣後,進抵西安城下。
二虎商議防守圖 二虎商議防守圖
當時,陝西境內的軍隊中,以楊虎城所部國民軍第三軍第三師最有戰鬥力,其建制完整,且與共產黨人魏野疇領導的陝西進步組織有良好的合作關係。其他陝軍均屬國民軍第二軍系統,其精鋭部隊已在河南被消滅,留在關中的幾乎都是留守部隊,番號複雜、力量分散。而西安城內守軍只有李虎臣所部國民軍第二軍第十師的一部分和陝西陸軍第四師衞定一部的兩個團,兵力共計不到5000人。李虎臣表示:“楊虎城來,我守。楊虎城不來,我走。”
主要將領
主要將領(3張)
接到守城命令後,楊虎城立即在駐地三原縣和李虎臣、魏野疇舉行軍事會議,一致認為:西安是西北革命的根據地,若再次被劉鎮華佔據,將不利於廣東革命軍北伐,也會帶給地方與人民以極大災難,因而制定了“固守西安,策應北伐”的方針,安排了全面抵抗劉鎮華的軍事部署,決定分兵堅守西安、咸陽、三原。會後,楊虎城率領三個旅從三原進駐西安。為便於指揮、團結對敵,根據楊虎城的建議,守軍1萬餘人一律取消原有番號,改稱陝軍,公推李虎臣為總司令,楊虎城等為副司令。守軍還通電全國,決心“堅守長安,誓殲嵩匪,完成國民革命”。
攻城的鎮嵩軍多達7萬,且有吳佩孚、閻錫山給予的大量補給和支援,而守城的陝軍不足萬人,楊虎城、李虎臣率全城軍民堅守;守城期間,李、楊二人一直住在城西北廣仁寺的前線指揮部,身先士卒,多次參與作戰,保持了軍隊士氣,因此稱作“二虎守長安”。
浴血奮戰
浴血奮戰(5張)
楊虎城得知敵人要挖地洞、炸燬城牆的情報後,立即和李虎臣商量,派人挖塹壕,粉碎了鎮嵩軍的陰謀;當他發現守軍口令被敵盜去並準備從城東北角大舉夜襲時,又和李虎臣商量改了口令,並親率部隊到城東北增援。經一夜激戰,打退敵人的進攻。
6月中旬,鎮嵩軍佔領了南關小雁塔。李虎臣派張明軒營反攻。張營戰士浴血奮戰,營長張明軒帶傷指揮,手持雙槍猛打猛衝,苦戰了四天四夜,拉鋸五次,終於奪回了小雁塔。
安定民心
安定民心(4張)
在猛攻失敗後,劉鎮華將西安四面合圍,企圖以久困的辦法使西安不攻自破。李、楊嚴令部隊不準與民爭食,並採取計口授糧、救濟難民等措施,克服生活困難。李虎臣將自己的心愛坐騎“黑老虎”殺掉分餉士卒,還處決了一名違反軍令的上尉副官。為克服彈藥不足的困難,李、楊還號召士兵使用磚、石、弓箭、刺刀。對於劉鎮華的“議和”,李、楊嚴辭拒絕,並下令鎮壓了投降活動,逮捕、處決了私通敵軍的前洛川縣縣長。
共產黨人為李、楊抗敵提供了巨大支持。中共西安地委積極幫助守軍籌劃軍需和糧食,組織學生進行宣傳鼓動和救濟工作,魏野疇、張含輝等共產黨人還冒險化妝出城,分別到渭華、華縣等地建立農民武裝,打擊鎮嵩軍力量,配合西安守城鬥爭。 [2] 
8月7日,渭北陝軍公推姚振乾為援省總指揮,由咸陽出發解西安之圍。8月19日,在援軍的配合下,省城趁夜出奇兵奪取城西北大白楊村,不久又被鎮嵩軍奪回。
圍城日久,城內糧食奇缺,劉軍企圖引誘守兵投降。9月上旬,進攻西北城角的劉軍賈濟川師一連長和城上所認識的衞定一部某連長秘密接觸,約定於17日夜半獻城。旋即城上這個連長又主動自首。楊虎城遂決定將計就計,引誘劉軍如期攻城而全殲之。17日晚,李虎臣、楊虎城悄悄移駐城西北隅之廣仁寺就近指揮。夜11時許,賈濟川率3個旅,攜帶大量雲梯及其他攻城工具,向西北城角運動。其先鋒營到達城下,與城上接通暗號後,紛紛攀繩而上。誰知上去一個,便繳槍堵嘴捆綁一個,竟接連誘吊劉兵100多人。劉軍察覺不對頭時,守城士兵立即向城下劉軍開火。城外敵兵大亂,自相踐踏,爭相逃命。這時,預先出城埋伏在護城河邊的守城部隊亦出動,從兩頭予以夾擊。劉軍傷亡慘重,遺棄長短槍600多枝。這是劉軍圍城後損失最大的一次戰鬥。
劉鎮華攻城無術,又請求吳佩孚派飛機助戰。9月下旬,吳僅派小飛機一架,繞西安城上空散發傳單,扔下兩顆小炸彈。該機回飛時,又在華陰縣城西墜毀。空襲失敗,劉鎮華又揚言“吳大帥發給24公分口徑神威大炮一門”,並在城外東北角唐代含元殿遺址高地上修建一座長寬各16丈、高6丈的大炮台。然而也未奏效。
10月19日,駐守西安南城門箭樓的李虎臣部機槍連,因燒柴取暖不慎,致使該建築物失火燒燬。劉軍誤以為城內有變,遂向南城發動猛攻,仍無功而返。
自10月起,城內乏食,軍民並困。守軍甚至宰殺戰馬充飢,居民羣眾則挖野菜,摘樹葉,剝樹皮,以致吃光了油渣、皮鞋、皮帶、糠皮等物。10月中旬以後,城內每日餓死者達數百人。到臨近解圍時,每日餓死者竟超過千人。 [12] 
同年秋,國民軍聯軍總司令馮玉祥任命孫良誠為援陝總指揮,命孫率第三路軍長驅至關中救援西安。10月中旬,孫良誠部進抵咸陽後,幾次搶渡渭河均被劉軍擊退。其後,馮軍的馬鴻逵孫連仲吉鴻昌方振武等部相繼趕到。 [13] 

二虎守長安戰爭結果

1926年11月27日傍晚,孫良誠等部兵分3路,同時向鎮嵩軍發動總攻。劉鎮華見勢不妙,帶着總部人員倉皇向東逃跑。28日凌晨,西安城終於圍解,四門大開。此次西安被圍,自4月起至11月止,歷時8個月,歷盡千辛萬苦,幸得勝利。後來,西安人把此戰稱為“二虎守長安”。 [3]  [13] 
馮玉祥五原誓師 孫良誠解圍西安
圍城期間,西安城內病、餓、戰死的軍民達五萬之眾,約佔當時西安城內人口的四分之一。 [5] 
悽慘景象

二虎守長安戰爭影響

戰爭影響
戰爭影響(9張)
(一)西安反圍城鬥爭牽制了10萬北洋軍閥部隊,在戰略上支援了廣東革命政府的北伐戰爭。西安反圍城鬥爭,是在中國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日益高漲、革命與反革命激烈較量的形勢下發生的。劉鎮華進攻西安是北伐戰爭前夕吳佩孚反革命總體部署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陝西軍民堅守西安的鬥爭就成為全國國民大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場鬥爭能否堅持與是否勝利無疑對全國革命的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二)西安反圍城鬥爭保衞了馮玉祥國民軍聯軍的西北根據地,使陝甘寧各省免受直係軍閥的侵害。堅守西安的鬥爭,保住了西北革命的根據地,使從寧夏到甘肅再到陝西的廣大地區免遭塗炭而成為國民聯軍的一統天下,精疲力竭、裝備貧乏的國民聯軍從此有了鞏固的後方,有了陝甘寧廣袤的依託地,有了八百里沃野秦川的物產和英雄的陝西人民的援助,從而在財力、物力和兵源諸方面都有了可靠的保障。
(三)西安反圍城鬥爭促進了北方國民革命運動的發展,推動了陝西地區國民革命高潮的到來。西安解圍後,陝西地區的羣眾革命運動空前活躍起來,陝西成為全國大革命運動最發達的省份之一、西安與廣州、武漢遙相呼應而成為西北地區大革命的中心,時有“南有武昌,北有長安”之説。 [4] 

二虎守長安後世紀念

  • 革命公園與革命亭
1927年3月,為紀念守城死難軍民,于右任先生、馮玉祥將軍帶領各界人士在皇城東北區域修建東、西大冢,分別安葬守城死難的男、女屍骸;同時拆清代貢院“明遠樓”復建於兩冢之間,命名“革命亭”,將墓地周圍400餘畝地闢建為“革命公園”。 [4]  [7] 
革命公園
  • 眉户《二虎守長安》
1984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户劇團排演眉户現代戲《二虎守長安》,1987年5月進京彙報演出,同年獲陝西電視台電視戲曲片製作獎。 [8] 
眉户《二虎守長安》 眉户《二虎守長安》
  • 影視特技特效實景演藝《二虎守長安》
2016年7月,大型影視特技特效實景演藝《二虎守長安》首演,還原了北伐戰爭時期,楊虎城、李虎臣兩位將軍誓死保衞西安的殘酷守城戰。 [9-11] 
實景演藝《二虎守長安》
  • 中國畫《二虎守長安》
2020年,吳康作中國畫《二虎守長安》,表達了1926年西安反圍城鬥爭中李虎臣、楊虎城二人指揮陝軍抗爭的歷史場景。畫面以李虎臣和楊虎城二人形象為主體,軍馬、武器作背景,西安城樓為依靠支撐,三角形構圖使得畫面具有穩定感,襯托出李、楊二人堅定執着、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前景的戰鬥廢墟和城樓上把守的將士反映出局勢的險惡。人物造型嚴謹,略顯凌亂的衣着也從側面反映了在這場曠日持久的鬥爭中,陝軍浴血奮戰、頑強堅守西安城長達八月之久的現實情況。城牆腳下的陝軍矗立在煙霧中,煙霧的白和前景的黑形成強烈的明暗對比,為畫面增加了延伸寓意,再現了艱苦卓絕的堅守西安鬥爭。 [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