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股河

鎖定
二股河,中國宋代黃河東流的別稱。 [1] 
中文名
二股河
別    名
黃河東流

二股河流經範圍

慶曆八年(1048)黃河在澶州(今河南濮陽南)商胡埽決口,河道改向北流,合御河(永濟渠)入海,史稱北流。其後,嘉祐五年(1060)黃河北流道上又在魏縣(今河北魏縣東北)境內第六埽(約在今河南南樂西)決口,東北流,“曰二股河,其廣二百尺。自二股河行一百三十里,至魏、恩、德、博之境,曰四界首河”,下循西漢時篤馬河(今山東馬頰河)入海。

二股河歷史記載

《宋史·河渠志》:“初,商胡決河自魏之北,至恩、冀、乾寧入於海,是謂北流。嘉祐五年,河流派於魏之第六埽,遂為二股,自魏、恩東至於德、滄,入於海,是謂東流。”時都轉運使韓贄言:“商胡決河自魏至於恩、冀、乾寧入於海,今二股河自魏、恩東至於德、滄入於海,分而為二,則上流不壅,可無決溢之患。乃上《四界首二股河圖》。”其後,朝廷內部對黃河維持北流還是東流問題上爭論不休。時而“開二股河以導東流”,時而又決而北流,時而與北流兩股並存。元符二年(1099)黃河決內黃口入北流,“東流遂斷絕”。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