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次北伐

鎖定
二次北伐,指北伐戰爭的第二階段,是國民黨領袖蔣介石1928年聯合馮玉祥、閻錫山和李宗仁發動的對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戰爭。因國民政府自稱這次戰爭是1926年第一次北伐戰爭的繼續,故稱之為“二次北伐”。
名    稱
二次北伐
發生時間
1928年
參戰方
國民政府、北洋政府
結    果
國民政府勝利,結束了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
主要指揮官
蔣介石
張作霖
外文名
Second Expedition
釋    義
北伐戰爭的第二階段
1927年9月20日,寧漢合流後的國民政府在南京發表宣言,表示要“繼續北伐,以完成全國之統一”。但由於內部矛盾重重,無暇顧及。
1928年1月,蔣介石復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務。
1928年2月2日—7日,國民黨在南京召開二屆四中全會,通過《集中革命勢力限期完成北伐案》,改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機構,譚延闓任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兼任軍事委員會主席。2月11日,國民政府令軍事委員會“限期完成北伐”。
蔣介石以“北伐”之名,重新改編軍隊。把北伐各軍編為4個集團軍,自兼第一集團軍總司令,以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分任第二、三、四集團軍總司令。全軍總司令蔣介石,參謀總長何應欽,共有40多個軍,約70餘萬人。
1928年4月7日,蔣介石在徐州誓師北伐,下達總攻擊令,各路戰事同時發動。
1928年4月17日,日本政府決定出兵山東。5月3日,公然武裝進攻濟南,對濟南居民和進駐濟南的北伐軍進行大肆屠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濟南慘案。面對日本的武裝干涉,蔣介石妥協退讓,命令部隊撤離濟南,繞道德州北進。
1928年5月上中旬,北伐軍繼續向奉軍進攻,相繼佔領石家莊、衡水、臨沂、德州等地。19日,蔣介石調整部署,以第一、二集團軍擔任津浦線,第三集團軍擔任京綏線、第四集團軍擔任京漢線,兵分三路,進逼京津。28日,各集團軍開始全線進攻,相繼攻佔邯鄲、石家莊、保定、德州、大同、歸綏和張家口等地。30日,張作霖見大勢已去,命令部隊撤離京津,向灤河方向退卻。他本人決定出關。國民政府委派南桂馨、孔繁蔚為代表到北京與奉系代表張學良、楊宇霆談判和平接收京津事項。
軍閥張宗昌被擊敗後,6月2日,張作霖發表出關通電,於3日退出北京。4日,張作霖在退往瀋陽途中,經皇姑屯車站時被日本帝國主義炸死。同日,國民政府任命閻錫山為京津衞戍總司令,閻即呈請委任張蔭梧為北京警備司令、傅作義為天津警備司令。8日,第三集團軍商震部進入北京。12日,傅作義部接收天津。15日,國民政府宣佈“統一告成”,二次北伐結束,發表《對外宣言》,要求與各國遵正當手續另訂新約。20日,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直隸省改為河北省,舊京兆區各縣併入該省;北京易名北平,簡稱平;北平、天津為河北省特別市。
7月1日,張學良通電停止戰爭,並開始與南京國民政府代表商洽合作事宜。
1928年底,張學良發表通電,宣告東北遵守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改易旗幟,史稱東北易幟。這樣,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