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月十九夜

鎖定
冬天的深夜,詩人默坐在書房中,他面對室中的一盞燈,眼前彷彿出現了聳立的高山、潺潺的流水,而寂靜的四野又宛如大海一樣包圍着他。
作品名稱
二月十九夜
作    者
馮文炳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小説

二月十九夜詩詞原文

二月十九夜
深夜一枝燈,
若高山流水,
有身外之海。
星之室是鳥林,
是花,是魚,
是天上的夢,
海是夜的鏡子。
思想是一個美人,
是家,
是日,
是月,
是燈,
是爐火,
爐火是牆上的樹影,
是冬夜的聲音。 [1] 

二月十九夜鑑賞

他想象夜空閃爍的顆顆明星,彷彿是座座鳥林,又彷彿是温馨的花,是遊弋的魚。變幻不定的星室給他夢幻般的感覺,彷彿藍天的夢魘。而滿天的星斗,倒映在海上,海彷彿是夜的鏡子。詩人浮想聯庭翩,又從夜景回到自身,覺得自己美好的思想彷彿是一個美人,是家,是日,是月,是燈,是爐火。躍動的爐火在牆上留下影子,彷彿樹影一般。在詩人的感覺中,這活動的樹一般的影子,彷彿是冬夜的聲音。這就是這首詩在讀者面前與呈現的一連串的意象和詩人抒寫的對冬夜的感受。
這首詩的藝術表現頗有特點:一是它不作架空抒情,而致力於意象的呈現,運用暗示和隱喻展現詩人的心境。它的篇幅短小,然而意象繁複。詩人通過一連串跳動着的意象來表現自己飄忽不定的思緒。詩人不説自己的思想如何美好,而是通過隱喻,將自己的思想比作美人、日、月、燈、爐火。美人、日月、爐火等都是美好的事物,它們都有助於將情緒客觀化,從而使詩篇生動形象,增加感人的藝術魅力。二是觀念聯絡的奇特。唇星與鳥林、花、魚、夢,思想與美人、家、日、月、燈、爐火,這些不同的事物之間似乎沒有共同點,然而詩人卻通過想象,發現了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在藝術表現時又省掉了聯絡的字句,從而反映詩人思路的飄忽與意識的流動。三是運用通感手法。這首詩的末兩句“爐火是牆上的樹影,是冬夜的聲音”。詩人以聽覺來寫視覺,突出了詩人冬夜的強烈感受,抒寫了詩人衝破冬夜的寂寞的主觀願望;在藝術上,這一通感手法的運用,使詩的語言富於彈性與新鮮感。 [1] 

二月十九夜作者簡介

馮文炳(1901~1967),筆名廢名。湖北黃梅人。192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英語系。歷任北京大學講師,湖北黃梅中學教員,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東北人民大學教授。1923年開始發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小説集《竹林的故事》、《桃園》、《橋》、《莫須有先生傳》、《棗》、《廢名小説選》,專著《杜甫的價值和杜詩的成就》、《跟青年談魯迅》等。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