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我軒

鎖定
“二我軒”是杭州老字號照相館,創建於清光緒年間。
“二我軒”也是杭州最早使用“電光照”技術的照相館,專門從事着黑白人像拍攝與人物寫生繪畫。“二我軒”曾為孫中山等當代名人拍過肖像。1910——1915年“二我軒”拍攝的《西湖風景》照相冊在南洋勸業會和美國參加巴拿馬世博會上榮獲金獎等。
中文名
二我軒
性    質
照相館
所在城市
杭州
成    績
曾為孫中山等當代名人拍過肖像
創始人
餘寅初 [1] 
創始年代
清光緒年間

二我軒史話

——1925年,杭州籌辦西湖博覽會,將旗下營(今湖濱)作為新市場,修建了延齡路(今延安路)“二我軒”已先遷入延齡路,後又在教仁街(今郵電路)開業;1929年“慧光”(現杭州照相館)、“大華”等照相館相繼在延齡路開業,為杭州近代照相業奠定了基礎。
——現在的年輕人聽着“二我軒”三個字,總覺得怪怪的,還生怕讀錯。可是對那些稍微通曉一些杭州攝影史的人來説,“二我軒”三個字是如雷貫耳的。在清朝末年、民國初年直至40年代,“二我軒”拍攝的杭州風情享譽全球。
——“二我軒”這個名字是取自“現實中有一個我,相片中也有一個我”;還有一個寓意是指“二我軒”拍攝的一種照片,通過一張底片兩次曝光,使得同一張照片上呈現兩個人影,即兩個我,當時“二我軒”把這類照片命名為“不求人”。
——早在1894年,“二我軒”就曾經憑藉自己拍攝的20餘幅西湖風光照,獲得了當時全國攝影大賽的金獎,“據説這金獎還是皇帝欽定的”。
《西湖各景》照相冊 《西湖各景》照相冊
——據《杭州志》記載,“二我軒”還曾經攝製過一套《西湖各景》照相冊,全冊共有西湖風景照片48幅。宣統二年(1910年),相冊參加農工商部主辦的南洋第一次勸業會展覽,獲得了農工商部發給的金牌和都察院副都察御史加發的獎狀,照相冊因此暢銷國內外,現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也有收藏。
——攝影術傳入中國,首先在香港、廣東,繼之是上海、寧波、杭州等東南沿海城市使用,其中有香港的賴阿芳、廣東的鄒佰奇、上海的羅文佑、杭州“二我軒”等等。
——1946、1947年間,鄭曉彌在“二我軒”的照相館工作。他説:“二我軒”照相館19世紀末就存在了,是杭州早期比較正統的照相館,最早在杭州拍攝電光照相,又給當代名人拍過肖像,當年孫中山來杭州時的照片就是在“二我軒”照相館拍的。“二我軒”還有兩張風景照曾在1929年杭州西湖博覽會上拿過獎。

二我軒創始人故事

餘鐵華--餘寅初的孫子 餘鐵華--餘寅初的孫子 [1]
清末,老祖宗餘寅初在杭州湧金門外新開了一家照相館,名二我軒。後因沿西湖建旗營,杭人遊湖只能從湧金門登舟,湧金門外算是一處旅遊集散地了。餘寅初有一子餘有生,他育有子女11個。餘有生的長子餘鐵華繼承家業。祖孫三代都經營二我軒照相館。從湧金門到延安路,幾易店址。 [1]  [4] 

二我軒名人故事

以前,很多名人到杭州,都要在二我軒定點拍一張照片。
孫中山先生曾在二我軒拍過一張全身照,着西裝 ,後來被二我軒專門放大成一張等身照片,掛在店裏做廣告。 [1] 
九曲橋合影 九曲橋合影 [3]
孫中山先生來杭時,就曾在“二我軒”拍攝,包括這張著名的九曲橋合影。 [3] 
杭州城裏如果開大會,必會借去置於會堂主席台。 [1] 
魯迅 魯迅
魯迅也來拍過。照片中的魯迅,穿着就如許壽裳回憶的一樣:“初到時,仍着學生制服;或穿西裝。 [1] 
除了給名人拍照,那時候,照相館還承擔一些重任——某些重要場合,得請名攝影師來拍才行。 [1] 

二我軒發展歷史

上世紀20年代,“二我軒”照相館創建於積善坊巷8號“雲閣堂餘”,此“餘”就是“二我軒”照相館主人餘寅初。
到了上世紀30年代,“二我軒”遷建於教仁街(今郵電路的西段,位於湖濱路至嶽王路之間)103號,經理成了餘寅初的兒子餘鐵華。
1963年,延安路上又開張“二我軒”,後更名為“立新照相館”。仲老師説,照相館的位置就在現平海路南側,現在銀泰IN77,採芝齋的斜對面。
當時的“二我軒”照相館是一間白牆黑瓦,兩層四開間的傳統商業建築,落地門窗,面街而設,粉白的山牆上寫了大大的招牌字“二我軒照相館”。 [3] 

二我軒光電技術

據史料記載,18世紀,攝影術傳入杭州,其中以“月鏡軒”、“二我軒”名聲較大,主要原因是孫中山先生來杭時曾在“月鏡軒”、 “二我軒”拍照留念。
“二我軒”則是杭州第一家啓用電光照相術的照相館。 [2] 

二我軒人像寫真

二我軒不僅從事人像拍攝,還設了畫室,專為顧客承接人像寫真繪畫,其中一位很有名叫鄭曼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