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戈寨街道

鎖定
二戈寨街道位於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南面狹長部,距市中心6千米,與花溪區小碧鄉接壤,鄰油榨街道巖角寨,南至花溪區孟關鄉牛郎關,西與小河區交界,轄區範圍約19.14平方千米(與南明區雲關鄉管轄範圍交錯)。根據“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政府網”資料,轄區户籍人口13485户,44424人(2010年),轄10個社區居委會,287個居民小組。街道辦事處於1961年建立。隨着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在南部經濟圈發展規劃不斷深入條件下,二戈寨已成為西南運輸樞紐和貴州最大的物流中心。且隨着自然生態環境、鐵路運輸實業兩個優勢的形成,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快速發展。
中文名
二戈寨街道
行政區類別
街道
所屬地區
貴州省貴陽市南明區
面    積
19.14 km²
人口數量
44424人(2010年) [1] 

二戈寨街道交通優勢

二戈寨地處滬瑞高速公路貴陽東出口,園區內有西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貴陽南站,是名副其實的“旱碼頭”,而且緊鄰貴陽機場,離貴陽市中心也僅5至10分鐘車程。“兩陸一空”的便利交通和區位優勢,為轄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根據“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政府網”資料 [2]  ,轄區內共有13路、1街、12巷、2橋。即:富源北路、富源中路、東站路、嘉潤路、堰塘灣路、富源南路、回龍路、南站路、白馬井路、小碧路、翠雲路、黃土坎路、前寨路;牡丹街、東站巷、家園巷、富源巷、冬青巷、泰安巷、梨樹巷、松花巷、嘉陵巷、富興巷、柳井巷、二戈巷、彩虹巷;二戈寨立交橋、南站立交橋。 [2] 

二戈寨街道環境優勢

二戈寨已成為以科研、工業、倉儲、物流、房開為一體的混合型區域。根據“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政府網”資料 [2]  ,轄區內共有大小企業198家,有西南最大的鐵路編組站——貴陽南站,貴州省最大的鐵路貨運場——東站貨場,貴州省唯一的保税庫——貴州商業儲運(集團)有限公司保税庫等倉儲單位49家及省、市20餘個大型倉儲基地,成為西南鐵路運輸樞紐和貴州省最大的物流中心;有省屬大中型國有企業省木業總公司、貴陽南明煙葉復烤廠等10餘個工業生產基地;有貴州方鴻包裝有限責任公司、福建亞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分公司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的非公有制企業。辦事處根據轄區所處優越的地理及便捷的交通運輸條件,與貴陽南站聯手建成了佔地18000平方米大型康聯生產資料市場和貴州省一家從事廢舊金屬設備、機電產品、機具配件等現貨交易市場和信息交易市場,佔地12236平方米。引進了貴陽正高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貴陽智慧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貴陽昶宏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修建了“祥和家園”、“富源天地”等住宅小區。 [2] 

二戈寨街道科技教育

貴州省林業科學研究院始建於1959年9月,根據“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政府網”資料 [2]  ,先後承擔國家、省和行業科研及推廣課題300多項,獲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等90多項2000年被列為貴州省首批公益型改革轉制科研單位。
貴州省地礦區域地址調查研究院始建於1958年3月。該院主要從事區域地質調查,礦產地質調查、普查、環境地質勘查;地球物理、化學勘查;巖礦古生物鑑定;工程測量,地籍測量;房地產測繪;地質災害調查與評價;遙感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服務,地圖編制及印刷,地圖及專題圖數字化數據庫建立等工作。根據“貴陽市南明區人民政府網”資料 [2]  ,完成了貴州省1:20萬區域地質、礦產及1/3以上國土面積的1:5萬區域地質等國家地址調查任務。取得各類地質科研成果千餘項,發現貴州黔西南微細粒金礦等礦產地,多次獲得國家地礦部、貴州省科技進步獎。 [2] 

二戈寨街道自然資源

轄區內有兩條河流,富水和擺郎水。
富水在二戈寨轄區北部,原出八里屯龍井,向北流經龍家寨、舒家寨、倒巖寨過南浦橋(今虹橋)匯入南明河,全長約5千米。在歷史上曾有記載:“富水繞前,貴山擁後,沃黔中啓,復嶺四塞”,説明其重要性。富水涓涓流水,但“萬物盈”,舒、龍二寨及倒巖、蓑草坡、虹橋一帶的大片農田均靠其灌溉。
擺郎水有名對門河,在二戈寨轄區南部,發源於花溪區孟關鄉,由南向北流經孟關鄉,過擺郎村、錢家寨、二戈寨村,至二戈寨新村折向西流入小河區的三江口入南明河,全長10千米,二戈寨轄區境內長約5千米。 [2] 

二戈寨街道基層組織

根據“南明黨建網”資料,下設2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320人。區派駐轄區職能所有:二戈寨派出所、舒家寨派出所、二戈寨法庭、二戈寨工商所、二戈寨地税所、國税六科。2008年1-10月完成經濟指標2828萬元。2007年辦事處獲得南明區1星經濟強辦的稱號,字2008年初凝凍期間,由於工作出色,獲得了優秀基層黨組織的稱號。
黨工委始終圍繞5項重點試點任務開展試點工作,堅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完善各項體制機制,黨建基礎工作不斷夯實,服務平台不斷創新,廉政建設不斷加強,營造了良好的發展氛圍,為推動二戈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組織保障,不斷開創社區黨建工作新局面,有效地促進了轄區經濟社會的發展。 [3] 
(百科名片資料來源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