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奉天之難

鎖定
奉天之難,又名“二帝四王之亂”,包括四鎮之亂涇原兵變。是唐德宗時期一場由於中央政府削藩而引發的叛亂唐德宗被迫逃往奉天(今陝西乾縣)。奉天之難是中晚唐藩鎮跋扈、唐朝中央權威受挑戰的標誌事件之一。
名    稱
奉天之難
發生時間
唐代唐德宗時期
地    點
西安奉天梁州
參戰方
德宗軍隊;成德節度使、魏博節度使、山南東道節度使等
結    果
唐德宗勝
別    名
二帝四王之亂

奉天之難事件背景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為求得暫時苟安,唐代宗措置失當,“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 [1]  ,使安史降將搖身一變,成了由中央任命的節度使,保存了相當大的離心力。在平叛過程中,朝廷還對內地掌握兵權的刺史多加節度使稱號,造成了亂後“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 [2]  的藩鎮割據的嚴重局面。

奉天之難事件經過

唐德宗即位後,力圖削藩。建中二年( 781 )正月,成德節度使李寶臣死,子李惟嶽向朝廷請求襲其父位,魏博節度使田悦亦代為之請。德宗堅決拒絕。李、田遂聯合淄青節度使李正己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等起兵反唐。七月李正己死,八月子李納亦請襲父位,德宗不允,李納遂反。戰事日益擴大。建中四年正月,割據淮西(今河南汝南)的節度使李希烈叛,攻襄城(今屬河南)。德宗派哥舒曜討伐,未果。德宗又派涇原兵去解圍。時涇原節度使朱泚因其弟朱滔謀反而被軟禁於京城。涇原兵路過長安時,因賞賜不周 ,挾持節度使姚令言譁變。德宗逃往奉天。叛軍推舉朱泚為首領,史稱涇原之變。朱泚率軍攻奉天,未下。此時朝廷援兵已逼長安,朱泚退守長安。不久唐將領李懷光與朱泚聯合 。德宗被迫又奔梁州(今陝西漢中)。興元元年( 784 )五月,唐將領李晟等攻克長安,德宗於七月返回。朱泚被部下所殺。朱滔病死。李懷光兵敗自縊。因在這次戰爭中,有四人稱王,兩人稱帝,即朱滔稱冀王,王武俊稱趙王,田悦稱魏王,李納稱齊王,朱泚稱秦帝,李希烈稱楚帝,故又稱二帝四王之亂

奉天之難事件結果

唐德宗削藩因決策失誤而草草收場,未能實現既定目標,但削弱了最為驕悍難制的河北三鎮和平盧淄青藩鎮的力量,重塑了中央地方關係,朝廷和藩鎮的力量恢復了均衡 [3] 
參考資料
  • 1.    《新唐書》卷二百一十: 安、史亂天下,至肅宗大難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將,護養孽萌,以成禍根。
  • 2.    《新唐書》卷五十:久之,大盜既滅,而武夫戰卒以功起行陣,列為侯王者,皆除節度使。由是方鎮相望於內地,大者連州十餘,小者猶兼三四。
  • 3.    黃昏鼓角似邊州:藩鎮之下,詩人們的傷心不為悲秋  .中國青年網.2022-03-29[引用日期2022-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