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

鎖定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是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2年8月7日發行的金銀紀念幣。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8枚,其中金質紀念幣4枚,銀質紀念幣2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2]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裝飾圭表造型,襯以桃花、麥穗、稻穗、梅花等組合設計,並刊國名、年號;紀念幣背面圖案以各種動植物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相應時節時節物候現象,並刊相應節氣字樣及面額。 [2]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分別由瀋陽造幣有限公司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銷。 [2] 
中文名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
外文名
Twenty four solar terms (story of time) gold and silver commemorative coins
發行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
發行時間
2022年8月7日
類    型
貴金屬紀念幣
全套枚數
28枚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發行背景

二十四節氣是古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季節更替和氣候變化的規律,把一年分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等二十四個節氣。二十四節氣用以反映四季、氣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掌握農事季節的經驗總結,是中國傳統曆法體系及其相關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隨着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完備起來的。相傳周代早期,周公就在天地之中的中原地區採用石制日晷,通過測量太陽影子的長短和方位來確定夏至日和冬至日。一年中影子最短的日子是夏至,影子最長的日子是冬至。然後取冬至到夏至之中為春分,夏至到冬至之中為秋分。成書於春秋時期的《夏小正》按十二月的時序詳細記載了夏朝先民所觀察體驗到的天象、氣象、物象,已經認識到“夏至”和“冬至”的存在了,反映出上古先民對時令氣候的樸素認識。到戰國後期,《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已明確地提到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先秦時期的《逸周書》和漢代初期的《周髀算經》裏則已經有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內容(與今天的順序不同)。
此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和之間的關係,不斷地改進與完善。到秦漢,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西漢早期的《淮南子·天文訓》已有了和現代完全一樣名稱的二十四節氣完整記載。公元前104年,《太初曆》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曆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並採用“平氣法”(即平均時間法)劃分節氣。自1645年清朝《時憲曆》開始,“二十四節氣”改用定氣法計算。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氣”,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個節氣;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中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個節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約15天,現在人們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
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人特有的時間制度,深刻影響着人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人們依據節氣安排農業勞動,進行節令儀式和民俗活動,安排家庭和個人的衣食住行。為了便於記憶,人們編出了二十四節氣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節氣於2016年被聯合國評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是中國目前最有影響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作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時令等變化規律所獨創的知識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此次發行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時空智慧與生態觀念。此次發行的紀念幣,一大亮點就是“光陰的故事”這一主題名稱。二十四節氣文化內涵豐富,主題涵蓋氣象、物候、農事、風俗、養生等多維度。“光陰的故事”主題將講述一個我們如何與時光相處的故事,展現華夏源遠流長的節氣文化和精神氣節。 [1] 
2022年8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將發行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紀念幣共28枚,其中金質紀念幣4枚,銀質紀念幣2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 [2]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發行工作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分別由瀋陽造幣有限公司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鑄造,中國金幣集團有限公司總經銷。 [2]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制幣參數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制幣參數
幣名
材質
重量
質量
形狀
規格
面額
成色
最大發行量
3克圓形金質紀念幣
純金
3克
精製
圓形
直徑18毫米
50元
99.9%
4×30000枚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
純銀
8克
精製
方形
23毫米×23毫米
3元
99.9%
24×60000枚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2]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幣面圖案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正反面圖片
正面圖案
反面圖案
該套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裝飾圭表造型,襯以桃花、麥穗、稻穗、梅花等組合設計,並刊國名、年號。
3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裝飾燕子造型,襯以柳枝、民居、樹木、山巒等組合設計,並刊“春”字樣及面額。
3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裝飾青蛙造型,襯以睡蓮、星空等組合設計,並刊“夏”字樣及面額。
3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裝飾松鼠及松塔造型,襯以糧倉、果樹等組合設計,並刊“秋”字樣及面額。
3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裝飾鹿造型,襯以雪花、民居、樹林等組合設計,並刊“冬”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春牛、魚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立春時節“魚陟負冰”物候現象、“打春牛”習俗,並刊“立春”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魚、葉子、春雨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雨水時節“獺祭魚”物候現象,並刊“雨水”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蟄蟲、桃花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驚蟄時節“春雷驚百蟲”物候現象,並刊“驚蟄”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蛋、風箏、燕子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春分時節“放風箏”“豎蛋”習俗,並刊“春分”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柳枝、鞦韆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清明時節“盪鞦韆”習俗,並刊“清明”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牡丹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穀雨時節“賞牡丹”習俗,並刊“穀雨”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桿秤、蛋、蠶豆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立夏時節“立夏稱人”“立夏掛蛋”習俗,並刊“立夏”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水車、小麥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小滿時節物候、農事景象,並刊“小滿”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小麥、稻苗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芒種時節搶收搶種農忙景象,並刊“芒種”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榕樹、麪條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夏至時節“夏至吃麪”習俗,並刊“夏至”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蒲扇、電風扇、三伏貼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小暑時節入伏“貼三伏貼”習俗,並刊“小暑”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小船、池塘、螢火蟲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大暑時節“腐草為螢”物候現象,並刊“大暑”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西瓜、瓜秧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立秋時節吃瓜“咬秋”習俗,並刊“立秋”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河燈、魚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處暑時節“放河燈”習俗,並刊“處暑”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核桃樹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白露時節打核桃情景,並刊“白露”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拖拉機、瓜果蔬菜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秋分時節豐收景象,並刊“秋分”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河流、魚、楓葉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寒露時節“秋釣邊”“賞楓葉”習俗,並刊“寒露”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柿樹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霜降時節採摘柿子情景,並刊“霜降”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火鍋、酒罈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立冬時節“冬釀”“補冬”習俗,並刊“立冬”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蔬菜、臘肉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小雪時節“醃菜”“制臘肉”習俗,並刊“小雪”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雪人、松樹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大雪時節“至此而雪盛也”景象、打雪仗嬉戲場景,並刊“大雪”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餃子、福字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冬至時節“吃餃子”習俗,並刊“冬至”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大雁、長城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小寒時節“雁北鄉”物候現象,並刊“小寒”字樣及面額。
8克正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以虎、雪具、雪山為主要設計元素,展現大寒時節滑雪嬉戲情景,並刊“大寒”字樣及面額。
表格內容參考資料 [2]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錢幣賞析

  • 春天六節氣與紀念幣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事之曆法歷注,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節律變化。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倒計時短片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古老曆法的文化魅力,詮釋了“中國式浪漫”。所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萬物生長、活動皆有節氣對應。 [3] 
  •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3克金幣(春)賞析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耕種的季節,也是充滿希望的季節。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六個節氣如同歡快的音符,奏響了春之樂章。
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2年8月7日發行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共28枚,含3克圓形金幣4枚,8克正方形銀幣24枚,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貨幣。其中一枚3克金幣就描繪了春日景象。
金幣正面圖案 金幣正面圖案
金幣正面圖案為裝飾圭表造型,襯以桃花、麥穗、稻穗、梅花等組合設計,並刊國名、年號。
圭表 圭表
圭表是中國古代用於度量日影長度變化以測定季節、劃分四季,推算曆法的工具。圭表由“圭”和“表”組成,“表”是垂直立於圭南端的標杆或石柱,先於圭出現。“圭”是正南正北平放的尺,漢以後改為銅製。圭表的一種用途是通過表來測出正午時影子的長短以確定節氣。比如,夏至日正午時地表影最短。而冬至日正午時的表影最長。
最初,圭表僅高八尺,表影很短,邊緣模糊,測量精度不高。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改良的圭表增加了表的高度,並多了一種名為“景符”的銅製輔助儀器,其長四寸、寬二寸,正中開一針孔小洞。這種圭表運用“針孔成像”原理,使高表橫樑在日光下所投虛影成為精確實像,大大提高了圭表的測量精度。
畫面中的圭表,正是郭守敬改良後的樣式,象徵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圭表周圍的桃花、麥穗、稻穗、梅花代表了一年四季時節。三條粗線由遠及近,將四種作物分隔開來,營造四季分明之氛圍,增強了畫面的空間縱深感。圭表、作物匯聚圓中,圓使人聯想到萬物之源——太陽。部分元素溢出圓外,為畫面增加了生動性,同時也使人聯想到生活的圓滿和富足。
金幣背面圖案為裝飾燕子造型,襯以柳枝、民居、樹木、山巒等組合設計,並刊“春”字樣及面額。
金幣背面圖案 金幣背面圖案
畫面為我們描繪了“春來燕歸”的美麗景色。映入眼簾的是一對飛燕。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天空中的精靈。它們時而在高空穿梭,時而又從田間疾速掠過,飛翔時遊刃有餘,將自由的精神發揮極致。兩隻飛燕,一近一遠,保持着大致相同的飛行姿勢,如同紳士淑女張開臂膀翩翩起舞。背景翠色慾滴,柳葉飄揚。春分至清明,鄉野艾草青青,生機勃勃,風吹楊柳斜飛燕,正是一年四季中愜意無比的時光。燕子喜歡在屋檐下築巢,以蚜蟲、蚊、蝗蟲等對人類有害的昆蟲為食,和人類長期保持着友好的關係。古代文人多有詠燕的詩句,杜甫就是善於描繪燕子的,比如“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即看燕子入山扉,豈有黃鸝歷翠微。”“湖南為客動經春,燕子銜泥兩度新。”讀這些詩,再來欣賞燕子飛翔時優雅的姿態,將有一番感觸。
背景中山巒起伏,但我們見到的不是怪石嶙峋的景象,而是一片線條柔美、外觀祥和的秀麗山景。山中顏色五彩斑斕,映襯了人們對春日美好的暢想。山下幾株大樹,兩間民房,簡筆畫的風格讓畫面顯得粗拙可愛。質樸、簡單、坦蕩,這便是鄉土中國的魅力所在,也是文人筆下的春日絕景。 [6] 
  • 幣觀二十四節氣:清涼一夏
二十四節氣中夏季的節氣,包含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立夏,是夏季之始,約在公曆5月5-7日。立夏是標示萬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但是,立夏之時我國只有嶺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全國大部分地區仍然處於春季的尾巴。
夏季的第二個節氣是小滿,約在公曆5月20-22日。小滿節氣期間,南方地區一般多雨,這裏的“滿”有雨水充盈之意;而北方小滿節氣期間降水量很少,此時麥類等夏熟作物已開始飽滿。 [4] 
  • 秋日物語,“節”短“韻”長
炎夏已盡,金秋降臨。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節氣共同構成秋之樂章,讓這個秋季充滿豐收與驚喜。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2年8月7日發行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紀念幣含4金24銀,以活潑生動的卡通形象展現了一年四季的民俗活動,用無聲的優美畫面訴説了光陰的故事,項目公告一經發布,旋即引起廣大錢幣愛好者的高度關注。
秋日物語,“節”短“韻”長 秋日物語,“節”短“韻”長
二十四節氣(光陰的故事)金銀紀念幣發行之日正值立秋,“秋日物語”篇的1金6銀遂成為最應景的紀念幣。
共同正面圖案:方圓之中,四季分明 共同正面圖案:方圓之中,四季分明
該套金銀幣的共同正面圖案以寫實手法,將四季之意象濃縮其中。
畫面由上到下,依次展現了四種具有季節代表性的植物和農作物,分別是:象徵春季的桃花、象徵夏季的麥穗、象徵秋季的稻穗及象徵冬季的梅花。其中,桃、梅飽滿綻放。麥、稻穗足籽滿。植物和農作物精雕細琢,雖處同一平面,卻又層次分明。畫面右上角向左下角延伸的三條裝飾線,將桃花、麥穗、稻穗、梅花分隔開來,既營造了四季分明之氛圍,又增強了畫面的空間縱深感。
在稻穗和梅花之間,是中國古代用於度量日影長度變化以測定季節、劃分四季、推算曆法的工具——圭表。圭表由“圭”和“表”組成,表是垂直立於圭南端的標杆,先於圭出現。圭是南北朝向平放的尺,漢以後改為銅製。圭表可以通過表來測出正午時影子的長短以確定節氣。元代科學家郭守敬改良的圭表增加了表的高度,並在表的前面增加了一種名為“景符”的銅製輔助儀器,其長四寸、寬二寸,正中開針孔小洞。這種圭表運用“針孔成像”原理,使表的橫樑在日光下所投的虛影為精確實像,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畫面中的圭表,正是郭守敬改良後的樣式,它代表了節氣的劃分,象徵了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
由於金幣和銀幣的外形不同,其佈局也有所不同:金幣正面主圖居於圓中,上刊國名、下刊年號。圓使人聯想到萬物之源——太陽。部分元素溢出圓外,為畫面增加了生動性,同時也使人聯想到生活的圓滿和富足;銀幣正面主圖和年號居於右側,國名與裝飾背景居於左側,中間分界線約位於畫面四分之三處,近似黃金比例,為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美感。
金幣背面圖案:秋 金幣背面圖案:秋
秋天的故事,在金銀幣背面圖案中逐一展現,以寫意的筆觸描繪了童話般的秋日景象:
金秋到來,天空也被照映成金紅色,自然界中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飽滿成熟。樹木上結滿了豐碩的果實。田間有兩座穀倉,裝滿了豐收的糧食。一隻小松鼠擋在觀眾面前,仔細觀察,只見它拾起松果,兩腮鼓起,顯然正在大快朵頤。素描般的筆觸構成了它身上的毛髮,為其增添生氣。整個畫面的線條運用猶如在演奏着美妙的樂章,時而粗獷,時而細膩,高低起伏,過渡自然。穀倉下的“秋”字,字簡意明,一步點題。秋天的豐收印象便這樣留在觀者的腦海中。
銀幣背面圖案:立秋 銀幣背面圖案:立秋
銀幣背面圖案依次用六幅畫面描繪了大虎小虎的秋日時光。當前,年輕一代對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愈加濃厚,大虎、小虎皆以卡通形象出現,容易為年輕羣體接受,這對於貴金屬紀念幣行業的長期發展是有益的。
在人們的印象中,秋天往往很短暫。默唸《二十四節氣歌》中的“秋處露秋寒霜降”,秋日的蕭瑟感便撲面而來。但是秋天也是豐收的季節、歡樂的季節,大虎小虎以其特有的憨厚形象,向觀眾展示了秋天裏有趣的民俗活動。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沿黃經每運行15度所經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135度,便迎來了立秋。2022年立秋為8月7日,正值整套金銀幣的發行之日。此時,“三伏”中的“末伏”將至,夏季的炎熱也將告終。立秋之後,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氣因此而舒適起來。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經受了酷暑歷練的大虎,在立秋時節也迎來了愜意的消遣時光。山下是一片瓜田,瓜果閃耀着夢幻般的色彩。立秋有個習俗,叫做“咬秋”,致敬的方式也很簡單:吃瓜。只見大虎頭蓋納涼用的西瓜葉,開心地捧起一瓣西瓜,正準備下口。可能有人會説,老虎是肉食動物,光是吃瓜,營養怎麼能跟得上?別忘了,民間在立秋還有一個習俗是“貼秋膘”,也就是吃燉肉、肘子、紅燜肉等美食佳餚,“以肉貼膘”。
銀幣背面圖案:處暑 銀幣背面圖案:處暑
太陽到達黃經150度,處暑時節到來。有趣的是,立秋到處暑的一段時間,因暑氣未消,仍發揮餘威而被稱為“秋老虎”。處暑則有三候:一候鷹乃祭鳥,指老鷹開始大量捕獵鳥類。二候天地始肅,指天地間萬物開始凋零。三候禾乃登,指各種農作物到了成熟期。
在這暑氣將盡的時日,大虎帶着小虎來到池塘邊放河燈。水面波光粼粼,流光溢彩,寄託了大虎小虎祝福的荷燈隨波逐流。放河燈是立秋民俗活動之一,又稱“放荷燈”,一般在荷葉或荷葉形的底座上擺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以此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健在人們的祝福。此外,處暑時節民間還流行吃鴨子、開漁節、煎藥茶、拜土地公等豐富的民俗活動。
銀幣背面圖案:白露 銀幣背面圖案:白露
太陽到達黃經165度,則白露至。白露時節,天氣轉涼,葉滿秋露。杜甫詩云:“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白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指鴻雁自北向南遷徙。二候玄鳥歸,指燕子自南向北而去。三候羣鳥養羞,指鳥兒儲食以備冬,如藏珍饈。
農諺雲:“白露、白露,核桃撐破肚”核桃生長到白露時節,其外皮由青變黃,走向成熟。農諺又云:“白露到,竹竿搖,小小核桃滿地跑”。暑氣盡,秋風來,也正是户外活動的好時光。只見大虎仰着頭,握着一根竹竿,盡力揮向核桃樹。核桃樹的葉子顏色呈現出秋季的特徵,大大小小的核桃隨着大虎的擊打而從空中掉落。大虎身前的筐籃裏盛滿了核桃,好一番收穫。
除了打核桃,白露還有品龍眼、吃“十樣白”、飲白露茶、啜米酒、祭禹王等民俗活動。
銀幣背面圖案:秋分 銀幣背面圖案:秋分
太陽到達黃經180度,則秋分至。秋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短夜漸長,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此時秋高氣爽,風和日麗。李白有詩云:“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秋分有三候: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培户。三候水始涸。
秋分時節有采摘秋菜、豎蛋、送秋牛圖、説秋等民俗活動。但秋分最重要的活動還是秋收。只見大虎高高興興地開着拖拉機,滿載豐收的農作物。車頭貼的“豐”字和寬敞平整的大道相映成輝。都説老虎不簡單,誰知老虎還會開拖拉機呢!
銀幣背面圖案:寒露 銀幣背面圖案:寒露
太陽到達黃經195度,則寒露至。此時正值深秋,露水即將凝結成霜,寒意愈盛。寒露有三候:一候鴻雁來賓,鴻雁列隊大舉南遷。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指天寒地冷,雀鳥漸少,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三候菊有黃華,此時菊花盛開,大地一片金黃色。
忙完了秋收,大虎也有了空閒和小虎外出消遣。此時楓葉飄紅,正是觀賞佳期。河岸邊淺水向陽,秋風掃屑,餌料豐富,吸引魚兒聚集,正合釣諺中的“秋釣邊”。大虎小虎坐在河畔上,既能賞楓葉,又可秋釣邊。它們垂下尾巴充當誘餌,吸引魚兒上鈎。小虎對此尚有疑慮,似乎想問:“這樣真的能把魚兒釣上來嗎?”大虎卻對它笑笑。因為二虎之間擺放了一簍活魚,一切盡在不言中。秋色水影,夢幻色彩,相得益彰。
除了上述活動,寒露時節鬥蛐蛐、登高等活動在民間也頗為流行。
銀幣背面圖案:霜降 銀幣背面圖案:霜降
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10度。霜降有三侯:一候豺乃祭獸,指豺狼開始捕獲獵物以祭天。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鹹俯,指各類昆蟲為越冬開始冬眠。
霜降前後,民間開始賞菊飲酒。此時柿子也完全成熟,皮薄肉鮮味美。大虎小虎又怎能錯過秋季最後的福利?只見大虎攀在梯子上,一手抱着竹筐,一手伸向柿子樹。柿子樹果實累累,正待採摘。柿子樹下,小虎背向觀眾,忙着整理筐中的柿子。繁忙而快樂的秋季就這樣伴隨夢幻的色彩而告終。秋日雖短,但韻味悠長,正是一年中需要整理過往成績與回憶的季節。
總而言之,這套金銀幣的敍事場景連貫銜接,大虎小虎的卡通形象詼諧有趣,多層次噴砂、光變麟彩、彩印工藝等技術運用巧妙,共同組合成一部朝氣蓬勃的“敍事作品”。它在年輕羣體中的反響,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貴金屬紀念幣的立項計劃。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