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二劉大戰

鎖定
二劉之戰是1932年至1933年發生在四川的軍閥大混戰,也是四川軍閥最後一次大混戰。其主角為劉湘、劉文輝兩叔侄,所以統稱之為二劉之戰。又稱二劉大戰、二劉混戰、二劉爭川。戰爭以劉湘所部大獲全勝,劉文輝戰敗退守西康而結束,自此劉湘控制了四川的軍政大權。 [3-4] 
名    稱
二劉大戰
發生時間
1932年冬~1933年夏
地    點
四川
參戰方
劉湘、劉文輝
結    果
劉湘獲勝
參戰方兵力
劉湘10萬餘人,劉文輝20餘萬人
主要指揮官
劉湘
劉文輝
鄧錫侯
田頌堯
楊森 展開
主要指揮官
劉湘
劉文輝
鄧錫侯
田頌堯
楊森
李家鈺等 收起
主要戰役
成都巷戰、瀘永之戰、榮威大戰、岷江之戰等

二劉大戰戰爭背景

二劉大戰四川“劉氏家族”勢力膨脹

二劉,分別是指民國時期二十一軍軍長劉湘和二十四軍軍長劉文輝。 [1] 
在民國前期一次次的四川軍閥混戰中,成都大邑安仁鎮劉氏家族逐步脱穎而出,尤以劉湘和劉文輝為翹楚。劉文輝和劉湘為叔侄,作為叔叔的劉文輝卻小侄子劉湘5歲。 [1] 
劉湘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入大邑縣立高等小學堂,後轉入四川武備學堂,再升讀陸軍速成學校。畢業後加入新軍。年輕的劉湘入伍後正趕上風雲際會的保路運動與辛亥革命,他憑藉着驍勇善戰,逐漸脱穎而出,“二次革命”後,即升任川軍第1師第3團團長,駐守重慶,成為鎮守一方的實力人物。 [1] 
劉湘 劉湘 [1]
此時,劉文輝才從保定陸軍學校第二期畢業歸川,經劉湘推薦,在川軍第8師陳洪範部任上尉參謀,後升任營長、團長。此後,二劉互相扶持,勢力不斷擴大。1921年,劉湘出任川軍總司令兼四川省長,即委任劉文輝為第1混成旅旅長,直屬總司令部。次年劉湘被迫下野,劉文輝四處張羅,極力扶助劉湘二次上台,並聯手打掉了四川境內以楊森為主的其他軍閥,而劉湘也幫助劉文輝擴大防區,提升權位,劉氏家族在此後有更多的人蔘與到四川軍政界。 [1] 

二劉大戰二劉矛盾日益凸顯

劉文輝 劉文輝 [1]
劉文輝和劉湘叔侄之間並非鐵板一塊,特別是隨着劉文輝勢力不斷擴大,先後從旅長升至師長、軍長,羽翼逐漸豐滿,對時人稱為“四川王”的劉湘構成一定威脅,分別以劉湘和劉文輝為中心的兩大軍閥派系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顯。1927年,蔣介石任命劉湘為國民革命軍21軍軍長,劉文輝為24軍軍長。 [1] 
1927年以後,劉湘雄踞川東,控制川江入口,勾結蔣幫引為外援,企圖統一全川,羣雄拱手聽命。當時他壟斷了對蔣的關係,號為擁蔣統川。“四一二”之先,劉湘先在川發動“三三一”反革命事變從此更與蔣幫密切。另一方面,劉文輝實力發展得很快,不到三年,軍隊擴張到十幾萬人;內為劉湘一派所嫉視,外為蔣介石所深惡痛恨(劉文輝與唐生智等發出有名的魚電反蔣)。於是內外夾攻,想盡千方百計制約他、扼殺他。劉文輝擴軍所需的槍炮原料鋼材,只能通過重慶入口;劉文輝用重資在外國購買的飛機大炮,被蔣政權和劉湘扣留沒收;飛行人員、聯絡人員常被扣留;甚至交通電信器材也不許入口。這使劉文輝的實力發展受了很大的限制,他對此常常憤恨不已。 [2] 

二劉大戰戰爭起因

1931年夏,劉文輝見劉湘盤馬彎弓,躍躍欲試,還想緩和或避免衝突,曾親身到重慶一行,與劉湘面談。劉湘油滑其詞,不談真的一套,劉文輝住渝三月,不得要領,快快失望而回,暗中也只好作抵抗準備:一加緊訓練自己的軍隊,二下令全軍凡與劉湘接壤之地作好“軍防陣地”的永久工事。由此更引起劉湘的憤怒。 [3] 
次年壬申(1932年)9月,劉湘便指使羅澤洲(川北小軍閥擁蔣派)在順慶李渡向劉文輝開火。從此,就引起了“二劉大戰”的所謂“壬申戰役”。 [3] 

二劉大戰戰爭經過

二劉大戰戰爭爆發

1932年(壬申)8月,自李渡開火後,劉文輝軍集中於資內、瀘州、永川等處,準備迎擊劉湘軍。雙方相持,尚無大戰。9月,劉文輝與田頌堯軍大戰於成都城內,稱“成都巷戰”。鄧錫侯暗助田,激戰一個月,田敗,鄧掩護其退走新都。10月,劉湘軍進攻永川、瀘州,誘降劉文輝部田貫五、楊尚周、鄧國璋諸旅(時人稱為“小鄧、田、楊”)。此役稱為“瀘永之戰。”11月,劉文輝軍集結於榮威、井研之間,劉湘軍踵至。兩車主力在此進行大戰,時達一個半月。稱為“榮威大戰。”12月,榮威之戰勝負未分,劉文輝部王元虎率3個旅打入榮縣,劉湘軍大震。適鄧、田軍進攻劉文輝,劉文輝部陳鳴謙旅受劉湘利誘,在威遠倒戈,劉文輝被迫與劉湘言和,雙方停戰。12月,劉文輝撒回成都,劉湘回重慶,川局暫告無事。 [3] 

二劉大戰和談休戰

1933年1月,兩劉媾和停戰,劉文輝回成都,劉湘回重慶,表面無事。但劉文輝喪失了川北,川東、川南廣闊的防地,收入減少,開支匱竭,心有未甘。又以王元虎率部攻入榮縣,幾乎擊潰劉湘主力,引以自豪,仍整訓部隊徐圖恢復。1933年(癸酉)3月,劉文輝委任王元虎、陳能芬為師長,陳鴻文部擴編至8個旅兩團,準備再戰。因此,引起內部的不和,外更受劉湘的嫉視。劉文輝內部原以“保定系”為主,“軍官系”附之,在劉文輝的籠絡與高壓統治之下,喜好團結。自王元虎(軍官系)提升後,保定系大為不滿,離心離德,出現崩潰之兆。 [3] 
劉湘和其所謂聯軍鄧、田、李、羅等,見有機可乘,復又合謀攻劉文輝。劉湘為統一其內部及“聯軍”的意志,達到消滅劉文輝之目的,利用神道設教,重用其神師劉神仙(從雲)擢為師長,其後又為“共總指揮軍事委員長”。劉湘親身倡導,率領其部將和聯軍首領如鄧錫侯、楊森之流,向之磕頭,長跪聽其“教義”。劉從雲的尊貴遂無以比倫,人皆稱為“劉老師”,或稱“從師”。從雲所在,每日冠蓋雲集,門庭若市。各將領無不視若神聖,奉合唯謹。劉湘見“人心一致”,於1933年5月由劉神仙下令各軍大舉進攻劉文輝。於是,暫時平靜之局又起軒然大波。 [3] 

二劉大戰二次爆發

二劉戰事中止後,劉文輝大軍屯集成都簡陽附近,最受威脅的是鄧錫侯、田頌堯。鄧乃東走資陽陽化場,投拜劉神仙之門,請“從師”大力挽救,伏地不起,情詞哀切。從雲乃通過劉湘下令各軍齊頭並進圍攻劉文輝。於是,二劉大戰又二次爆發。劉文輝拒之於近郊的毗河,這就是所謂劉、鄧“毗河之役”。兩軍交戰,相持一月,劉文輝內部步調不一,不能取勝。主力軍10餘萬引退至岷江,沿河而守。防線西自灌縣起,東至嘉定銅河,綿豆七八百里。劉文輝移駐新津,這就是二劉大戰的“岷江之戰”。這時,劉湘進駐成都,揮軍攻打,晝夜不息。相持又3個月,終未能得逞。但劉文輝軍糧餉漸缺,人心漸不穩,內部保定系將領更表現厭戰心情,不願再為效命,有表示要劉文輝自動下野的。劉湘乃用誘降手段,誘致守上游的彭韓師就範。於是突破一點,全線動搖,劉文輝全軍撤退至雅河。雅屬貧瘠,所部不耐艱苦,紛紛投向敵方。劉文輝的主力軍盡被摧毀,而劉湘的積年心願得遂,躊躇滿志矣。 [3] 
劉文輝敗退雅河後,人心渙散,部隊解體,只剩其侄劉元璋、劉元瑭、劉元殖三四個旅和李治一師(我當的是這師的旅長),不過一兩萬人,即十有一二而已,且為聯軍圍困,岌岌不可終日。劉神仙同劉湘到成都,聲勢大煊赫,劉文輝窮困無計,乃令其家屬往叩神仙之門,請其援手。從雲應允,才電令前線停止追擊,讓劉文輝殘部仍駐雅寧兩屬兼顧西康防務。 [3] 

二劉大戰戰爭結果

二劉大戰自1932年壬申秋季起至1933年癸酉年底止,為時約一年半,以劉湘所部大獲全勝,劉文輝戰敗退守西康而結束,自此劉湘控制了四川的軍政大權。 [1] 

二劉大戰戰爭影響

四川軍閥防區制開始逐漸解體。1934年12月,國民政府決議改組原四川省政府,定成都為四川省會,以劉湘為省主席。此後,開始了四川軍政、行政和財政統一的步伐,省政府接管了地方民政、財政,各派軍閥逐漸與地方政權脱離關係,成都政局進入了相對穩定的階段。 [1] 
參考資料
  • 1.    何一民,王毅.《成都簡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18.08:第329頁
  • 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 第11冊 第33輯》:中國文史出版社,1963.01:第96頁
  • 3.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文史資料存稿選編 4 十年內戰》: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08:第178-180頁
  • 4.    千年榮縣之典故篇(三)二劉大戰在榮縣 -  .地情開發 - 自貢市政府網站集約化平台[引用日期202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