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

鎖定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主治上熱下寒,寒熱格拒,食入則吐。藥物組成有乾薑 、黃芩、 黃連 、人蔘各三兩。
中文名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
來    源
《傷寒論》。
組    成
乾薑 黃芩 黃連 人蔘各三兩
主    治
上熱下寒,寒熱格拒,食入則吐。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來源

《傷寒論》。
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主之。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組成

乾薑 黃芩 黃連 人蔘各三兩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用法

上藥四味,以水9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主治

上熱下寒,寒熱格拒,食入則吐。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各家論述

1.《註解傷寒論》:食入口即吐,謂之寒格;更復吐下,則重虛而死,是更逆吐下。與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以通寒格。辛以散之,甘以緩之,乾薑、人蔘之甘辛以補正氣;苦以泄之,黃連、黃芩之苦以通寒格。
2.《醫方考》:中氣既虛且寒,便惡谷氣,故食入口即吐。入口即吐者,猶未下嚥之謂也。用乾薑之辛熱,可以散寒;用人蔘之甘温,可以補虛;複用芩、連之苦寒者,所以假之從寒而通格也。
3.《傷寒本旨》:食入口即吐者,阻在上脘,陰陽不相交通,故以乾薑、芩、連寒熱並用,通其陰陽,辛苦開泄以降濁;人蔘補正而升清,則中宮和而吐利可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附註

四味人蔘湯(《衞生總微》卷七)、乾薑芩連人蔘湯(《醫學入門》卷四)、乾薑黃連黃芩湯(《傷寒大白》卷二)、人蔘黃芩黃連乾薑湯(《麻科活人》卷三)。本方方名,《外台》引作“乾薑黃連人蔘湯”。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醫案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俞長榮醫案

白葉鄉林某,五十歲,患胃病已久。近來時常嘔吐,胸間痞悶,一見食物便產生噁心感,有時勉強進食少許,有時食下即嘔,口微燥,大便溏泄,_二日兩三次,脈虛數。我與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處方:人蔘1 5克,北乾薑9克,黃芩6克,黃連:4.5克。水煎;煎後待稍涼時分四次服。服1劑後,嘔惡泄瀉均愈。 [1] 
因病者中寒為本,上熱為標;現標已愈,應扶其本。乃仿照《內經》“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之旨,囑病者生薑、紅棗各一斤,切碎和搗,於每日三餐蒸飯時,量取一酒盞置米上蒸熟,飯後服食。取生薑辛熱散寒和胃氣,大棗甘温健脾補中,置米上蒸熟,是取得谷氣而養中土。服一療程(即盡兩斤姜棗)後,胃病幾瘥大半,食慾大振。後病又照法服用一療程,胃病因而獲愈。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按語

本證屬上熱下寒,如單用苦寒,必致下泄更甚;單用辛熱'必致口燥、嘔吐增劇。因此只宜寒熱、苦辛並用,調和其上下陰陽。又因素來胃虛,且脈虛弱,故以潞黨蔘甘温為君,扶其中氣。藥液不冷不熱分作四次服,是含“少少以和之’’之意。因胸間痞悶熱格,如果頓服,慮藥被拒不入。

乾薑黃芩黃連人蔘湯中藥方劑

【處方與加減】乾薑25克,黃芩、黃連各25克,人蔘25克(黨蔘25克) [1] 
【功效與用法】水煎服。主治消化性潰瘍。症見胃脘疼痛,飢餓時加重,吞酸,納差。舌苔薄黃,脈細。本方寒熱並用,扶正祛邪。《傷寒論》用於心下痞硬、嘔逆、下利等症。方中乾薑辛温散寒,解脾胃凝聚之陰寒,促脾為胃敷布津液;黃芩、黃連泄熱燥濕,除胃中積熱;人蔘扶助正氣。四藥合為健脾益氣,温中散寒,泄熱除痞,平衡陰陽,恢復脾胃受納腐熟、運化轉輸功能之良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