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旱氣象

鎖定
《乾旱氣象》創刊於1958年,是由中國氣象局主管、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和中國氣象學會幹旱氣象學委員會主辦的期刊。 [1] 
據2021年第3期《乾旱氣象》期刊內頁顯示,《乾旱氣象》第三屆編委會有顧問4人、編委44人、海外編委5人,編輯部有成員4人。 [2] 
據2021年8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乾旱氣象》共出版文獻量為3713篇、總被下載次數為426513次、總被引次數為27726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0、(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734。 [3]  據2021年8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乾旱氣象》共出版文獻量為2060篇、被引量為22313次、下載量為43783次、基金論文量為1523篇;2018年影響因子為1.82。 [4] 
中文名
乾旱氣象
外文名
Journal of Arid Meteorology
語    種
中文
類    別
氣象學
主管單位
中國氣象局
主辦單位
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學會幹旱氣象學委員會
編輯單位
《乾旱氣象》編輯部
創刊時間
1958年
出版週期
雙月刊
國內刊號
62-1175/P
國際刊號
1006-7639
現任主編
鮑文中
屬    性
JST
編輯部地址
甘肅省蘭州市東崗東路2070號

乾旱氣象辦刊歷史

1958年,《甘肅氣象》創刊,該刊是由甘肅省氣象局主辦的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技術類科技期刊。
1962年,該刊停刊。
1982年,該刊復刊。 [1] 
1984年,該刊以季刊形式發行。 [3] 
2002年,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在中國氣象局的統一部署下實施了科技體制改革。隨着改革的深入發展,該刊因受其刊名的限制,已不能及時反映代表區域特色的乾旱氣象事業發展的趨勢和科學技術水平。
2003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批准,甘肅省新聞出版局同意,《甘肅氣象》正式更名《乾旱氣象》,由中國氣象局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中國氣象學會幹旱氣象學委員會主辦,中國氣象局主管。
2010年,《乾旱氣象》網站建成。 [1] 
2014年,該刊由季刊改為雙月刊發行; [3]  12月,該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5] 

乾旱氣象辦刊條件

乾旱氣象欄目方向

  • 主要欄目
《乾旱氣象》闢有研究論文、短論、應用技術報告、綜合評述和學術爭鳴等欄目。 [1] 
  • 刊登內容
《乾旱氣象》主要刊載乾旱氣象及相關領域學科有一定創造性的學術論文、研究綜述、簡評,中國國內外乾旱氣象研究發展動態綜合評述、學術爭鳴及相關學術活動。具體包括中國國內外重大幹旱事件分析、全球及乾旱區氣候變化、乾旱氣象災害評估及對策研究、水文與水資源、生態與環境、農業與氣象、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的應用等。 [1] 
  • 讀者對象
《乾旱氣象》的讀者對象為乾旱氣象學研究及相關領域(水文、生態、地理、環境等)的科研人員和技術人才。 [1] 

乾旱氣象人員編制

據2021年第3期《乾旱氣象》期刊內頁顯示,《乾旱氣象》第三屆編委會有顧問4人、編委44人、海外編委5人,編輯部有成員4人。 [2] 
職務
名單
顧問
醜紀範、吳國雄、伍榮生、丁一匯
編委
馬耀明、馬柱國、馬鵬裏、文軍、王澄海、王繼和、王勁松、王潤元、韋志剛、鄧振鏞、牛靜萍、牛俊義、尹東、田文壽、白虎志、孫國武、劉曉東、劉黎平、劉靜、何清、李新、李鋒瑞、李棟樑、李躍清、李鳳霞、陳添宇、範廣洲、張國珍、張宏升、張勃、張鐳、張存傑、張玉書、楊興國、林紓、趙慶雲、羅哲賢、胡澤勇、郭鈮、姚玉璧、高世銘、董治寶、董安祥、魏文壽
海外編委
Feifei Jin(美國)、Huqiang Zhang(澳大利亞)、Zhaoxia Pu(美國)、Charles P.-A Bourque(加拿大)、Paul H. Whitfield(美國)
編輯部成員
王涓力、蔡迪花、劉曉雲、黃小燕 [2] 

乾旱氣象辦刊成果

乾旱氣象出版發行

據2021年8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乾旱氣象》共出版文獻量為3713篇。 [3] 
據2021年8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乾旱氣象》共出版文獻量為2060篇、基金論文量為1523篇。 [4] 

乾旱氣象收錄情況

《乾旱氣象》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羣、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書生網電子期刊、台灣華誼線上圖書館、教育閲讀網、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8)收錄。 [1]  [3] 
2013年,該刊納入資源環境科技期刊集羣(LoRES)。 [1] 
2014年,該刊成為中國科技期刊開放獲取平台(China Open Access Journals,COAJ)收錄期刊; [1] 

乾旱氣象影響因子

2017年、2018年、2019年,《乾旱氣象》學科影響力指數連續三年排名第9,複合影響因子連續三年超過2.000,他引率連續3年超過0.79。
據2020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顯示,《乾旱氣象》核心影響因子為1.472,在2000多核心期刊中排名第166,核心總被引頻次1503,在全部核心期刊中排名第625。在大氣科學(氣象)18種核心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8,總被引頻次排名8。
據中國知網《2020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版)》顯示,《乾旱氣象》在“大氣科學”學科分類中,學科影響力指數(CI)排名第9,進入Q1區。 [1] 
據2021年8月25日中國知網顯示,《乾旱氣象》總被下載次數為426513次、總被引次數為27726次;(2020版)複合影響因子為2.0、(2020版)綜合影響因子為1.734。 [3] 
據2021年8月25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乾旱氣象》被引量為22313次、下載量為43783次;據2018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數據顯示,該刊影響因子為1.82,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18種)中排第545名。 [4] 

乾旱氣象榮譽表彰

《乾旱氣象》曾獲甘肅省新聞出版局首屆優秀內部期刊獎。
1992年,該刊獲中國氣象局首屆全中國優秀氣象期刊三等獎。
2001年,該刊獲《CAJ-CD規範》執行優秀期刊。 [4] 

乾旱氣象文化傳統

乾旱氣象辦刊定位

《乾旱氣象》期刊定位為中國乾旱氣象領域科學研究進展的專業性學術期刊,反映有關乾旱氣象監測、預測和評估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示乾旱氣象整體研究和應用水平,面向所有乾旱、半乾旱區,面向全中國及全球,旨在成為乾旱氣象學研究領域的學術前沿期刊。 [1] 
期刊刊名 期刊刊名

乾旱氣象投稿須知

1、投稿應具有科學性、創新性,尤其是綜述性稿件應注意時效性,而且應具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前瞻性,不發表科普作品和讀書報告等類文章。投稿涉及中國國家保密問題的應提供作者單位的保密審查證明材料,圖件涉及國界的應採用國家正式出版的最新地理底圖繪製。自繪的中國地圖切勿漏繪中國台灣和南海諸島。
2、投稿要求論點明確、主題突出、數據資料可靠,文獻精煉,全文所佔版面字數應控制在6000~10000字以內。引用他人文獻、資料、數據必須列出參考文獻(公開出版物),內部資料、數據作腳註處理。摘要應反映論文的核心內容,儘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括研究目的、論點、方法、結論,具有自含性和獨立性。英文摘要應寫成報道/指示性文摘,力求反映出文章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核心內容。
3、文中計量單位應採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並用單位符號表示,廢止的計量單位請換算成法定計量單位。文中的圖表應具有自明性,附圖力求簡明清晰,圖中文字、符號、縱橫座標及單位必須標註清楚,並與正文一致。圖表應置於文章相應出現的位置,並給出圖、表題對應的中、英文名稱。如系基金資助項目,請在首頁腳註標註,並註明項目類別、名稱和編號。
4、投稿通過該刊網站投稿,並自薦3~5位同行專家,以便縮短稿件的送審時間。投稿須提供作者的個人簡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職稱、主要從事的研究工作及電子信箱、電話等聯繫方式。參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中國國家有關標準,文內各級標題及題號一律頂格書寫,題號分級採用1;1.1;1.1.1;2;2.1等標著形式,一般標題層次為3級,最多不超過4級。
5、按照GB/T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的有關規定,該刊參考文獻採用“順序編碼制”。參考文獻只列最主要的(未公開發表的請勿引用,非引用不可的請用腳註標註),並按文章中出現的先後順序編碼並將序號置於方括號中,放在引用文獻處的右上角。為了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文中引用的文獻、數據、圖表均應標明出處。論文中參考文獻應儘可能引用近5年內的主要相關文獻,引用文獻資料要認真核實。文獻作者一般只列前3名,作者之間用“,”隔開,3人以上後加“,等”或“,et al”。英文文獻中作者姓在前,名在後。 [6] 

乾旱氣象現任領導

《乾旱氣象》第三屆編委會領導名單
職務
名單
主編
鮑文中
副主編
張強、王式功、呂世華、李耀輝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