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務飄色

鎖定
乾務飄色分佈於珠海市乾務鎮乾東、乾西和乾北三村,已有300多年曆史。明朝天啓年間(1625年),乾務鄉親梁國棟出任江西省彭澤縣令。後告老還鄉,從江西省仿鑄了“江西飄色”的關鍵部分(三支色棍)帶回家鄉,精心設計,並親自指導鄉民安裝三台飄色,每逢節日,經常表演。 [1] 
中文名
乾務飄色
分佈區域
珠海市乾務鎮乾東、乾西和乾北三村
類    別
民間舞蹈
項目傳承人
蘇照恩 [1] 

目錄

乾務飄色背景介紹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乾務飄色由原來的三台增加到八台,分別為“喜鵲練梅”、 “八仙過東海”、“白蛇傳”、“觀音坐蓮”、“五鼠鬧東京”、“哪吒鬧東海”、“聞雞起舞”、“穆桂英招親”。乾務飄色的製作在注重神秘技巧的同時,講究藝術造型,穩中求險,險中稱奇,從色櫃的雕花鐫刻到色棒道具的精心製作,再到人物服飾的鑲珠繡花等,無不顯示精湛的工藝技巧。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七至十歲小孩扮演民間故事或歷史典故中的人物,飄立在色棒上,倏忽若飛,造型獨特,極具欣賞價值。巡遊表演時,表演隊伍服裝豔麗奪目,鼓樂喧天,聲色俱全,營造出濃厚的喜慶歡樂氣氛,深受廣大羣眾的喜愛。
乾務飄色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掌握飄色表演和製作技藝者都是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輕人對此不感興趣,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急需採取有效的扶持和保護措施。

乾務飄色立項

2007年6月,飄色被列入廣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 

乾務飄色意義

飄色是綜合性的百科民間藝術,集文學、戲劇、音樂、造型、雕刻、服飾等於一體,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2] 飄色作為民間傳統藝術,在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