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乾佑河

鎖定
乾佑河,古稱柞水,為長江支流漢江的支流旬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陝西省柞水縣黃花嶺下的老林、太河、龍潭三個鄉。《水經注》:“柞水西出柞溪”,即指太河鄉燕麥廠。後漢乾佑二年(949)改名乾佑河,全長151.2公里 [1]  (一説河長148公里 [2]  )。流域面積2510.00平方公里,比降5.02‰。 [2] 
流經柞水縣、鎮安縣、旬陽市,在兩河關入旬河。流域內旅遊資源豐富,有著名的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河谷地帶農業較為發達,柞水縣城、鎮安縣城都是沿岸歷史悠久的城鎮。
中文名
乾佑河
古    稱
柞水
所屬水系
長江支流漢江支流旬河支流
發源地
陝西省柞水縣黃花嶺
流經地區
柞水縣、鎮安縣、旬陽市
河    口
旬陽市小水鎮兩河關
河    長
151.2 km
流域面積
2510 km²
比    降
5.02‰

乾佑河幹流概況

乾佑河幹流走向

柞水縣境內流長63.1公里。有三源:自龍潭發源者西南流,納平水岔河、小山岔河、紙房溝河、沙溝河,南行30公里至大山岔與太峪河會合。自太河發源者稱太峪河,南下納太峪河、迴避溝河、黑窯溝河、小峪河、龍王溝河,南流22.5公里至小峪口與老林頭河會合。自老林發源者稱老林頭河,自黃花嶺東流,納南溝河。東行25公里納紅廟河,又東南行12.5公里至小峪口與太峪河會合。三河至大山岔匯合,始稱乾佑河。
乾佑河柞水縣城段 乾佑河柞水縣城段 [3]
乾佑河在大山岔會聚北來各河,南行1.5公里至營盤,西納安溝、沙溝水,東納高砭溝水、湘子溝水。又南行10公里至藥王堂,西納藥王溝、蛟溝水,東納羊圈溝、東溝、石窯溝水。又南行5公里至車家河西納七里溝水,東納蘆材溝水。又南行10公里至縣城,東納赤水溝、紅巖溝、韭菜溝、紙房溝、後溝水,西納原灘溝、廟溝、黑溝水。又南行2公里至石嘴子,西納七坪(白火石溝)河,又南行1.5公里,西納茨溝水,東納王家河。又南行5公里西納赤水溝水。又南行5公里東納磨溝峽水。又南行5公里西納西乾溝水,東納東干溝水,達鎮安縣境。縣內河段,流經營盤鎮乾佑鎮下樑鎮石甕鎮 [1] 
鎮安縣境,境內長66.8公里。在古道嶺山麓入鎮安縣境後,又經回龍鎮永樂鎮青銅關鎮的回龍街、棗園子、峪溝口、縣河口、長哨河、東坪街、青銅關、梅花鋪,在界碑石入旬陽市境。該河河牀及兩岸多沙金,農民向有淘金技巧。較大支流有縣河、冷水河。 [4] 
旬河、乾佑河相匯的兩河關 旬河、乾佑河相匯的兩河關
旬陽市境,流經小河鎮,在兩河關入旬河。 [2] 

乾佑河河道特徵

柞水縣段,水系結構不對稱性極為明顯。乾佑、金井、社川三條河北岸支流源遠流長,水量豐富,而南岸支流則河短水小。這種不對稱結構對於幹流徑流的來臨時間與徑流形式,特別是洪水都起着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支流的這種分佈,使幹流河槽多有偏向南岸的趨勢。縣境內的主要河流都屬於山地河源段或上游段。表現在縱剖面上比降大,水流急,上游比降均在4%~2.5%之間。這種坡陡流急的特點是開發水利資源的良好條件。由於縣境地質構造和巖性的影響,主要河流在平面形態上表現為寬谷與峽谷交替出現的特點。寬谷段內階地完整,土層較厚,河牀比降較小,沉積作用顯著,河水擺動側蝕作用,形成開闊的河漫灘地。峽谷段內一般以石質河槽為主,河谷狹窄,谷坡陡峻,比降較大,水流湍急,便於築壩、蓄水、發電。境內河流多彎曲河段,不僅大河如此,小河也具有這一類似情況,平均彎曲係數多在1.6左右。這種現象主要是由於縣內河流在地質史上曾有一個曲流極為發育的階段,後來由於整個秦嶺地區受新構造運動上升的影響,河流迅速下切,曲流形態得以保存。這些曲流段都是山區改河造地的重要河段。 [5] 
鎮安縣段,兩岸谷峽坡陡,南北切割,比降大,谷地最寬300米,窄40米,是一典型的山溪性河流。 [4] 

乾佑河水文特徵

乾佑河干流在鎮安縣境長66.8公里,落差287米,比降0.004集雨面積1227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6.53億方,水資源理論藴藏量4.04萬千瓦。 [4] 

乾佑河主要支流

王家河,源出於柞水縣西川鄉四方山。東納關山水,西納高便溝水,流經馬家坪、油坊街、金盆至財神廟納東川水,經何家灣、一旦坡、丈房、高澗、王坪入乾佑河。全長35公里。 [1] 
縣河,也稱鎮安河,鎮安縣境長39.1公里,落差10米,比降0.018集雨面積244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0.8億方,水資源理論藴藏量0.813萬千瓦。
乾佑河支流縣河(鎮安河)鎮安縣城段 乾佑河支流縣河(鎮安河)鎮安縣城段
冷水河,鎮安縣境長30.0公里,落差675米,比降0.0225集雨面積4024平方公里,平均年流量1.317億方,水資源理論藴藏量0.995萬千瓦。 [4] 

乾佑河治理開發

乾佑河航道。乾佑河由下茅坪流入旬陽境內,經小河口到兩河關匯入旬河,長16公里,可通行5噸左右的小木船。1972年後,這段貨運已由鎮旬公路所替代。 [6] 
乾佑河流域的下樑、界牌灣、盈豐三個水電站,共裝機800千瓦,有發電機6台,常水期出力540千瓦。 [6] 
引乾濟石調水工程 引乾濟石調水工程
引乾濟石調水工程,是西安城區規劃的六大供水水源之一,陝西省第一個南水北調工程,工程主要包括引水樞紐、引水明渠、沉沙池、引水隧洞、壓力管道、倒虹、匯流池及秦嶺輸水隧洞等,全程為無壓自流輸水。通過三座低壩及三條引水支渠,將乾佑河上游3條支流老林河、太峪河、龍潭河的水引至匯流池,通過18.04公里長秦嶺輸水隧洞調入到石砭峪水庫。經水庫調蓄後,成為西安城市的供水水源。工程總投資2.01億元,最大引水流量為8立方米/秒,在流量小於0.3立方米/秒時不引水,每年可向西安城區調水4943萬立方米。工程從2003年11月30日開工建設,建設施工單位和廣大建設者日夜奮戰,2004年12月26日打通秦嶺輸水隧洞,2005年7月主體工程完工並試通水成功。引乾濟石調水工程是我省第一個南水北調工程,它將長江水系和黃河水系連通,秦嶺輸水隧道是省內最長的水利隧道。 [7] 

乾佑河流域概況

乾佑河地形地貌

乾佑河黃花嶺地區 乾佑河黃花嶺地區
發源地黃花嶺:在柞水縣北老林鄉境內,其嶺多產黃花草故名。海拔2328米,為柞水與寧陝之界。黃花嶺緊臨牛背梁:在柞水縣北老林鄉境內,海拔2802.1米。為柞水、商洛最高峯。因山形似牛背而得名。山上有羚牛、大小熊貓等國家保護動物。清代常有虎出現。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8] 
發源地的高山區沿秦嶺主脊海拔1500米以上,面積201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8.62%,相對高差為1300米。是乾佑、金井、社川及沙洛河水源源頭,生長着各種林木。由於重巒疊嶂,溝深谷狹,切割程度大,加之温度低,降水多,日照不足,無霜期短,農作物生長遲緩。海拔1900米已達到農作物生長的上限。中山區的峽谷地帶,較大河溝間有河谷階地,山坡坡度較緩,坡腳土層深厚,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宜農作物生長。乾佑、金井、社川三條河流中下游沿岸的坡塬階地及低山丘陵地,面積523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22.43%,相對高差為200米左右。乾佑河在藥王堂以下,社川河在黃金李砭以下,金井河在肖台以下,是河谷較寬闊的地帶,具有亞熱帶氣候特徵,是柞水主要產糧區,宜栽培油桐、棕櫚、芭蕉等亞熱帶植物。 [9] 
旬陽市河段,在南羊山中山區,包括旬陽北部南羊山山地海拔800米以上地區,包括羊山、聖駕、落駕、楓樹鄉的全部,小嶺、公館、三岔河、張坪鄉的大部,共跨越20個鄉、120個行政村和兩個國營林場,總面積677.6平方公里。其中海拔1800米以上的高山約佔總面積的13%。西段地勢高峻,冷水河下切急劇,形成了深切割的“V”形峽谷,切割深度1000—1200米,坡度多在35—45度以上。在石灰岩山坡上有許多溶洞、溶溝、石芽峯林。山頂有岩溶窪地、岩溶丘陵、漏斗、落水洞、盲谷等,有面積10多平方公里的岩溶地貌集中分佈區。本區海拔1350米以上的山坡,多為天然林木覆蓋,為旬陽主要林區之一,耕墾破壞嚴重,墾殖率為60%,坡面的流水侵蝕也顯見加劇。 [10] 

乾佑河沿岸集鎮

柞水縣營盤鎮,地處秦嶺南麓,位於商洛西部,柞水西北部,西與安康市寧陝縣相接,北於古都西安相鄰,歷史上曾以軍事戰略地位屯兵守營而得名,清乾隆年間設置相當於縣制的孝義廳而名留史冊,境內的古西康之路成為連接湖廣的天然紐帶,素有“終南首邑”、“秦楚咽喉”之稱,全鎮轄9個行政村,35個村民小組。營盤是商洛市委、市政府確定重點建設的商洛門户鎮,是柞水建設新農村“一鎮六小區”示範鎮,是乾佑河百里生態景觀帶的起點鎮。營盤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優勢。商洛市最高點所在地,牛背梁主峯2802米,是商洛市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南水北調工程所在地——引乾濟石。 [11] 
柞水縣城,在乾佑鎮,位於柞水縣境西南部,縣城及其周圍,原為城關公社,1984年根據古乾佑縣、乾佑巡檢司,改為乾佑鎮,由縣直轄。面積44.4平方公里,中共柞水縣乾佑鎮黨委和鎮政府駐地在柞水縣城北關。乾佑河由北向南貫穿鎮境。有幹線公路北通西安,南抵鎮安、安康、漢中,東達商州、山陽。境內界牌灣以北地區自秦嬴政二十六年(前221)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 [12] 
下樑鎮,在柞水縣境西南,因境內有下樑街而得名。面積77.5平方公里。中共柞水縣下樑黨委和政府駐地在沙坪行政村,距柞水縣城5公里。下樑鄉以農業為主,有耕地4104畝。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雜糧。盛產核桃、板栗。唐代作為貢品的大板慄產於沙坪。明清兩代曾引乾佑河水灌溉,今有明珠渠可灌田1000多畝,並可發電。赤水溝、花園溝、陳家溝有磁鐵礦,茨溝有黃鐵礦,乾佑河沿線有淘金歷史。西安至鎮安、柞水至商州的幹線公路均由境內經過。夜珠坪為安業、乾元、乾佑縣城所在地。下樑在民國以前歸鎮安縣管轄,1950年劃歸柞水縣。境內有窟窿巖(又名出龍巖)、楊八姐曬裙嶺等名勝古蹟。 [13] 
乾佑河柞水縣石甕鎮段 乾佑河柞水縣石甕鎮段
石甕鎮,位於柞水縣境西南。古時境內有一石甕,《鎮安縣誌》有“石甕傳聲”之載。1958年取名石坪公社,1984年改為石甕鄉。東鄰本區杜家村鄉,南鄰鎮安回龍鄉,西北鄰本區下樑鄉。面積52.5平方公里,中共柞水縣石甕鎮黨委和政府駐石甕子,距柞水縣城20公里。以農業為主,主要作物有玉米、小麥、洋芋、雜糧。西安至鎮安的幹線公路由境內通過。馬蹄灣有鏡鐵礦,西乾溝、銀洞溝西坡、龍洞溝、北坡、陳家溝有銅礦,馬鞍溝、東干溝有重晶石。石甕周圍的地貌為岩溶地貌,亦稱喀斯特地貌。有大小溶洞100多個,主要有佛爺、百神、天洞、風洞和金鈴、玉霞、探奇、雲霧等洞。洞內鍾乳、石筍千姿百態,各具風采。1985年已正式開放佛爺洞和天洞,省內外遊人絡繹不絕。境內還有天書山、對峯台、馬鞍嶺等名勝。西乾溝還有“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和極為稀少的蛇行樹。東干溝有兩棵冠幅直徑在30米以上,高40多米、直徑1.5米的銀杏樹。石甕在民國以前歸鎮安管轄,1950年劃歸柞水。 [14] 
鎮安縣城,在永樂鎮謝家灣,位於鎮安縣中部,北靠驪珠山,南側瀕臨乾佑河支流縣河,乾佑河在縣城東部經過。明天順七年(1463)二月遷建。縣城經過明代和清代前期的擴建,居民不斷增加,尤以東關和南關人煙稠密,街市繁榮。但因南關、西關一帶常遭水患,直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在城西南的三官廟前築堤後,水患稍息。咸豐、同治年間,戰亂迭起,加之護城專款被官方挪用,河堤再未修築,每逢雨季常遭水患,居民日稀,大商號漸少,市面冷落。是鎮安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15] 
青銅關,位於鎮安縣城南33公里,為青銅關鎮駐地。相傳清代時,街鎮住户房上多為青藤纏繞,一片葱鬱,曾名青藤關,後毀於火。乾佑河臨街,明、清時可航運。有驛路,水旱兩便。二、五、八日逢集,曾為大商號據點,以販運土特產為主。1937年後,航道因被洪水沖毀和水量逐年減少,水運中斷。這裏為古西(安)康(安康)大道之關隘,有古戰場遺蹟和青銅關隘,鎮旬公路過境。雖有集市,少商貿流通。
回龍鎮,集鎮在回龍寺,位於鎮安縣縣北熊裏溝口,距縣城15公里,乾佑河東岸。屬回龍鄉轄。因河西有座山形似龍,龍首入乾佑河,河水迂迴,故名。亦因梓橋溝長有檀樹圪塔,又名圪塔寺。縣屬鎮安二台子金礦、棗園電站在此。鎮柞公路傍街而過。此處古今均為礦區,有金、銅、重晶石、石棉等礦帶。新中國建立後,金、銅礦區不斷擴大,產值逐年增長。 [16] 
乾佑河中下游旬陽市小河鎮 乾佑河中下游旬陽市小河鎮
小河鎮,乾佑河沿岸最後一鎮,地處旬陽市城以北鎮旬公路48公里處,東與公館鄉、乾佑河中下游旬陽市小河鎮南與趙灣鎮相連,西與桐木鄉、仁河口鄉接壤,北臨鎮安縣,素有旬陽“北大門”之稱。該鎮於一九九六年十月五日撒區並鄉時建鎮,由原小河區小河口鄉和康坪鄉合併而成,全鎮總面積160平方公里。鎮政府所在地小河集鎮地處乾佑河與公館河、102省道與旬陽北環公路交匯處,集鎮內交通、電力、通訊,供水等設施齊全,聚集能力較強;橫跨乾佑河的旬北環公路大橋和老街鋼架橋將小河集鎮連為一體。小河集鎮不僅是公館鄉、桐木鄉、仁河口鄉的經濟貿易、農副產品的集散地,更重要的是全鎮人民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還是十堰、安康、白河、旬陽通往西安的主要通道和重要驛站。 [17] 

乾佑河名勝古蹟

柞水舊縣關孝義廳城遺址:位於今柞水縣城,西臨乾佑河,東枕後寨山。建於清嘉慶七年(1802)。全城面積23410平方米,城牆為磚砌,周長1252.25米,根深3.33米,高3.93米,底寬3.33米,頂寬3米,垛口寬1.85米,有110個炮台座。全城有四門,東曰迎春,西曰靜波,北曰拱極,南曰寧遠,南外城門曰靖南,北外城門曰望閥。現東北兩面部分城牆和東門樓猶存。
藥王曬藥台:位於藥王鄉藥王堂行政村乾佑河西面的山上,面積為120平方米。《孝義廳志》載:“曬藥台為藥王曬藥處。”附近還有藏藥洞、淘藥井,均為孫思邈在此所用。後人將此地取名藥王堂並建藥王廟祀之。現藏藥洞、曬藥台猶存。 [18] 
舊縣雄關:亦名乾佑關。在今柞水縣城南紅石崖處。因西臨乾佑河,山勢陡峻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唐至清末一直為兵家據守之地。宋代曾派副都統在此鎮守。現西安至鎮安的公路由雄關下通過。 [19] 
對峯台 對峯台
對峯台:位於石甕鄉西乾溝口,毗鄰佛爺、百神二洞。在一座高約1000米的峭壁上,二峯突起,巍然相峙。下為乾佑河,波濤翻滾。唐貞觀十九年(645),玄奘由印度取經回國後,譯經、論75部,1335卷。顯慶五年(660),高宗李治倡建塔、寺,開鑿石窟。宋代靜楠法師著《三藏經觀·寺廟》載:“唐天授二年(691),長安高僧天海越終南至永寧堡(今夜珠坪),聚僧徒誦經。時有老庵寺僧徒提及縣境寺廟頗少。天海遊歷一日,主建寺廟於對峯台上。”僧徒力捐工料,建佛寺一間,工速藝巧,並塑釋迦像一尊。天海高僧觀其寺小巧玲瓏,興題楹聯一首,親書於堂柱上。上聯曰:“此山就是普陀山何必遠道求神仙”,下聯曰:“只要凡名心向善回心轉意就是仙”。佛寺建成後,僧徒又捐資鑿修盤山小道。後香客不絕,遊人日增。唐萬歲通天元年(696),今柞水東南大部和今鎮安縣全境置安業縣,縣城設永寧堡(夜珠坪),對峯台為官宦、鎮軍遊覽、觀光和拜佛盛地。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對峯台佛寺毀於戰火之中。明萬曆年間鎮安縣令武安敕令在對峯台建祖師殿三間。溶洞旅遊區開發後,於1992年始建觀音堂,1993年7月23日,舉行了落成剪彩儀式,後即向遊人開放。
馬鞍嶺:位於石甕鄉西乾溝行政村第四自然村。因一山形似馬鞍而得名。在馬鞍嶺的後下部,有一噴泉,噴水丈許。下有一潭,深5米,水清見底。相傳,南宋時期,金人入據,在當地燒殺搶擄,無惡不作,人民被迫以西乾溝為營,飽飲馬鞍泉水,操練武藝,個個驍勇過人,金兵屢戰屢敗。金將聞知當地人民的驍勇系飲馬鞍泉水之故,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率精兵20餘人,竄至馬鞍泉抽刀斬水,遭到當地人民的伏擊,只留金將一人生還。金將回至軍帳,以酒澆愁,但當他想起夜間的慘敗情景時,拔刀自刎而死。當時有人為金將作了一個幅對聯,上聯為“抽刀斬水水更流”,下聯是“借酒澆愁愁更愁”。馬鞍嶺附近還有瀑布和奇異樹木——蛇行樹。 [19] 
雲台山:在縣境柞水縣石甕鎮東干溝,南臨鎮安,海拔1897米。因山頂時有云霧層迭為台而得名。開發有柞水雲台山風景名勝區。 [8]  山勢高峻,不論春夏秋冬雲霧繚繞,狀極神秘。清咸豐四年(1854)九月,當地名醫羅時義與世長辭。人民為紀念他一生為民治病不辭勞苦的功德,根據他生前遺言,安葬於雲台山上,並建祖師殿、戲樓。現廟殿、戲樓俱在,羅祖師塑像亦保存完整。 [19] 
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 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
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位於秦嶺南麓的柞水縣石甕鎮,距西安79公里。這裏靈山合攏,秀水環繞,氣候宜人,風光秀麗。詭麗幽深的118個溶洞勾勒出無山不洞、無洞不奇的美妙境界。是一孔由地球外動力地質作用雕塑出的自然珍品陳列館,被譽為“地質奇觀”、“中國名洞”。柞水溶洞風景區包括佛爺洞、風洞、百神洞、天洞、雲霧洞等百餘個溶洞。是陝西省一處以溶洞和自然景觀為主的旅遊區。1990年被省政府授予“陝西省風景名勝區”,1999年又被坪為全國名洞,2008年被評為國家“AAA”景區,2009年柞水溶洞景區被省公安廳、旅遊局命名為“省級平安景區”,2011年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國家地質公園”2013年柞水溶洞景區創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通過省級初驗,並正式上報國家旅遊局申請驗收評定。唐宋以來,文人雅士遊山玩水,對終南石甕情有獨鍾,留下了許多千古傳誦的勝蹟。1994年6月11日,商洛籍著名作家賈平凹遊洞題詩:“臉前鳥鳴樹,身後蝶戀花。有乳欲哺誰,無戲幕不拉。卧筍思七賢,敲壁想伯牙。歸來日暮裏,柴門吃餈粑。” [20] 
參考資料
  • 1.    水系  .柞水縣誌[引用日期2014-01-06]
  • 2.    旬 河  .旬陽縣誌[引用日期2014-01-07]
  • 3.    高清組圖:網友眼中的柞水  .新聞中心-中國網[引用日期2014-07-04]
  • 4.    河流  .鎮安縣誌[引用日期2014-01-06]
  • 5.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柞水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09月:卷二 自然環境 第四章 河流 第一節 水系
  • 6.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 .柞水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09月 :卷八 水利水保 第五章 水利建設 第三節 水電工程 .
  • 7.    引乾濟石調水工程全面竣工  .商洛日報[引用日期2014-07-04]
  • 8.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 .柞水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09月 :卷二 自然環境 第二章 地貌 第五節 山脈 .
  • 9.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 .柞水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09月 :卷二 自然環境 第二章 地貌 第四節 農業地貌 .
  • 10.    旬陽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旬陽縣誌 :中國和平出版社 ,1996 :卷二 自然環境 第一章 地 貌 第一節 中 山 .
  • 11.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柞水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09月:卷一 建 置 第五章 區、鄉概況 第六節 營盤區 .
  • 12.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柞水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09月:卷一 建 置 第五章 區、鄉概況 第一節 乾佑鎮 .
  • 13.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 .柞水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09月 :卷一 建 置 第五章 區、鄉概況 第二節 石鎮區 .
  • 14.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柞水縣誌: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98年09月:卷一 建 置 第五章 區、鄉概況 第二節 石鎮區 .
  • 15.    鎮安縣誌編纂委員會 .鎮安縣誌 :陝西人民敎育出版社 ,1995 :卷三 建 置 第二章 建置沿革 第三節 置城 .
  • 16.    鎮安縣誌編纂委員會 .鎮安縣誌 :陝西人民敎育出版社 ,1995 :卷三 建 置 第三章 行政區劃 第四節 集鎮 .
  • 17.    旬陽小河鎮  .旬陽網[引用日期2014-06-30]
  • 18.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 .柞水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09月 :卷二十二 文化、文物 第六章 古蹟、文物、名勝 第一節 古蹟 .
  • 19.    柞水縣誌編纂委員會 .柞水縣誌 :陝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1998年09月 :卷二十二 文化、文物 第六章 古蹟、文物、名勝 第三節 名勝 .
  • 20.    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  .柞水溶洞國家地質公園[引用日期2014-07-04]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