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乳頭瘤樣增生

鎖定
乳頭瘤樣增生是乳頭體不規則向上增生,使表皮的表面呈不規則的波浪狀起伏,同時表皮本身也有輕度不規則的增生肥厚,常見於黑棘皮病、疣狀痣等。若同時伴有角化過度,則稱為乳頭狀瘤。
中文名
乳頭瘤樣增生
外文名
papillomatosis
特    點
指真皮乳頭體不規則的向上增生
結    果
往往表皮本身也出現不規則增生

目錄

乳頭瘤樣增生病因

可出現乳頭瘤樣增生的皮膚病有:黑棘皮病、疣狀痣、脂溢性角化病、乳頭樣黑素細胞痣、皮脂腺痣、尋常疣、生殖器疣等。

乳頭瘤樣增生臨牀表現

1.黑棘皮病
黑棘皮病臨牀上皮損好發於頸部、腋窩、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處,表現為色素沉着、角化過度、絨毛狀或乳頭狀增生。
2.疣狀痣
疣狀痣又稱表皮痣,病因系表皮細胞發育過度導致表皮侷限性發育異常所致,可能為顯性遺傳。表皮呈不同程度的增生,主要為角化過度、乳頭瘤樣增生以及棘層增厚。
3.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俗稱老年疣,主要見於中老年,病因不明。表現為淡褐色或深褐色丘疹或斑塊,表面可呈輕度乳頭瘤樣增生,常附有油狀鱗屑。
4.乳頭樣黑素細胞痣
乳頭樣黑素細胞痣的病理主要特徵是除了有皮內痣外,表皮有明顯的乳頭瘤樣增生,如果忽略真皮內的痣細胞,表皮的表現同脂溢性角化病,這種類型的色素痣通常發生在頭面部,表面粗糙不平,有明顯的角化,臨牀上容易被誤診為脂溢性角化病。
5.皮脂腺痣
皮脂腺痣又稱器官樣痣,由表皮、真皮和皮膚附屬器所構成,比較常見,通常出生即有,皮損好發於頭部、頸部及肩部。在兒童期,表現為一侷限性表面無毛的斑塊,稍隆起,表面光滑,有蠟樣光澤,淡黃色,至青春期損害增厚擴大,表面呈乳頭瘤樣增生。
6.尋常疣
尋常疣俗稱“刺瘊”、“瘊子”,多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所致,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但以手部為主。典型皮損為黃豆大小或更大的灰褐色、棕色或皮色丘疹,表面粗糙,質地堅硬,可呈乳頭瘤狀增生。
7.生殖器疣
生殖器疣又稱尖鋭濕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引起的好發於外陰及肛門的性傳播疾病。可伴有角化過度、角化不全、棘層肥厚和乳頭瘤樣增生等。

乳頭瘤樣增生檢查

組織病理檢查。

乳頭瘤樣增生治療

確診後針對不同疾病給予相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