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内陷

医学术语
收藏
0有用+1
0
乳头内陷,是一种胸部畸形症状,女性乳头凹陷无法突出,无疾病别名,常见于乳腺外科。其发病原因多样,包括先天发育不良和后天乳腺疾病等,患病率一般为1.7%\~10.0%,男女皆可患病,但女性更为常见。乳头内陷通常不直接导致死亡,但可能影响生活质量。
乳头内陷的典型症状为乳头低于乳晕平面,无法轻易用手挤出。根据内陷程度不同,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伴随症状包括乳头易积存污垢和油脂,导致湿疹和异味;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形成针尖样赘生物;此外,乳头内陷还可能影响哺乳功能,导致乳汁淤积,继发乳腺炎乳房脓肿。乳头内陷不是传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乳头内陷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采用牵拉法和负压吸引疗法,适用于轻度患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获得较好效果。手术治疗则通过切开调整内部组织,术后通常能立即改善乳头形态,但需注意术后护理和恢复训练。大部分患者经治疗后可得到矫正。预防方面,家族中有乳头内陷史的人应经常观察乳头变化,一旦出现内陷应及时牵拉乳头;对于因乳腺疾病导致的乳头内陷,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乳头内陷的研究历史较长,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目前,对于乳头内陷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治疗体系。此外,乳头内陷的发现和诊断也变得更加容易和准确,这有助于患者及时获得治疗,提高生活质量。然而,对于乳头内陷的预防和复发控制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中文名
乳头内陷
外文名
nipple retraction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
胸部
常见病因
先天发育引起,或炎症、肿瘤等所致
常见症状
乳头低于乳晕平面无法用手挤出
传染性
传播途径

概述

播报
编辑

疾病定义

乳头内陷(inverted nipple)是女性乳房常见的畸形症状之一,正常的乳头呈柱状突出于乳晕(乳头周围深色皮肤区域)中央,若乳头低于乳晕平面则可诊断为乳头内陷。严重者乳头外观缺失,完全陷于乳晕平面之下,呈火山口样畸形。

流行病学

乳头内陷是乳房整形外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患病率则报道不一,一般为1.7%~10.0%,且男女皆可患病。

疾病类型

1.根据病因分类
先天性
大多数乳头内陷为先天性,往往有家族遗传史,以双侧多见。因乳头、乳晕的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缺少支撑组织所致。
后天获得性
常因外伤或手术、乳腺肿瘤以及乳腺炎后,内部纤维增生牵拉乳头所致,多为单侧。
2.按照性别分类
可分为女性乳头内陷和男性乳头内陷。

病因

播报
编辑
乳头内陷大多数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引起,少数由乳腺疾病导致。

基本病因

1.先天性
由于先天发育不良引起,比如乳腺导管缩短、乳房内部组织纤维化挛缩、乳头平滑肌发育不良、乳头下缺乏组织支撑等。
2.后天获得性
因炎症、肿瘤等疾病,导致病理组织侵犯乳房导管、韧带、筋膜,引起其收缩而牵拉乳头所致。

诱发因素

主要是针对后天获得性乳头内陷而言:
产后女性哺乳结束后,因在喂养过程中乳腺导管受损,会诱发乳头内陷。
随着年龄的增长,乳房会不断变化,当接近更年期时,乳管会缩短,可能导致乳头进入身体。
此外,乳腺手术、外伤也可诱发乳头内陷。

症状

播报
编辑
乳头凹陷于乳晕表面,乳头细小且分裂,常积存污垢和油脂造成湿疹,奇痒难忍,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乳头可能形成针尖样赘生物

典型症状

乳头呈分裂状,伴发湿疹,根据内陷程度不同分为三度:
Ⅰ度:乳头较容易挤出,无回缩,乳头颈部存在,乳头大小与常人无异,乳头下方无或少量纤维化。
Ⅱ度:乳头可以挤出,但有回缩倾向,乳头较正常小,多数无乳头颈部,乳头下方呈中等程度纤维化。
Ⅲ度:完全埋于乳晕下方,乳头很难挤出,乳头下方纤维化明显,乳腺导管明显缩短。

伴随症状

因内陷的乳头易积存污垢和油脂伴发感染、异味;
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乳头会形成针尖样赘生物
乳头内陷会影响胎儿吮吸,造成哺乳困难,乳汁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淤积继发乳腺炎、乳房脓肿。

就医

播报
编辑
先天性乳头内陷应明确是否需要进行整形治疗,乳头内陷女性产前应前往医院就诊,明确是否影响乳汁正常排泌;产后乳头内陷应及时就医,避免因乳汁堆积造成乳腺炎;继发性乳头内陷应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就诊科室

继发性乳头内陷就诊于乳腺外科;先天性乳头内陷就诊于乳腺整形外科。

相关检查

可发现引起乳头内陷的风险因素,如乳腺内部肿块、炎症、纤维化、钙化病变等。
2.乳腺B超
可发现乳腺结构异常,诊断乳腺炎、乳腺导管、乳腺增生、乳腺囊性增生病、肉芽肿性乳腺炎、男性乳腺发育、乳腺导管扩张症等各种乳腺良性疾病。
3.磁共振检查
检查内陷的乳头,判断乳头内陷程度。

治疗

播报
编辑
矫正乳头内陷的理想方法应符合:
重塑乳头外形正常;
瘢痕最小化;
保持乳头敏感度正常;
不损伤乳腺导管;
术后复发率低;
操作简单易行。

一般治疗

研究显示,持续的牵引张力可刺激并维持组织的再生,因此,长期的牵引张力可使乳头下方挛缩的纤维组织断裂并失去弹性,使缩短的导管再生延长,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牵拉法
轻度患者可尝试自行牵拉乳头,使内部导管、平滑肌伸长。但需要坚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且复发率高。
2.负压吸引疗法
通过负压吸引乳头,主要使用注射器或吸乳器进行吸引。女性患者丈夫辅助吮吸更为有效,以延长乳腺导管和平滑肌纤维,需要长期坚持。
此外,如果近期突然发现乳头内陷,往往为继发性乳头内陷,应先积极治疗乳腺原发疾病。

手术治疗

切开法:也叫乳头或乳晕下组织瓣,该方法术后能即刻矫正,复发几率小且术后缺血坏死的几率小。
需完全切断乳腺导管,松解凹陷乳头,组织瓣填充乳头根部,并在乳头根部空虚处做紧缩缝合,防止乳头回缩。
该治疗方法会丧失哺乳功能,且由于手术本身就会引起内部瘢痕形成,会造成内陷复发。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预后

播报
编辑
经手术或牵拉吸引法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可得到矫正。若得不到及时的矫正,乳头慢性炎症会引发内部感染,并且增加产后发生乳腺炎的风险。如果是近期发生的乳头凹陷,要警惕乳腺肿瘤

并发症

乳腺炎是产妇常见急性乳腺疾病,因乳汁淤积伴发细菌感染导致,表现为红、肿、热、痛,异常痛苦。而乳头内陷会影响哺乳功能,更易于导致乳汁淤积继发乳腺炎。
2.乳腺脓肿
乳房脓肿是指细菌病毒等经乳头侵入乳房组织,形成一个化脓的组织感染区。乳头因积存污垢、油脂等,易于感染细菌形成乳腺脓肿

日常

播报
编辑
自青春期起发现乳头内陷,应坚持每天清洁、牵拉乳头。孕妇在孕期就要及时将内陷的乳头牵引纠正以备哺乳,且产后让婴儿早接触、吸吮乳头。

日常生活管理

青少年自己要每天清洁、牵引乳头以纠正内陷的乳头。
对于成年女性,每天通过牵引法纠正,可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此外,丈夫每天辅助妻子吸吮乳头,以备哺乳期拥有突出的乳头。
对于孕妇乳头内陷,应在产前进行牵拉纠正,即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乳头向外牵拉,每天两次,每次10~20次;
产后可用注射器或吸奶器将乳头吸出后填入婴儿口中。同时,为防止乳头被婴儿吮吸出血,可使用护奶罩保护乳头。

特殊注意事项

如果近期突然发现乳头内陷,一般为继发性乳头内陷,应及时就医检查原发乳腺疾病。

预防

家族有发生乳头内陷的亲属,要经常观察乳头,一旦出现乳头内陷,应每天牵拉乳头。若是继发原因导致的,应及时治疗原发病。
参考资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