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乳腺攝影

鎖定
乳腺攝影,用現代攝影技術進行乳腺疾病診斷的方法。廣泛用於乳腺腫瘤普查。早期採用的是普通鎢靶陽極X射線管作軟組織投照,影像分辨力差,對早期乳腺病變的檢測不敏感。 [1] 
中文名
乳腺攝影
所屬領域
診斷方法
用    途
乳腺腫瘤普查

目錄

乳腺攝影歷史

1967年首次研製成功鉬靶陽極的X射線管,可發射適於乳腺軟組織檢查的軟X射線,這種X射線波長較長,光子能量低,穿透力弱。軟X射線的吸收以光電吸收效應為主,加之採用了相應的專供乳腺攝影的高對比度X射線膠片,使乳腺疾病的診斷水平得到提高,且輻射劑量比鎢靶陽極X射線管低。
1972年開發了乳腺X射線檢查專用的增感屏及膠片組合成像系統,提高了診斷價值,X射線劑量進一步降低。70年代後期至今,出現單增感屏及單面感光塗層X射線膠片組合、壓迫法乳腺攝影等。乳腺X射線靜電攝影 又稱為“幹板攝影”(XR),1956年應用於乳腺檢查。它有特殊的“邊緣效應”和靜電潛影的“加電位效應”,顯示軟組織的層次豐富,對比度強,對緻密型乳腺及哺乳期、妊娠期乳腺內病變的顯示較好,且對作為乳腺癌診斷重要依據的微細鈣化顆粒顯示尤佳。數字成像設備如CR(計算機X射線攝影)和DR(數字X射線攝影術)問世以來,由於具有較高密度分辨力且大大低於傳統X射線攝影的X射線劑量,很快即被用於乳腺攝影。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磁共振乳腺成像已開發,90年代後期以後生產的磁共振成像設備大都配有乳腺成像專用線圈,由於磁共振乳腺成像無電離輻射,更適宜作為普查。乳腺X射線攝影方法 無論常規的鉬靶X射線乳腺攝影或數字乳腺攝影均需在專用的乳腺攝影機上施行。受檢者取坐位,少數設備為了適合較小的乳房,取俯卧乳腺下垂位。攝影中通過壓迫器使乳房變扁、展平和固定,使X射線劑量降低,更好地分辨乳腺的結構。可採用不同的體位投照,把乳腺的各部分及腋窩淋巴結照片互相參照。磁共振乳腺成像需應用專用的乳腺表面線圈,已有專用的乳腺磁共振成像機。前述軟X射線攝影、專用機與壓迫器、更好的膠片或增感屏組合系統等均已使X射線輻射劑量儘可能降低。歐洲共同體對乳腺的受照安全劑量規定為10毫戈[瑞]/次以下。數字X射線攝影設備目前已可使劑量僅為常規設備的一半以下。

乳腺攝影應用

乳腺攝影的重要的應用是乳腺癌的檢查。繼幾種高發性腫瘤的普查(如肺癌、宮頸癌等)之後,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以乳腺攝影作為乳腺癌普查的方法已普及,使受檢者的乳腺癌死亡率降低了30%~50%,無轉移的乳腺癌病人5年存活率提高至92%,如果癌腫不擴散,則存活率可將近100%。乳腺攝影還可應用於乳腺的經皮活檢導向。採用乳腺鉬靶X射線片定位法和超聲導向。前者包括:
①鏤孔或窗口加壓刻度板定位;
②立體定位法。此外皮活檢立體定位機可使患者舒適地俯卧在桌面上,其乳房通過桌面圓形洞口垂下。現已又發明了坐立式定位機,因體積小,操作更方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