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乳源瑤歌

鎖定
乳源瑤歌,瑤語叫“拔勉鍾”、“賽花柄”,漢語的意思是“賽過花朵的語言”。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勉語系瑤族(過山瑤)羣眾中的民歌形式。乳源過山瑤山歌體系有三種。一種為嚴謹的傳統原始體系;一種為近代古典體系;另一種為生活散歌體系。乳源瑤歌沒有曲譜,沒伴奏,主要由呵、嘔、矮、哎四個大修飾音階組成六個小修飾音階,每個人在唱鳴時都有各自的區別。2009年入選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文名
乳源瑤歌
遺產級別
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批准日期
2009年10月16日
批准文號
粵府〔2009〕112號
項目類別
傳統音樂
申報單位
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瑤族自治縣

乳源瑤歌歷史淵源

勉語系瑤族稱過山瑤,據史書記載、南北朝瑤人舉家隨太守肖介赴始興郡(廣東韶關)守衞南疆。公元7-10世紀(隋唐時期)建立了韶、連、郴三州瑤軍,駐守在南嶺五十峒。由於歷史的變遷,瑤族人民從平原的農耕文化慢慢退回到山地刀耕火種、守獵為生的原始文化生活、瑤人祖祖輩輩駐守大山裏、無從得到外界文化的薰陶、禮行各種宗教信仰活動的技藝都用口傳的原始方式。據相傳瑤族山歌是從“日照中”產生,具體如何產生並沒有文字記載。
根據口傳和有關文史資料記載,具體可以追溯到16世紀時的瑤族進山五位祖先:盤安衫、鄧法迎、趙俊一郎、趙松二郎、趙應三郎。由於生活環境的變遷,由平原轉入山地,山歌也隨平地的柔和、平穩的旋律演變為大山的高聲吶喊形式,據老藝人口傳:“當時的一首歌傳遍了三州五十峒”(由於當時人稀路少,交通不便,信息很難傳送,古瑤人只好用山歌形式,山對山大喊,一山傳一山,一首歌傳遍韶州、連州、郴州的五十峒。為便於準確無誤地傳遞重要信息,把語音拉長,久而久之,過山瑤山歌形成了吶喊形式。)由此,瑤民世代生活在高山峻嶺之中,為紀念古人和在生活中取樂、或傳情、或驅趕孤獨和心魔,山對山大喊是必不可少的,以祈求借助山外神靈,感動野鬼恩賜神力,並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定居羣居於南嶺山中後,隨着歲月的流失、祖祖輩輩生活在大山裏的瑤人,生活及其樸實單純,習慣了大自然賜於的滿足,與世無爭,得天特厚。這時期的“賽花柄”進化到日常生活習俗中,成為自編自唱、對唱、交流感情的第二語言。明、清時期、瑤族山歌“賽花柄”到了鼎盛時期。
“賽花柄”過山瑤山歌在14-19世紀較為流行於各個山寨,是瑤族少男少女成長必修的課程。據相傳,瑤語“溜臘”是聰明的意思,以當時的“溜臘子”“溜臘妹”都屬懂得談唱舊歌自創新歌的瑤族勉講端、勉西端(男孩、女孩)。據傳17世紀以前,若是有人在山上唱起一首“賽花柄”,定會有人對上你一首,並挽留你留下來做客。會唱“賽花柄”的時代的瑤族男女青年都以對歌來尋找自己的伴侶。 [1] 

乳源瑤歌藝術特點

勉語系山歌分為念歌、嘔歌兩種。念歌主要作用是傳授和背頌歌詞,為嘔歌演唱打基礎,是嘔歌的基礎知識。嘔歌,也稱喊歌,起音全唱鳴大部分都用高八度音完成。
過山瑤唱山歌,瑤語叫“拔勉鍾”,“拔勉鍾”沒有曲譜,沒伴奏,主要由呵、嘔、矮、哎四個大修飾音階組成六個小修飾音階,每個人在唱鳴時都有各自的區別,由於瑤族沒有具體樂譜,在“呵、嘔、矮、哎”四大修飾音階中,能把歌詞內容表達出來,這樣需要訓練好長一段時間。學瑤族山歌,首先學發音呵、嘔、矮、哎”四大修飾音階,並把“哦、爾、烏、黑、喝、衣”六個小修飾音階摻插在其中,其次把所表達歌詞內容安排每個音階中,使音、詞溶為一體,需要長期苦練,才能達到和諧完美動聽。 [1] 

乳源瑤歌主要內容

乳源過山瑤山歌體系有三種。一種為嚴謹的傳統原始體系;一種為近代古典體系;另一種為生活散歌體系。 [1] 

乳源瑤歌傳統古典原始體系

傳統古典原始體系,依據五字句、七字詩格式的大歌書共二千多首,一般情況下的歌會,無法引唱古典體系,它由宗教信仰活動經文、古籍詩詞組成的大歌,通常採用念歌,《拜王大典》、《神光書》、《解心愁書》、《過番書》、《入席拜》、《拜神聖》、《拜王歌》、《十保山書》、《千年歌堂》、《化十二醮壇書》等都屬傳統古典體系。此體系、歌詞是祭祖和《拜盤王》時用。例如:《禾出世》(選摘自《拜盤王》第三步敬生魂),出世黃禾十二姓,六姓糯禾六姓糲。今日吾師招禾轉,十二姓黃禾插下田。五穀出世仙人種,發下平田坪地先。今日吾師招禾轉,舊禾豐熟救人民。今日吾師還良願,九條王龍含水噴禾花。王龍含水噴禾花來結子,五穀結子結歲歲。 [1] 

乳源瑤歌近代古典體系

近代古典體系,歌會中通常作為歌引。通過歌引子“到生活散歌”,“散歌”瑤語稱“歌磊”也叫“歌談”。“歌引子”較嚴謹,五字句、七字詩體有《盤古王出世》、《天地旱》、《洪水發》、《洪水淨》、《甲子歌》、《桃花洞》、《呂山學堂》、《梁山伯與祝英台》、《十二月花》等為“歌引子”。“歌引子”是在歌會當中起主要的作用,是老歌手歌古、歌姆領唱。一人一段、把歌會氣氛提升。代表性歌詞:①《盤王出世》共有三十二小段,如:“出世盤王先出世,盤王出世在福江,盤王出世福江廟,庭前水碗十三雙。”②《天地旱》:寅卯二年天大旱,深山竹木盡焦枯,到處深潭無流水,到處深潭無細魚。寅卯二年天大旱,深山竹木盡焦枯,到處深潭無水路,到處坪田空得無。③《十二月花》描寫瑤山十二個月的景色,基本歌詞內容是“正春二月李花開,三月桐木花正綻、四月金汁發出間,五月南球崗上發,六月芙蓉花正紅,七月蓮花塘下發、八月禾花谷裏生,九月葛藤花過路,十月雞公花正紅,十一月梅花謝落地,十二月山茶滿樹紅。”《十二月花》也可作情歌對唱型歌詞,女問男答,基本格式:女問,復問子,問子花園花幾蔸?花園幾蔸有幾朵?幾朵拗來插幾頭?男答:不使問,報妹花園有一蔸。花園一蔸有一朵,一朵拗來插一頭。女問:復問子,問子桃花幾月開?幾月花開幾月謝謝落重中成重台?男答:不使問,報妹桃花正月開。正月花開正月謝,謝落地中成地台。 [1] 

乳源瑤歌生活散歌體系

進入散歌是由歌手自己發揮,此時的山歌是“即興而作”,是作為交流思想、感情段絡、也是山歌會的高潮部分。歌會最後的部分一般以歡樂的情歌作尾聲,較常唱的歌詞有《甲子歌》、《日出早》、《春耕》、《酒歌》、《老松柏》、《好主人》、《梧桐花》等。
生活散歌歌詞:
①《甲子歌》選段甲子乙丑海中金,見娘樣貌白英英。得娘變得郎共對,共得食宿心甘甜。
②《日出早》選段:“日頭出早挨松柏,松柏若生若不生,轉上轉坳松柏樹,郎小單身獨自行。日頭初出白石嶺,有邊灼熱有邊涼,有邊熱照人有偶,有邊天熱子相憐。” [1] 

乳源瑤歌保護措施

一是樹立“抓文化就是抓發展”的理念。該縣積極轉變思維,解放思想,將文化遺產保護提升到新的高度,化被動為主動,通過深化傳承與保護的對接,將項目的傳承保護與帶動經濟產出結合起來,突出資源優勢,打破資金瓶頸,使申遺工作取得了顯着成效,2009年,《乳源瑤歌》列入省、市級名錄。
二是建立健全傳承和保護機制。建立健全非遺聯席會議機制,成立瑤繡研究所、瑤繡協會等,實現文化遺產保護“五納入”,使非遺傳承有機構、有組織、有保障。將非遺的傳承和保護與人們生活無縫聯接起來,關愛項目傳承人,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社區、進校園、進企業,實現瑤繡、瑤歌校園教學常規化,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面擴展到最大,通過各種媒體廣泛宣傳營造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們關注、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積極性。
三是強化民族文化交流和研究。邀請蘇繡工藝大師顧金珍在乳源設立工作室,開設瑤繡培訓班;組織瑤族繡娘赴廣州學習粵繡技法,加快刺繡技藝提升;舉辦瑤繡藝術節,邀請省內外繡娘進行技藝比拼,交流、學習刺繡技藝。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編撰出版了《瑤繡》、《拜盤王》、《乳源瑤族山歌選編》、《過山瑤的鄉源》等30多冊書籍,為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提供了珍貴的文字材料。
四是着力打造文化產業基地。突出瑤繡、瑤歌、瑤舞的品牌引領作用,着力張揚傳統節慶文化,延伸並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衍生出的經濟產出,使其反饋並促進新的傳承與保護,實現良性循環。通過積極的示範引領和交流展示,引進廣州番禺壹雅工藝、中山博愛名城、深圳福德公司等企業,從事瑤族節慶文化、瑤繡工藝、瑤族服飾等產品開發經營,積極打造集瑤繡文化研究、人才培訓、工藝營銷等於一體的瑤繡產業基地,帶動3000多瑤族羣眾從事瑤繡生產經營。
五是大力實施文化精品工程。瑤繡、瑤歌、瑤舞成為提升瑤族文化吸引力和影響力的重要載體,“瑤歌”走入中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該縣民族藝術團成為廣東省民族藝術團分團,並與乳源東陽光公司聯合打造東陽光民族藝術團。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