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字)

鎖定
也(拼音:yě),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戰國 [2]  。本義是蛇,後常用作語氣詞,或用於句末,或用於句中。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筆
bnhn
倉    頡
pd
鄭    碼
yi
字    級
一級字 [1] 
注    音
ㄧㄝˇ
平水韻部
上聲二十一馬 [4] 
總筆畫
3
四角號碼
44712
統一碼
4E5F
結    構
單一結構
造字法
象形字
筆順讀寫
橫折鈎、豎、豎彎鈎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也,象形字。甲骨文像蛇形。金文仍象突出頭部的拖着尾巴游動的蛇形,金文很像古代的一種盥器“匜”。小篆的寫法與金文相似,篆文整齊化。隸變後楷書寫作也。與它、㐌同源,這從“逶迤”亦作“委蛇”“逶迆”、“拕”也作“拖”、“他”也作“佗”可得到證明。從口、從乙(《史記·東方朔傳》“讀之止,輒乙其處”),會言語停頓之意。戰國文字“也”字所從的“口”或訛作“圖A”、“圖B”,下部或加“圖C”形飾筆。漢簡“也”字所從的“口”訛作“圖D”,遂隸作“也”。 《説文》:“也,女陰也。象形。”釋義、説形均誤。本義當為蛇。“也”字常用義是語氣詞,或用於句末,或用於句中。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也,是語已及助句之辭,文籍備有之矣。” 《信陽楚墓》1·07:“聞之於先王之法也。”郭店楚墓竹簡《窮達以時》 10:“子胥前多功,後戮死,非其智衰也。” 《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2]  [5-6]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語氣助詞
表判斷語氣。

莊子·逍遙遊》:“南冥者,天池也。”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和氏璧,天也所共傳寶也。”
紅樓夢》第一回:“此開卷第一回也。”

表解釋語氣。

《左傳·莊公十年》:“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狼》:“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與疑問、反詰、祈使等詞連用,表相應語氣。

《詩·邶風·旄丘》:“何其久也?”(此表疑問語氣)
《莊子·胠篋》:“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此表反詰語氣)
《史記·項羽本紀》:“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此表祈使語氣)

表呼喚語氣。

元關漢卿《竇娥怨》第三摺:“婆婆也,你只看竇娥少爺無娘面。”
元無名氏《爭報恩》第二摺:“哎,兒也,則被你痛殺我也。”

用在句中,錶停頓。

《詩·陳風·墓門》:“夫也不良,國人知之。”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
宋王讜《唐語林·補遺四》:“其樹也,大株而白枝,葉似槐。”

襯詞。無義。

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摺:“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隨,抵多少水盡也鵝飛。”

副詞
猶亦。承接上文,表示同樣。
also;too;as well;either
北周庾信《鏡賦》:“不能片時藏匣裏,暫出園中也自隨。”
唐岑參《赴北庭度隴思家》詩:“西向輪台萬里餘,也知鄉信日應疏。”
魯迅《且介亭雜文末編·死》:“往往有一種儀式,是請別人寬恕,自己也寬恕了別人。”
也可以、也是
表選擇。
or
《京本通俗小説·西山一窟鬼》:“只要嫁個讀書官人,教授卻是要也不?”
水滸傳》第二二回:“柴大官人在莊上也不?”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菱角》:“燭坐勿寐,我往視新婦來也未。”
也是
連用,表並列。

京本通俗小説·碾玉觀音》:“也不幹風事,也不幹雨事,也不幹柳絮事,也不幹蝴蝶事,也不幹黃鶯事,也不幹杜鵑事,也不幹燕子事,是九十日春光已過,春歸去。”
楊朔《走進太陽裏去》:“在這樣的人民面前,山也得低頭,河也得讓路,任何力量也不能阻擋我們前進。”

錶轉折或讓步。
even
《紅樓夢》第六二回:“雖眾人要行禮,也不曾受。”
魯迅《吶喊·阿Q正傳》:“即使偶有想進城的,也就立刻變了計,碰不着危險。”
即便他們説是別人的造成的,也不能就此下定論,應該再客觀求證。

表強調。
as well as
《水滸傳》第九回:“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出來。”
儒林外史》第三回:“這樣文字,連我看一兩遍也不能解……真乃一字一珠!”
魯迅《二心集·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我們的勞苦大眾……連識字教育的佈施也得不到。”
也須
表委婉。

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三摺:“着我過去切鱠,得些錢鈔養活我來也好。”
《紅樓夢》第一一八回:“我也沒有法兒了,也只得由着你們去罷!”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二:“韓長脖原先也還闊,往後才窮下來的。”

名詞
通“他”。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彼顯有所出事,迺自以為也故,説者與知焉,則身危。”
王念孫《讀書雜誌·史記四》:“也,讀為他。他故,他事也……他字古或通作也。《墨子·備城門》篇:‘城上皆毋得有室,若也可依匿者,盡除去之。’也與他同。《賈子·脩政語》篇:‘是以明主之於言也,必自也聽之,必自也擇之,必自也聚之,必自也藏之,必自也行之。’《説苑·君道》篇‘自也’皆作‘自他’。”

通“它”。

清李調元《卍齋璅錄》丁錄:“也,古通它。故沱、池、馳、蛇、沱皆讀沱。”
容庚《金文編》第十三:“它,與也為一字,形狀相似,誤析為二,後人別構音讀。”

名詞
“匜”的古字。

《兩週金文辭大系·魯大司徒匜銘》:“魯大司徒子仲白作其庶女厲孟姬剩也。”
郭沫若考釋:“匜,按《説文·乙部》‘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字當即匜字,後人加匚耳。’”

(參考資料: [7]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女陰也。象形。𠃟,秦刻石也字。羊者切文二,重一。 [8] 

説文解字注

女陰也。
此篆女陰是本義。假借為語。本無可疑者。而淺人妄疑之。許在當時必有所受之。不容以少見多怪之心測之也。
從乁。象形。乁亦聲。
按小徐有乁聲二字。無從乁二字。依例則當雲從乁。故又補三字。從乁者,流也。乁亦聲。故其字在十六十七部之閒也。餘者切。《玉篇》:餘爾切。
秦刻石也字。
《秦始皇本紀》:二世元年。皇帝曰:金石刻盡始皇帝所為也。今襲號而金石刻辭不稱始皇帝。其於久遠也。如後嗣為之者。不稱成功盛德。《顏氏家訓》載:開皇二年長安掘得秦鐵稱權。有鐫銘。與《史記》合。其於久遠也,也字正作𠃟。俗本訛作世。薛尙功歷代鐘鼎款識載秦權一。秦斤一。文與家訓大同。而權作𠃟、斤作殹。又知也殹通用。鄭樵謂秦以殹為也之證也。殹蓋與兮同。兮也古通。故毛詩兮也二字,他書所稱或互易。石𡔷。汧殹沔沔。汧殹即汧兮。 [9] 

康熙字典

《唐韻》羊者切。《集韻》《正韻》以者切。𠀤音野。語已辭。《説文》徐注:語之餘也。凡言也,則氣出口下而盡。《玉篇》:所以窮上成文也。《廣韻》:語助之終。柳宗元曰:決辭也。
又發語辭。岑參詩:也知鄉信曰應疏。
又姓。明也伯先。
又劉攽曰:詞人多以也字作夜音讀。杜甫詩:靑袍也自公。是也。
又《正韻》養裏切。同迤。
又《六書正訛》古文匜字。注詳匚部三畫。 [10]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説文解字(孫刻本)》書影 [11]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12]
(《説文解字注》書影參考資料: [13]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字形對比圖

書寫演示

書寫提示 書寫提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14] 

音韻彙集


字頭
小韻
反切
聲母
韻母
韻目
韻部
聲調
四呼
韻攝
上古音系








廣韻
羊者
麻三開

三等
上聲
開口
中原音韻

車遮齊

車遮

上聲
齊齒呼

洪武正韻
養裏


二紙

上聲


以者


十六者

上聲


分韻撮要


第二十六家賈嫁

陽上


(音韻資料來源: [15]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3-01]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1104
  • 3.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1]
  • 4.    平水韻 二十一馬 也  .搜韻[引用日期2020-03-01]
  • 5.    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語文出版社,2008.01:48
  • 6.    (東漢)許慎原著;馬松源主編.説文解字 第1冊 圖文珍藏版:線裝書局,2016.01:第76頁
  • 7.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766
  • 8.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1798
  • 9.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2508
  • 10.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9
  • 11.    《説文解字》書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3-01]
  • 12.    《康熙字典(內府)》書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3-01]
  • 13.    《説文解字注》書影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0-03-01]
  • 14.    也-書法欣賞  .漢典書法[引用日期2020-03-01]
  • 15.    也-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3-02]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