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龍鎮

(四川省綿竹市九龍鎮)

鎖定
九龍鎮 [1]  ,綿竹市九龍鎮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是川西平原與龍門山脈交界地。其地處綿竹西北部,東接劍南街道,南靠麓棠鎮,西與廣濟鎮接壤,北與漢旺鎮相連,地勢為西北高,東南低,山區佔三分之二,地形呈條狀,山區平均海撥1470米。全鎮幅員面積87.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76萬畝,轄9個行政村,2個社區,184個村(居)民小組,總人口3.17萬人。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德陽市調整旌陽區等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5號):撤銷遵道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龍鎮管轄,九龍鎮人民政府駐玉妃路224號。 [2]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衞會決定命名九龍鎮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3] 
中文名
九龍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四川省德陽市綿竹市
地理位置
四川省綿竹市
面    積
87.79 km²
政府駐地
九龍鎮玉妃路224號
電話區號
0838
郵政編碼
61822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人口數量
3.17 萬
著名景點
九龍山
車牌代碼
川F

九龍鎮名稱由來

九龍俗稱九龍山。本地西北部為高山,東南部屬平壩,地形呈條狀,跑馬嶺橫亙其間。九座小峯沿跑馬嶺聳壘而下,如龍中條起伏,向東南延伸。九龍山是綿竹市之祖山。由於以前建有九龍寺,寺以山取名,山以勢得名。九龍山、九龍寺便成為九龍命名的依據。

九龍鎮建制沿革

九龍鎮清泉村生態區導遊圖 九龍鎮清泉村生態區導遊圖
(一)九龍鎮
民國初年至二十四年(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三五年)綿竹實行團練制。全縣化為一城十一鄉,所轄七十三團。縣設團練總局,鄉設團練分局。九龍系遵道所轄,屬第五團。
民國二十四年廢團練制,整編保甲,即十户一甲,十甲一排,實行聯保制。九龍改為九龍聯保,下轄六十一個保。聯保辦事處設在九龍寺下淳化堂。
民國二十九年,廢除聯保制,實行鄉保制,直接由縣政府領導鄉。九龍聯保改為九龍鄉。同年八月,縣政府轉批九龍馬尾二鄉合併為龍馬鄉。鄉公所設在九龍寺下淳化堂。
民國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五月,龍馬鄉分為九龍、馬尾二鄉。九龍鄉六十一個保劃為八個保,所轄127個甲。
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九龍鄉解放,到一九五零年七月仍保持民國時期建置。一九五零年七月九龍鄉農民協會成立,廢除保甲制,實行鄉村制,改保為村,改甲為組。
1952年7月,經過第一次普選,產生了九龍鄉第一節人民代表大會,經過選舉成立了九龍鄉人民委員會(即九龍鄉人民政府)。
1955年9月,縣撤銷了區的設置,鄉直屬縣人民委員會。
1958年7月26日,九龍人民公社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1967年2月公社成立臨時性的生產辦公室,各管區設生產領導小組。1968年4月10日,經縣革委會批准,成立了九龍公社革命委員會,撤銷了生產辦公室。
1969年2月,各管區先後成立了批、鬥、改領導小組,九月各管區先後成立了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各中隊設革命生產領導小組。
1981年1月,經過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成立了九龍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廢除了九龍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
1984年3月,經過第八屆鄉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撤銷九龍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各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生產隊領導小組。成立九龍鄉人民政府,各村設村民委員會、村民小組。
1993年綿竹市撤鄉建鎮,成立九龍鎮人民政府。
(二)原遵道鎮
據《綿竹縣誌》記載:“南北朝時曾置南武都縣於此(當時的綿竹縣城就設在此地)”。遵道鎮歷史悠久,起源於明朝,場址原在福壽橋一帶,靠近龍蟒河,場中有一大桂樹,取名桂花場(街),清代因場後有觀山一座,山足下有一古廟,廟內設有形如菜壇的石頭道罐二個,罐上有“登道罐”三個字,所以更名“登道觀”。東漢時期,道教創始人張陵在全國創設24個傳教點,號曰“二十治”,遵道鎮為鹿堂治所在地。清嘉慶二年由綿竹縣令賈文台將“登道觀”改名“遵道觀”,場亦改名為遵道場。1953年設遵道鄉,1958年改名為遵道人民公社。1983年複名為遵道鄉。1998年撤鄉建鎮更名為遵道鎮。
(三)鄉鎮合併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下達《關於同意德陽市調整旌陽區等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覆(川府民政〔2019〕15號)》,撤銷遵道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九龍鎮管轄,九龍鎮人民政府駐玉妃路224號。

九龍鎮行政區劃

九龍鎮位於綿竹市西北部,東接劍南街道,南靠麓棠鎮,西與廣濟鎮接壤,北與漢旺鎮相連,幅員面積87.79平方公里。
2007年,原九龍鎮面積50.1平方公里,人口1.1萬人,轄新龍、白玉、清泉、雙同4個行政村和靈官樓社區。原遵道鎮幅員面積34.19平方公里,人口2.1萬人,轄文風、黃金、雙土、保水、雙泉、秦家坎、馬跪、高安、太平、棚花10個行政村和遵文社區。
2019年12月,九龍鎮與遵道鎮合併設立新的九龍鎮,面積87.79平方公里,人口3.17萬人。轄文風、黃金、雙土、保水、雙泉、秦家坎、馬跪、高安、太平、棚花、新龍、白玉、清泉、雙同14個行政村和遵文、靈官樓2個社區。
2020年5月,實行村級建制調整及社區優化改革工作,全鎮所轄村社區進行調整。其中,原新龍村、靈官樓社區合併為新龍集鎮社區;太平村、遵文社區合併為遵道社區;黃金村、文風村合併為文風村;白玉村、棚花村合併為棚花村;保水村、雙泉村合併為雙泉村。其餘村社保持不變。現全鎮共轄文風、雙土、雙泉、秦家坎、馬跪、高安、棚花、清泉、雙同9個行政村和遵道、新龍集鎮2個社區。

九龍鎮人口民族

至2019年末,全鎮有常住人口31707人,其中,男性16005人、女性15702人。全鎮少數民族共83人,其中,羌族38人、藏族8人、布依族6人、苗族6人、壯族5人、黎族4人、景頗族3人、回族3人、彝族2人、土家族2人、傣族2人、哈尼族1人、蒙古族1人、白族1人。

九龍鎮自然資源

(一)植物資源
九龍植被屬於四川盆地西北邊緣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龍門山小區。因地勢氣候影響,植物垂直性帶譜明顯。大體可分:1.平原“四旁”樹竹分佈帶,海拔500--700m,地平土肥,溝渠縱橫,氣候温和,以人工植被為主。農作物主要為水稻、小麥、油菜。樹竹呈散點、帶狀分佈;2.中、低山針闊葉林帶,海拔700-1800m,氣候温涼,多為山地黃壤及山地黃棕壤,多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礬科、山茶科、山毛櫸科、木蘭科等常綠樹種組成;3.中山硬闊葉、暗針葉林帶,海拔1800-3000m。氣候温涼濕潤、多霧、温差大,日照短,植被主要有硬葉常綠闊葉林和暗針葉林;4.亞高山針葉林、灌木林帶,海拔在3000-3600m間,生境寒涼。光照較多。本帶植被多為針葉混交林,建羣樹種有冷杉、雲杉、高山柏。羣落外貌翠綠,林冠整齊,層次簡單;5.高山灌叢草甸帶,海拔在3600-4405m,氣候寒冷、乾旱、風大,日照強烈,土壤極薄,裸岩不少。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為建羣種。另有適應其氣候和環境的高山柏、香柏、杜鵑、楊柳等植物,均已矮化為灌木叢。
(二)動物資源
九龍鎮地處平原向川西高原過渡地帶,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優越的氣候條件,這裏適合多種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有:大熊貓、川金絲猴、獼猴、黑熊、小熊貓、斑羚、紅腹錦雞等。
(三)森林資源
全鎮林業用地面積3533.3公頃(核實數據),佔幅員面積的40.2%。森林覆蓋率41.6%。
(四)林副產品
鎮域內林副產品主要為竹筍、核桃、白果、山野菜、水果(以梨為主),茶葉等。
(五)農業
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雜糧有玉米、紅薯、黃豆、胡豆等。
經濟作物:以油菜、獼猴桃、葡萄為主。
蔬菜作物:以青筍、蘿蔔、蓮白、辣椒、青菜等為主。
(六)礦產資源
九龍鎮礦產資源相對豐富,主要資源有煤、白雲礦、石灰礦、礦泉水。
(七)旅遊資源
九龍鎮有豐富的自然旅遊資源和深厚的歷史文化沉澱。鹿堂山逶迤滴翠,九頂山羣峯崢嶸,大尖山巍峨雄壯,蓮花山萼瓣含秀,元寶山熠熠生輝,古龍沿幽深曲回,羅漢洞神異古樸。玉妃泉清澈蕩碧,更兼鹿堂治傳説優美,馬跪寺暗藏玄機,登仙台氤氲神秘,龍泉寺滄桑造化。同時依託沿山優勢和豐富的森林資源,以清泉林下種植經濟輻射,擴大竹筍、山藥、杜仲、黃連等特色林下農產品的種植、生產、銷售,做強做大帶觀賞、品嚐、採摘、購買、體驗等功能的生態觀光休閒農業。打造集觀光體驗、休閒旅遊於一體的精品農業風景線。

九龍鎮社會事業

(一)城鎮建設
九龍鎮以旅遊產業聞名,位於九龍山-麓棠山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內。2016年底,被省發改委納入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發展規劃,類目為觀光農業型特色小城鎮;2017年,被德陽市納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類目為低空和山地運動特色小鎮,後明確為滑翔小鎮。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省級旅遊度假區、中國體育旅遊精品景區,景區的中國航空飛行營地、九龍滑草場即低空滑翔基地現已授牌為“四川省航空運動協會滑翔傘訓練基地”“四川省首批四星級體育服務綜合體”。全鎮道路交通基礎良好,九龍鎮鎮區框架拉開至87.79平方公里,集聚3.2萬餘人。交通便利,內暢外通,村道實現全面硬化覆蓋,形成了便捷的對外交通;鎮內建有衞生院1所,分別有六年義務制九龍學校和九年義務制遵道學校。
(二)生活水平
依託資源優勢和主導產業,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實施,全鎮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9年,全鎮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1953元,其中工資性收入10779元,家庭經營淨收入9275元,財產性淨收入884元,轉移性淨收入1014元。
(三)政治建設
全鎮共有基層黨組織31個,黨員1220名,其中機關黨支部1個、退休黨支部1個、青年人才黨支部1個、村(社區)黨支部11個、駐鎮企事業單位黨支部2個、“兩新”黨支部15個。各村(社區)均建成超300平方米的標準化黨員活動室,各村社區均實行書記主任一肩挑,選派9名幹部擔任村第一書記。
於2020年1月17日召開九龍鎮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選舉林順友為九龍鎮人大主席,高翔為九龍鎮鎮長,杜桂瓊、徐凱、李國平為九龍鎮副鎮長。 [4]  九龍鎮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主任,分管領導、政協委員任副主任,相關辦所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委員會,切實推進基層協商民主建設工作。經組織推薦、個人自薦,棚花村黨支部審核通過,成立了由市政協委員、新鄉賢、人大代表、黨員代表、退休老幹部等35人組成的“有事來協商”村民協商議事會。協商地點定在村民議事廳,致力於把政協履職的觸角延伸向基層羣眾,將其打造成“離羣眾更近,與羣眾更親”的協商平台。
(四)文化事業
文旅結合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利用花宿特色酒店、花棚子精品民宿村的成功運營,加大民宿等的建設力度;以特色農業產業為基礎,每年定期舉辦梨花節、賞果節等節慶、特色小吃製作等活動,不斷集聚人氣。
(五)社會保險
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鎮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7454人,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21209人。

九龍鎮經濟

(一)綜述
依託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和優質的自然資源和山區林地,加快推進農旅結合發展,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產業,融合發展第三產業,其中人均主導產業經營性淨收入為1.21萬元,人均家庭經營性淨收入9275元,主導產業收入佔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的比例75.6%。
(二)第一產業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九龍鎮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7.58億元。其中,種植業9.96億元、林業0.084億元、畜牧業7.6億元、漁業0.02億元。糧食產量1.51萬噸、油料產量0.12萬噸、蔬菜產量1.5萬噸。肉類產量0.332萬噸。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0.474萬公頃,糧食播種面積0.27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0.132萬公頃,其中,油料作物播種面積0.043萬公頃,蔬菜及食用菌播種面積0.033萬公頃。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98%。新建高標準農田1.38萬畝。
(三)第二產業
2020年,全鎮共有工業企業35家,以食品生產為主導產業,以機加工和建材為優勢產業。
2019年,九龍鎮完成工業總產值23.27億元。
(四)第三產業
九龍鎮以旅遊產業聞名,境內有九龍山-麓棠山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16年底,被省發改委納入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鎮發展規劃,類目為觀光農業型特色小城鎮;2017年,被德陽市納入市級特色小鎮創建名單,類目為低空和山地運動特色小鎮,後明確為滑翔小鎮。鎮域內有畫境綿竹·九龍里、綿竹花鄉·花宿、花棚子精品民宿村、滑草場、濕地溝、高效農業示範園等景點,被評為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省級旅遊度假區等。鎮內還有四川最大的滑翔運動基地,是四川航校掛牌的滑翔運動培訓基地,吸引着全國熱愛山地、滑翔運動者。全鎮共有農家樂74家、民宿34家。2019年,全年旅遊遊客量達2500萬餘人次,旅遊收入實現3422餘萬元。

九龍鎮社會事務

(一)基礎設施
九龍鎮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為鎮域內的居民提供生活、生產(不含農業生產)用水。鎮域範圍內的污水採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處理,鎮區採用設置集中處理方式處理污水,各村的居民聚居點採用小型或埋地式的污水處理裝置處理聚居點污水,各散居的居民點通過設置沼氣池或生化池處理污水。已完成農村電網的改造建設工程,沿鎮區向四圍推進,實現了電力村村通、户户通。不斷完善鎮區天然氣管網設施建設的同時,擴大鎮區管網的延伸範圍,在距鎮區較近、用户集中的居民點,統一納入鎮區燃氣管網系統,依託鎮區供氣管網實現供氣;對於無法實現鎮區管網統一供氣的集中式社區居民,建立共用沼氣池,並配以罐裝氣、電等清潔能源;散居農户推廣太陽能、沼氣等清潔能源的應用,結合垃圾、糞便、桔杆等有機廢物的生化處理,因地制宜的搞好分散式或相對集中式的沼氣池建設,變廢為寶,綜合利用。不斷完善光纜網、傳輸網、接入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加強數據多媒體以及寬帶網和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的建設,實現全鎮範圍的光纖網絡。
(二)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户75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59户983人,農村特困供養人員366人,均實現應保盡保,達到全覆蓋。精準落實各項社會救助,2019年全年發放43户城鎮低保資金共計23.45萬餘元,559户農村低保資金159.85萬餘元,348人特困供養資金180.82萬餘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共發放76.4萬餘元。
(三)教育事業
九龍鎮轄區內有兩所學校,分別為九龍學校、遵道學校。九龍學校屬9年義務制學校,包含幼兒園、小學,創建於1921年,佔地41畝,建築總面積9053㎡。學校現有17個班,學生共計499人,教職工58人。遵道學校屬九年義務制學校,包含幼兒園、小學、初中,創建於1919年,佔地53.5畝,建築總面積11793.00㎡。學校現有34個班,學生共計1291人,教職工148人。
截止2019年年底,九龍鎮適齡兒童共2568人,其中7-12週歲適齡兒童895人,13-15週歲適齡兒童447人,入學率達99.5%;殘疾兒童13人,入學率為92.3%。
(四)醫療事業
九龍鎮轄區內有兩所衞生院,分別為九龍衞生院、遵道衞生院。九龍衞生院佔地面積3882.9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68平方米,現有編制牀位40張,開放牀位60張,職工23人。遵道鎮衞生院佔地面積10584.93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750平方米,現有編制牀位72張,開放牀位100張,職工62人,醫療設備先進,功能科室分佈齊全合理。

九龍鎮風景名勝

(一)畫境綿竹·九龍里
建設鄉村綠道體系,包含服務綜合體、楊家院子·田園社區、花廂·九龍山院子、綿竹綠地①號營地、九龍山農業產業園、農業採摘體驗園等多個子項目,構建起“特色小鎮+農業產業園區+綠道系統+田園社區”的發展格局。
(二)花棚子精品民宿村
棚花村依託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農業旅遊資源、濃厚的鄉風農韻,大力發展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每年堅持舉辦梨花節、賞果節、獼猴桃節等特色節慶活動,培育獼猴桃、棚花百年米棗、年畫刺繡等特色產品品牌,引導發展特色農家樂、民宿40餘家。
(三)九龍低空運動特色小鎮
運動小鎮以中國航空飛行營地為核心,以航空模型運動、熱氣球運動培訓和體驗基地、滑翔傘運動基地為項目支撐,以帳篷客酒店、運動主題度假酒店、自駕車和房車營地為配套,做足低空運動品牌和特色。
(四)熊貓生態小鎮
圍繞提高大熊貓保護公眾意識,開展大熊貓及生態保護宣傳展示、中小學及幼兒園文化教育等公益事業建設,逐步發展建設成為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社區協調發展的典型示範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窗口。熊貓生態小鎮將按照“三九大”大熊貓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突出地域優勢和特色,挖掘盤活大熊貓文旅資源,科學培育大熊貓文化創意、生態旅遊、自然教育、森林康養、民宿、熊貓生態型認證農林產品、電子商務等新業態。
(五)美麗竹林風景線
“綿竹美麗竹林風景線”竹林景觀帶規劃南起成綿複線新市出口,沿成青路、月季大道經省道216線往北至大熊貓創新示範區入口止,全長15.6公里,其中九龍段共計3.5公里。該項目結合大熊貓國家公園創新示範區入口“會客廳”建設和綿竹自然資源、地域文化特色,促進大熊貓文化與竹產業融合發展,集大熊貓國家公園、竹文化景觀、年畫文化、酒文化、川西林盤為一體,突顯大熊貓國家公園主幹線引導性竹林景觀。景觀帶將集中展示大熊貓公園、竹文化景觀、綿竹市的年畫文化、酒文化、玫瑰文化、熊貓文化和川西民居風格,串聯玫瑰和大熊貓兩大國家公園,開闢竹林休閒、康養新境界,助推綿竹轉型發展、融合發展和美麗家園建設實現新跨越。

九龍鎮主要名人

張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後避諱改字欽夫,又字樂齋,號南軒,學者稱南軒先生,諡曰宣,後世又稱張宣公。南宋漢州綿竹(今四川綿竹市)人,右相張浚之子。南宋初期學者、教育家。
劉宇亮,字季龍,號蓬玄。綿竹(今屬四川德陽市)人。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屢遷吏部右侍郎。崇禎十年(1637年)八月,擢禮部尚書,與傅冠、薛國觀同入閣。
秦順全,男,1963年7月出生,四川綿竹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全國勞動模範,第十、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畢業於西南交通大學橋樑、隧道及結構工程專業,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2項,發明專利50項。

九龍鎮主要名跡

(一)將軍廟:此廟建於大清年間,廟內塑着將軍斬蟒的十二幅影璧畫,廟的兩邊有武顯、水府天宮等數十尊,在解放前此廟一年四季香火不斷,這座廟又叫水府廟,廟內有楊將軍斬蟒的事蹟和建廟的經過,可惜這些名勝古蹟已毀,舊跡尚存。
(二)遵道觀:原遵道鄉明代叫桂花街,根據當地有株大桂花樹而起的,清初名叫登道觀,因為場鎮背後有觀山一座,觀山的西北面有一岩石名叫登仙台,加之遵道場鎮古廟內有一石頭狀的道觀,所以就改名登道觀。
(三)馬跪寺:馬跪寺歷史悠久,遠近馳名,歷朝歷代都有名士的詩詞楹聯遺蹟。由於戰亂,很多珍貴的文物與文本已經失卻,然而,幸好還有清代綿竹詩人趙敦彝和清代四川戲曲理論家、詩人李調元的詩句尚存。趙敦彝詩云:“蜀主求賢急,西峯訪惠能。人來黃葉寺,馬跪白頭僧……”。李調元詩曰:“神境清如此,靈山實在斯,王來驚馬跪,佛去化魚池……”雖然古剎已經不在,但仍有遺址可尋。法淨禪師不畏王權,慈悲為懷的德行在佛俗之間都受到尊崇,蜀王求賢馬跪寺的故事也被鄉人講得津津樂道。
(四)鹿堂山:位於綿竹西北部,離縣城約十五公里,據綿竹縣誌民國八年版記載有這樣一段話:鹿堂山,城西北三十里,下有神泉,禱者誠懇,則泉流奔溢,相傳蜀玉妃生、鹿母乳之即此山。
(五)鹿堂寺:在明朝天啓年間,人們在鹿堂山立廟祭祀,給鹿母娘取名為鹿堂寺,此山取名鹿堂山,寺中塑有鹿母和南鶴老人,北鶴老人神像,還有其它神像,在明末清初時,張獻忠征剿四川將此廟燒燬,直到清乾隆年間,人們又在鹿堂山上重建鹿堂寺。
(六)玉妃泉(古龍洞):玉妃泉位於綿竹市西北部,在九龍鎮(原遵道)境內離城區約九公里,在那嬌豔的蓮花山下,天公巧造了一個活淋淋的龍頭,這龍頭由玉花斑爛的癩巴石長成,龍口大張,崢獰恐怖。清如碧油的玉妃泉就從龍口中汩汩而出。此泉水涼似玉液,清烈而芳香。
(七)紙廠溝:在綿竹九龍鎮遵道社區(原太平村),這裏是有一千多年曆史造紙工業基地。綿竹以產竹而得名,山區所產白痂竹、籠竹、荊竹、苦竹、慈竹、山慈竹、百日早竹是造紙上好的原材料。鹿堂山竹子密林,紙廠溝水源豐富,造就了這塊造紙工業最佳地。綿竹造紙起源於北宋,在明代就享有盛名,清康熙時期遵道“玉妃泉”下有手工造紙作坊120餘家,有造紙工匠1萬餘人,全年產量達10萬餘馱,以生產黃大紙、中大紙、白大紙、粉箋紙為主。白大紙又稱“畫臉紙”,是川劇變臉用紙,其色潔白,紙質細潤,張力和吸水性強,用途十分廣泛,粉箋紙為綿竹木版年畫專用紙。
(八)跑馬嶺:天官劉宇亮在任崇禎皇帝首輔期間,看上了九龍這塊寶地,決定以神馬背作為跑馬場,以演練兵馬,此山是劉天官的跑馬場地,天官死後,被埋葬在跑馬的那片林海中,48架喪,埋了48座墳墓,其中只有一座墳墓是劉天官,此迷也難以解開,從此以後,這長2000米,寬20米的平川的九座山峯,所以才被命名為“跑馬嶺”。
(九)冒石井:冒石井處於九龍鎮新龍村境內,寶鏡庵的山門前(原是放生池),井側有一根1.5米高的石條方,斜對井口,水位有7.5米深。是劉天官在九龍一帶大修“庵、觀、廟、院、寺”時的取石地。
(十)無隱寺:始建於宋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這裏,山巒起伏,九峯聳壘,林木葱翠,背靠清泉村5000畝林海地。昔日,廟內有僧385人。該寺由於自然環境清幽,故自宋代以來承襲至今,香火長盛不衰。儘管朝代變遷,僧去道來,道去僧來,無隱寺仍在僧眾的護法中,殿宇巍峨,神像莊嚴,給廣大信眾提供了正常的佛事活動場所。
(十一)洋房子:遺址在今九龍鎮紅巖村八組。相傳英國盧教士來中國傳教,並建立仁澤醫院(現綿竹市人民醫院)。英國的盧教士在綿竹遊覽期間,被九龍這奇特的山水所吸引,便在此修建了洋房子。洋房子全是混凝土木結構,是休閒、渡假的好地方。每年農曆五月,英國人帶着妻子兒女前來這依山傍水的洋房子避暑,秋涼的農曆八月,他們就回英國,距今已有九十餘年曆史了。如今,有4家農户在此修建了規模成形的農家樂,在洋房子舊址處,修洋房子所建築的毛拱橋、平橋均還存在,以便留於後人。凡友人在此瀏覽,均深感“舊洋房子伴青山,盛世佳賓喜開顏,昔日石門臨仙境,今朝一笑天地寬。”
(十二)張南軒讀書枱:無為山又名紫巖山(即紫雲巖),位置在九龍場鎮北面跑馬嶺以東,清泉寺以北的紫巖山,因此張拭之父張凌以紫巖為號。九龍無為山的紫巖書院始建於元延牯(1314—1320)佔地約20畝,房屋200多間,規模宏敝,為蜀中末所有,台臣圖之以聞,詔賜額曰:“紫巖書院”明永樂年間始遷於縣地城東月波井附近,無為山舊址目前仍可尋。

九龍鎮獲得榮譽

2010年4月九龍鎮被評為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鎮; [5] 
2014年6月九龍鎮被評為國家級生態鄉鎮; [6] 
2015年1月九龍鎮被評為國家級“宜居小鎮”; [7] 
2015年7月九龍鎮被評為第三批全國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8] 
2016年3月九龍鎮被授予“國家水土保持生態文明工程”稱號 [9] 
2016年10月九龍鎮成功創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2017年3月九龍鎮被評為“四川省特色小城鎮”; [10] 
2017年12月九龍鎮被列入四川省旅遊度假區推薦名單 [11] 
2018年9月九龍鎮被授予“四川省省級森林小鎮”稱號 [12] 
2019年3月九龍鎮被命名為“中國航空運動協會航空飛行營地 [13] 
2020年7月29日,全國愛衞會決定命名九龍鎮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14] 
2021年4月,九龍鎮入選“四川省首批鄉村治理示範鄉(鎮)”。 [15]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