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龍海關

鎖定
九龍海關是深圳海關的前稱,始建於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
中文名
九龍海關
前    稱
深圳海關
建立時間
1887年
管理權
外國人控制
九龍海關是深圳海關的前稱,始建於1887年(清光緒十三年)。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清政府希望能制止鴉片走私,增加税收,便委託海關總税務司赫德(英籍)與英政府會商。當時的英政府企圖解除中方對香港的“封鎖”,方便其商品傾銷中國。而受帝國主義指派控制中國海關的赫德,則企圖借會商奪取常關征税權,擴大其把持的洋關權力,為英政府服務。 [1] 
在這種情況下,赫德以犧牲中國的權益為代價,向英方妥協,商定由中國政府在中港邊界設立一個由總税務司署管轄的海關,專司稽查鴉片税釐和查緝走私事宜。因當時九龍半島新界部分尚未被英國侵佔,故該關定名為“九龍關”。
九龍關從建立之日起,其管理權就一直由外國人控制,62年間,九龍關任命了66任税務司和代理税務司,全部為英國人;其他重要職務(幫辦、監察長等),也絕大多數由洋員包攬,忠實地為帝國主義利益服務。
1949年10月,人民政權在深圳成立九龍關接管委員會,接管了九龍關設於邊境的所有關卡和緝私總部。在中共地下組織的策動下,九龍關總關同時在香港宣佈起義。隨後,總關機構陸續撤回深圳,仍稱“九龍關”。1950年1月,海關總署決定將“九龍關”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九龍海關。保留“九龍”這個關名的意義,在於顯示中國人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決心。
人民政權接管九龍關後,即對海關機構和制度進行根本性的改革,廢除為帝國主義利益服務的法規,改造成為為人民服務的海關。九龍關從此結束了60多年一直由帝國主義把持的歷史。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高興地説:“我們已把中國大門的鑰匙放在自己的袋子裏,而不是如過去一樣放在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袋子裏。”
直到1997年香港迴歸祖國懷抱,九龍海關才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深圳海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