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龍河

(金沙江支流雅礱江的支流)

鎖定
九龍河,又名呼爾河、龍溪河、鴨兒河,民國3年改稱九龍河,長江上游金沙江支流雅礱江的支流,為四川省九龍縣境內第一大河流。全長132公里,發源於瓦灰山南麓,由北向南至煙袋鄉吊命繩注入雅礱江。
河流自河源開始南下經湯古、呷爾鎮、乃渠到達烏拉溪,在烏拉溪上游右岸納入支流鐵廠河,下游有踏卡河支流於偏橋匯入,河流經烏拉溪後繼續南流,至大河邊區文家坪下游約0.7公里吊命繩處注入雅礱江。幹流全長128公里,河口海拔1524.3米,平均比降21.5‰。落差2500米,最高流量200立方米/秒,理論藴藏發電量103.9萬千瓦。全流域面積約3604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踏卡河、熱枯溝、尼乃溝、鐵廠河、伍須溝、子崗坪溝等。
九龍河是九龍縣主要河流,流域佔九龍縣境域的幾乎全部。九龍縣山大溝深,農業發展不快,引灌不多,九龍河開發以發電為主。已實現梯級開發。流域內海拔4200米以上山嶺,常有冰湖出現,著名的伍須海就位於支流伍須溝源頭,是著名的風景區。
中文名
九龍河
別    名
呼爾河、龍溪河、鴨兒河
所屬水系
金沙江支流雅礱江的支流
地理位置
九龍縣
流經地區
九龍縣
發源地
九龍縣瓦灰山南麓
主要支流
踏卡河、熱枯溝、尼乃溝、鐵廠河、伍須溝、子崗坪溝
河    長
128 km
流域面積
3604 km²
落    差
2500 m
河    口
吊命繩

九龍河幹流概況

九龍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九龍河的位置及水系分佈
九龍河發源於九龍縣北端與康定縣交界處,河源海拔高程4360米的瓦灰山南麓,自北向南,縱貫全境,流經湯古、呷爾、乃渠、烏拉溪、煙袋諸鄉,長128公里(一説132公里),流域面積3116(一説3604)平方公里。於煙袋鄉吊命繩(地名)注入雅礱江。 [1] 
九龍河源頭段 九龍河源頭段
九龍河上游湯古鄉河段 九龍河上游湯古鄉河段
九龍河上游九龍縣城段 九龍河上游九龍縣城段
九龍河下游烏拉溪鄉段 九龍河下游烏拉溪鄉段

九龍河水文特徵

九龍河由源頭至河口,縱比降大,水流湍急,年平均流量79立方米/秒,可利用落差1,880米,水能理論藴藏量達103.9萬千瓦。沿河及支流上遍佈水磨。1957年以後,幹、支流上梯次興建有湯古、子崗坪、沃綽溝、立壁等電站20餘座,裝機容量1,451千瓦。 [1] 

九龍河主要支流

九龍河的主要支流有:踏卡河、熱枯溝、尼乃溝、鐵廠河、伍須溝、子崗坪溝等流水。
踏卡河,系九龍河主要支流,發源於瓦灰山南麓,全長80公里,流經斜卡、踏卡兩鄉,在烏拉溪偏橋附近注入九龍河。流域面積954.02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11.5立方米/秒,可利用落差420米,水能理論藴藏量3.6萬千瓦。 [1] 
海拔4200米以上山嶺,常有冰湖出現,已知冰湖有木耳瓜海子、放馬坪海子、伍須海子等19個,以風景秀麗、海拔較低的伍須海較為著名。 [2] 
伍須溝源頭伍須海 伍須溝源頭伍須海
伍須海,湖面海拔3760米,長約1200米,寬為600米,最深處達33米。湖水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供給,東南泄入伍須溝,至九龍縣城西匯至九龍河。在伍須海的南北聳立着兩座梳子形的山峯,巍峨壯觀,西方是浪古則雪山,東南邊至朗加達卡山樑,南距伍須鋪子是各具形態十二姊妹峯。美麗的伍須海幽靜而神奇,完全保持着原始生態。 [3] 

九龍河治理開發

九龍河水電開發

歷史上,豐富的水能資源未能利用。1957年,開始在城北獅子頭坎下九龍河東岸興建第一座水力發電廠,發電能力12千瓦,用於縣城照明,年發電量16萬千瓦時。
1971年,在伍須河大堡子對岸,採用木質水槽建成第二座水力發電廠,發電能力80千瓦。農村也開始興建社辦水電站。
縣糧食局利用獅子頭坎下原來縣辦水電廠舊址整修改建為企業自備電廠,發電能力為110千瓦。
大堡子對岸縣辦電廠擴建,增加一台機組,1985年發電能力提高到15S千瓦。
1986年,在城南九龍河西岸,建成縣辦立壁電站,發電能力800千瓦。大堡子對岸電廠則因引水木槽腐爛停產。
1989年,縣辦裏伍銅礦採選廠在烏拉溪偏橋九龍河西岸建成自備電站,裝機二台,發電能力400千瓦。 [4] 
1997年10月,受九龍縣人民政府委託,水利部四川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及有關單位共同完成了《雅礱江水系九龍河干流中下游水電規劃報告》報告推薦九龍河干流梯級為“一庫七級”開發,從上至下分別為溪古水庫(石梯子電站)、子崗坪、五一橋、沙坪、偏橋、上鋪子、江邊,梯級總裝機容量91.5萬kW,總利用落差1347米。
支流踏卡河研究河段為麻窩至踏卡河口段,河段全長49.9公里,落差1328.2米,平均比降26.6‰。規劃推薦“一庫兩級”和“一跨流域引水”開發,自上而下梯級電站為斜卡、踏卡水電站等。其中斜卡電站為踏卡河規劃的“龍頭”水庫電站,具有年調節能力,調節庫容9133萬米。
子崗坪二級水電站,壩址位於子崗坪溝與3號支溝交會處下游約40米處,經過長1831.57米的引水道後引水至九龍河左岸建廠發電,底格欄柵壩取水,開發方式為引水式,無調節性能。廠址位於九龍縣境內東南部乃渠鄉的子崗坪溝上,為子崗坪溝流域水電梯級開發規劃中自下而上第二級電站,未跨流域調水。電站裝機容量為3200千瓦(1600×2),設計流量1.24立方米/秒,設計水頭330米。 [5] 
江邊水電站,位於甘孜州九龍縣境內,是幹流下游河段梯級開發的第五個梯級電站,也是該河段最後一級電站,閘址位於九龍河與踏卡河匯合口下游約800米河段,廠房位於雅礱江河灣處(九龍河與雅礱江匯合處下游約51公里)左岸,緊靠S215省道。是香港中電投在我省投資的首座低閘壩引水式電站,也是迄今為止四川省內規模最大的外資水電項目,發電廠房位於雅礱江上,電站安裝3台110兆瓦豎軸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330兆瓦。電站1、2號機機組分別於2011年4月28日和6月11日相繼投產發電。 [6] 
九龍河偏橋水電站,是九龍河干流梯級開發的第4座水電站。偏橋水電站是以發電為主的高水頭引水式電站,為三等中型工程,主要工程由首部樞紐、發電引水系統和地面廠房等三部分組成。電站輸水明渠正常蓄水位2005.05米,水庫無調節性能。電站總裝機容量228兆瓦,3台混流式機組,單機容量76兆瓦。 [7] 
沙坪水電站,為九龍河“一庫五級”梯級開發方案中的第三個梯級,該工程系低閘引水式工程,最大閘(壩)高度20米,水庫正常蓄水位2187米,相應庫容131.3萬立方米,調節庫容100萬立方米,電站裝機162兆瓦。主要建築物包括:擋水壩、泄洪閘、衝沙閘、電站取水口、引水暗涵、引水隧洞、踏卡河跨流域引水工程(底格欄柵壩、引水隧洞)、調壓室、壓力管道和地面廠房等。 [8] 
五一橋電站 五一橋電站
五一橋電站,位於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九龍河上,是九龍河“一庫五級”中的第二個梯級。電站採用徑流引水式開發,工程技術經濟指標優越。電站設計安裝3台4.4萬千瓦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3.2萬千瓦,年利用小時4730/4980時(單獨/聯合),多年平均發電量6.247/6.576億千瓦時(單獨/聯合)。工程於2005年底正式開工,計劃2008年12月31日前三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各項經濟指標和財務指標較好。 [9] 
踏卡水電站,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境內,是踏卡河“一庫兩級”梯級開發方案中自上而下的第二個梯級電站,總裝機容量11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4.96億千瓦時。電站主體工程於2008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2010年10月11日完成工程下閘蓄水及機組啓動驗收工作。該工程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龍縣九龍河支流踏卡河,為踏卡河“一庫兩級”梯級開發方案中自上而下的第二梯級,採用引水式開發,正常蓄水位2656米,右岸引水線路長16310.82米,引水流量309立方米每秒,總裝機容量11萬千瓦(建設2×5.5萬千瓦機組),多年平均發電量4.96億千瓦時。工程主要由首部樞紐、引水系統及廠區建築物三部分組成。 [10] 
九龍縣杉樹坪三級(龍橋)水電站,位於鐵廠河下游段,分別在鐵廠河干流和蛇倒退溝兩處建壩取水,蛇倒退溝通過明渠引水至鐵廠河壩取水廊道,然後通過左岸引水至九龍河干流建廠。鐵廠河干流壩址位於蛇倒退溝溝口上游約50米處,蛇倒退溝壩址位於溝口上游約100米處,均採用底格欄柵壩,廠址位於鐵廠河與九龍河匯口上游約300米的九龍河右岸台地上。本工程開發任務以發電為主,兼顧下游生態環境用水。電站裝機容量為5.6兆瓦,工程設計引用流量為2.98立方米/秒,年利用小時數為5250小時,額定水頭232米,多年平均發電量為2940萬千瓦時。 [11] 

九龍河飲水工程

1980年,縣城建成自來水廠,有沉澱池2個,供水池1個,容量為173立方米,日產水600噸。從九龍河西岸八家堡子溝引水入池,以鑄鐵管輸水入城,安裝155毫米主管1,837米,15〜65毫米幾種規格的鍍鋅支管8,500米。於1981年正式收費向全城供水。1990年,產值達2萬元。 [12] 
1980〜1985年,國家撥款16.88萬元,在居住高山,水源奇缺的村堡,興修飲水工程,解決了乃渠、白台、茶花林、仰天窩、老鴰等11個村、1,747人、牲畜5,357頭的飲用供水。 [13] 

九龍河引灌工程

九龍河,深切高山谷底,耕地分佈於山體谷坡,可用於灌溉者極少,源於深山的溪溝,流量有限,人畜用水仍很困難。受自然、技術、經濟條件的制約,可利用水量少。早期,各地修渠引水,以人畜飲用為目的。九龍縣引水灌溉主要是沿雅礱江畔的大河邊區及八窩龍等地,曾有一定規模的水利興修,而九龍河沿岸利用很少,分佈於湯古、呷爾鄉。 [13] 
一水多用,兼有灌溉、發電、人畜飲用的主要水渠有:
海底溝渠:長7,000米。1973年修。控灌4個自然村1,100畝耕地,中游建小電站3座。國家投資14萬元,社隊自籌2萬元,投勞6萬個工日。
馬井子渠:長7,500米。1963年修。國家投資11萬元,社隊投工。控灌龍塘子、爾曲、老鴰、解放等村1,100畝耕地,中游發電。
萬年渠:長2,938米。修於1962年。國家投資1.5萬元,社隊投工。控灌尼馬堡子、小堡子、磨子溝村1,000畝耕地。
魁多渠:長6,100米。1975年修築。控灌6個自然村700畝耕地,國家投資6萬。 [13] 

九龍河防洪工程

1978年,縣城所在地呷爾公社在轉水灣用木料裝修“羊圈”裝填塊石防洪,攔河造地200畝。1980年遭特大洪水淹漬,次年轉水灣農場交國營後,縣農牧局投資4萬餘元,修防洪堤491米,疏浚小段河牀,並建鋼桁架橋一座,農場建築、耕地免除洪水災害。1985年,國家投資3萬元在踏卡河修建290米長的防洪堤,保護當地鄉政府和村民的房屋財產及耕地安全。 [13] 

九龍河流域概況

九龍河流域全在九龍縣,九龍縣,古為羌地,史籍泛稱“西南夷”之一部,源同康定。唐、宋時為吐蕃兼併。元、明統一,隸屬各代所設招討司、宣撫司。明永樂五年(1407)以後,為長河西魚通寧遠宣撫使司(簡稱明正土司)世襲領地。清康熙四十年(1701),在境內置有三土百户。乾隆四十一年(1776),增為兩土千户、八土百户,直至改土歸流。民國初屬川邊鎮撫府、川邊特區管轄。西康建省後,隸屬西康省。解放初,屬西康省康定專區、西康省藏族自治區。1955年3月,隸西康省藏族自治州;同年10月改隸甘孜藏族自治州。藏族為境內土著民族。清代以來,漢、彝民先後大量遷入。
九龍縣,扼甘孜州東南門户,為本州溝通攀西地區的重要通道。地處橫斷山系北段,大雪山脈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境內羣峯林立,溝谷縱橫,有命名的高山達40餘座。河流溪溝密佈,狀如葉脈,是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
伍須海,為全省風景保護區,屬高山湖泊,附近有終年雪山、原始森林、温泉、瀑布、天生橋、牛鼻洞,純屬天然景色。瓦灰自然保護區,為全縣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區,是風景秀麗的亞熱帶高山針葉林地。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