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龍寺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九龍禪寺)

鎖定
貴州惠水九龍山九龍禪寺,是開山祖師古源大師於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創建的“太子佛”應化道場。 九龍禪寺原址建築地形逐漸升高,為二進院落,石砌山門,前院有花圃,後院主體建築是大雷音殿(即大雄寶殿)。,大雷音殿前右壁摩崖上雕刻着“水不在深”四個大字,是當年開山祖師的親筆墨寶。山門前有一股清泉從巖縫中流出,終年不斷清澈可口。獨特的地理環境,形成九龍寺被九峯環抱。故有“九嵐擁寺”之稱。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農曆三月初三九龍山寺廟除藏經樓外,其餘的殿堂全遭火焚燬。1950年藏經樓又遭焚燬。九龍寺舊址後修建成九龍山小學。九龍寺雖遭破壞,但九龍寺歷史的盛名仍流傳。每年農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當地苗族盛裝雲集到九龍山歡度節日。
中文名
惠水九龍禪寺
外文名
Chan Temple jiulong
別    名
九龍禪寺、九龍寺
惠水九龍禪寺
地理位置
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九龍山
所屬地區
貴州省黔南州惠水縣
始建時間
清朝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
開山祖師
古源大師
曾用途
“太子佛”應化道場
現任住持
崇慈法師

九龍寺寺廟介紹

貴州惠水九龍山九龍寺,是“太子佛”應化道場。
九龍禪寺
九龍禪寺(6張)
億萬年漫長歲月形成的喀斯特地質地貌,將一座無比神奇的“九龍浴佛”勝景展現在世人面前。説她無比神奇乃至舉世無雙都一點兒也不過分:九座山峯以左三右三後三順序排列,天然一把標準的“椅子”,椅子當中還端坐一小山峯,傲居主位;九座山峯個個膀大腰圓,卻盡顯忠實隨從模樣;這一切都是天然形成,獨特的、只有億萬年歲月才能造就的喀斯特地質結構,使她更具有令人歎為觀止的神奇性和不可偽造性(古時候曾經有帝王將相因為自己的某種信仰而採取“傾朝廷之力”人造景色的)。
清朝康熙年間(公元1682年),開山祖師 古 源禪師雲遊到此,發現此山結構與佛經記載之“九龍浴佛”神奇冥合(佛經記載:當年佛祖降生之際,有九龍吐水為之沐浴,世稱“九龍浴佛”或“九龍浴太子”,佛門將幼年的佛祖稱為“太子佛”)。祖師以其高超的佛法成就和獨具慧眼,感得種種不可思議神通瑞應,定義此山為“太子佛應化道場”,遂開山建寺,承傳。
解放前,國破家亡,寺院也毀於盜匪。
2004年夏天,承蒙省、縣政府相關領導聯繫邀請,貴州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崇 慈法師來到九龍山。面對一片白地、只剩下少許殘磚斷瓦的古道場遺址, 崇 慈法師發願募集十方淨資,重建如來道場。
2005年3月17日 (農曆二月初八,佛祖出家紀念日),隆重舉行九龍山寺重建奠基典禮,各級領導、信教羣眾七千餘人參加、見證。
2007年10月19日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太子佛道場全堂佛像開光典禮”隆重舉行,各級領導、諸山長老、信教羣眾七萬餘人參加、見證。
太子佛道場,是崇慈法師帶領四眾佛弟子,純粹募集十方清淨資財建設起來的莊嚴修學道場。道場以“骨氣、正氣、和氣”為家風,以“開心學佛”為宗旨,是所有嚮往清淨莊嚴、發起真實心願佛弟子們的身心家園、生命港灣!歡迎、盼望每一個在苦惱輪迴當中累了、痛了、明白了、願意回家了的眾生回家,來聽聽師父的開示、休整一下傷痕累累的身心、感受一下道場無比殊勝的清淨莊嚴。 [1] 

九龍寺地理環境

九龍山地處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縣九龍山,九座山峯以左三、右三、後三的順序排列成一把天然的大椅子,中間另有一座小山峯傲居主位,在億萬年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無聲地演繹着“九龍浴佛”的莊嚴場景。直至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開山祖師古源禪師雲遊至此,以其高超的佛法成就感得種種瑞應,定義此山乃天然的“九龍浴佛”聖地,創建了九龍寺,作為“太子佛”應化道場,已有三百多年,只是因為歷史和地理的原因,一直不為外人所熟知,寺院也於解放前毀於盜匪,片瓦無存。

九龍寺人文景觀

我們感嘆天地造化之神奇,我們讚歎開山祖師之慧眼,我們更感恩佛祖的大慈示現!更讓我們歡欣鼓舞的是,中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貴州省佛教協會副會長、貴州省政協常委上崇下慈法師受聘擔任貴州惠水九龍寺住持,於2005年3月17日(農曆二月初八)舉行了隆重的復建奠基典禮。經過兩年多的建設,九龍寺第一期工程已基本結束,並定於2007年農曆九月初九舉行盛大的開光慶典。屆時,讓人流漣忘返的九龍山勝景,金碧輝煌、精美絕倫的佛祖靈山説法大型香樟木羣雕佛像,都將展現在世人面前。“太子佛道場”將慧炬重燃,盛世重光!
今天,《太子佛道場讚歌》已經唱響,崇慈法師稟承“太子佛”欣欣向上的寓意,倡導“開心學佛”的宗旨,帶領四眾佛弟子承佛家風,續佛慧命,為正法、為道場、為眾生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願“太子佛道場”加被保佑眾生,令眾生得大吉祥,幸福安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