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針

鎖定
針灸器具。古代九種針具,即鑱針、圓針、鍉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大針
中文名
九針
外文名
nine kinds of classical needles [6] 
出    處
《黃帝內經》
類    別
中醫基礎術語

目錄

九針概念

古代九種針具,即鑱針、圓針、鍉針、鋒針、鈹針、圓利針、毫針、長針和大針。

九針解讀

出《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靈樞·九針》、《靈樞·官針》等篇均有記述,詳細記載了九針分類、名稱、形狀長度、適用範圍等等。《靈樞·官針》:“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其中圓針、鍉針用於體表按壓;鈹針用於切開排膿;其餘用於不同部位的針刺或刺血。
另外,《內經》中“九針”不僅指具體的九種針具,還被用以泛指針具,或針刺療法,或針道。如《靈樞·外揣》:“夫九針者,小之則無內,大之則無外,深不可為下,高不可為蓋,恍惚無窮,流溢無極,餘知其合於天道、人事、四時之變也,然餘願雜之毫毛,渾束為一,可乎?岐伯曰:明乎哉問也,非獨針道焉,夫治國亦然。”此處“九針”實指“針道”。《針灸聚英》卷四載有“回陽九針歌”:“啞門勞宮三陰交,湧泉太溪中脘接,環跳三里合谷並,此是回陽九針穴。”實際是恰為九個腧穴,以代表針刺療法的“九針”名之而顯其寶貴。《灸法秘傳·凡例》:“古聖用九針,失傳久矣。今人偶用者不但不諳針法,亦且不熟《明堂》,至於灸法亦然也。”此處“九針”亦謂針道。
現今,“九針”之術語已經使用不多,主要是因為針具的製作材料和技術水平的發展,以及治病方法的進步等因素,九針中部分針具已經不用,部分針具有所演變,對針具的分類方法更為科學合理。但古醫籍中有關九針的載述,對今天仍然有啓發意義,對認識針刺療法及其理論,仍具有重要意義。

九針中醫應用

九種針具的應用
1、鑱針:後人又稱箭頭針。見《靈樞·九針十二原》:“一曰鑱針,長一寸六分,……頭大末鋭,去瀉陽氣。”主要用於淺刺皮膚出血,治療頭身熱症等。又《靈樞·官針》:“病在皮膚無常處者,取以鑱針於病所、膚白勿取。”近代在此基礎上發展為皮膚針。
2、圓針:後人又稱圓頭針。《靈樞·九針十二原》:“二曰員針,長一寸六分……針如卵形,揩摩分間,不得傷肌肉,以瀉分氣。”《靈樞·官針》:“病在分肉間,取以員針於病所。”説明其針頭卵圓,用以按摩體表,治療筋肉方面的病痛。
3、鍉針:近代有稱作推針。其針體較粗大,針尖鈍圓而微尖,如黍粟一樣,長3.5寸。用於按摩經脈,按壓穴點,不入皮膚,而有導氣和血、扶正祛邪功效。《靈樞·九針十二原》“鍉針者,鋒如黍慄之鋭,主按脈勿陷,以致其氣。”《靈樞·九針論》:“鍉針,取法於黍粟之鋭,長3.5寸,主按脈取氣,令邪出。”《靈樞·官針》:“病在脈,少氣當補之者,取以鍉針於井滎分輸。”可用於虛證、疼痛證。
4、鋒針:亦稱三稜針。《靈樞·九針論》:“鋒針,取法於絮針。筩其身,鋒其末,長一寸六分,主癰熱出血。”又《靈樞·九針十二原》:“鋒針者,刃三隅,以發痼疾。”是一種體呈圓柱,針尖鋒利,三面有刃的針具。用於淺刺出血,治療熱病、癰腫及經絡痼痹等疾患。
5、鈹針:亦稱針、鈹刀、劍針。《靈樞·九針論》:“鈹針,取法於劍鋒,廣二分半,長四寸,主大癰膿,兩熱爭者也。”《靈樞·九針十二原》:“鈹針者,末為劍峯,以取大膿。”其針形如寶劍,針尖如劍鋒,兩面有刃,長四寸,寬二分半。主治癰疽膿瘍,可以切開排膿放血。
6、圓利針:《靈樞·九針十二原》:“六曰員利針,長一寸六分……大(尖)如氂,且員且鋭,中身微大,以取暴氣。”是一種針體細小而尖微大圓利的針具,適於刺癰腫痹症。
7、毫針:《靈樞·九針十二原》:“毫針者,尖如蚊虻喙,靜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養,以取痛痹”。古制毫針長1.6寸(一説3.6寸),尖細如蚊虻之喙,用於治療邪客經絡所致痛痹等疾患。現代臨牀中應用的毫針為不鏽鋼製造,規格有0.5寸、1寸、1.5寸、2寸、3寸、4寸等數型,粗細規格為26、28、30、32號,號碼小者細,26號以上者稱巨針,4寸長以上者稱芒針。毫針是針灸臨牀中最普遍應用的針具。
8、長針:又名環跳針。《靈樞·九針論》:“長針,取法於綦針,長七寸,主取深邪遠痹者也。”《靈樞·九針十二原》:“長針者,鋒利身薄,可以取遠痹。”其針身長,針尖鋒利,而針身細薄,摹仿綦針的式樣製成,長七寸。現代所用芒針類此。主治邪氣深着,日久不愈的痹症。
9、大針:《靈樞·九針十二原》:“九曰大針,長四寸……尖如梃,其鋒微員,以寫機關之水也。”《黃帝內經太素》卷二十一楊上善注:“梃,當為筵,小破竹也。”意指針身粗如竹筵。又《靈樞·官針》:“病水腫不能通關節者,取以大針。”古代多用於關節水腫。後人將此針於火上燒紅後刺病,稱火針。《針灸聚英》卷三:“火針,以火燒之可用,即九針中之大針是也。”《針灸大成》卷四即將大針將作“火針,一名燔針。”近人有應用巨針,與大針相類。
[1-5] 
參考資料
  • 1.    李經緯.《簡明中醫辭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年3月
  • 2.    袁鍾、圖婭、彭澤幫、艾景錄.《中醫辭海》: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年
  • 3.    李經緯、餘瀛鰲、蔡景峯、張志斌、區永欣、鄧鐵濤、歐明.《中醫大辭典》:人民衞生出版社,1995年5月
  • 4.    高希言.《中國針灸辭典》: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年11月
  • 5.    趙京生.《針灸關鍵概念術語考論》:人民衞生出版社,2002年3月
  • 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針灸學通用術語:GB/T 30232-2013[S].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