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進十連環

鎖定
九進十連環,是清朝軍隊鳥槍運用的一種標準戰術,由多排鳥槍士兵依次開火和裝填,形成持續火力的戰術。
中文名
九進十連環
類    別
軍隊戰術
時    期
清朝
相關文獻
《清史稿志一百十四》

九進十連環名詞解釋

清朝,每年的農曆10月15日,八旗的士兵都要聚集到北京仰山村進行操練,操練的陣勢就是“九進十連環”。 據《清史稿志一百十四》的記載, “九進十連環”是一種依次開火形成持續火力的火器戰術。操練時放炮,一方面是助聲威,另一方面是操練中的一項內容。
據記載,“九進十連環”的陣勢,在平定噶爾丹烏蘭布通之戰中,曾經大顯神威,維護了祖國西陲的安定,也對現代中國的版圖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具體陣法:八旗官兵槍炮按旗排為三隊,第一隊以漢軍火器營鳥槍步軍居中,炮位排列左右,滿洲軍火器營鳥槍馬軍列於炮位兩頭,第二隊以前鋒兵居中,八旗護軍續列兩頭,第三隊排列八旗護軍,兩翼則設立應援兵。
步軍舉鹿角大炮,眾兵齊進,鳴金而止,齊發槍炮一次,如此九進至十次,連發大炮。火器營馬步軍循環連發鳥槍,略無間斷,其聲震地。此即所謂“九進十連環”,大陣先整體前進,每前進17米便槍炮齊射一輪,如此重複九次,第十次時火炮連續發射,鳥槍兵進行原地輪射,保持火力不間斷。在第七次齊射時,滿洲火器營的火炮會停止射擊,轉為馬匹馱載隨行。
第十次的連環射擊在鳴金三聲之後停止,緊接着鹿角陣線會分出八個缺口。藤牌兵從缺口出陣操演刀牌,模擬近戰肉搏。在進一步打擊敵人陣線的同時,掩護從鹿角後出來並跟進的鳥槍兵。藤牌兵操演完畢,鳥槍兵則展開徐進式的輪射,即每一排射擊完畢不再退向陣後,而是保持在前,後排再邁出到前排的前方射擊。這種作戰方式應該更適用於追擊已經在鬆動、敗退的敵軍。
鳥槍兵的輪射結束後,前鋒營、護軍營、驍騎營的騎兵才出動,演練包抄、衝擊敵軍。當然,大閲的演練只是在能保持進攻的情境下,實戰中騎兵的作用就不僅僅是在槍炮打完後出來遛一下。他們的機動任務還包括應對敵軍主動進攻的情況,以及在火器兵推進時進行側翼掩護,或者與火器兵在敵人的側翼同時展開攻勢。

九進十連環相關文獻

《清史稿志一百十四》 [1]  中有相應的記載。
(康熙)十九年,定每年演放紅衣大炮之期。二十八年,定演炮之制。每年九月朔,八旗各運大炮十位至盧溝橋西,設槍營、炮營各一,都統率參領、佐領、散秩官、驍騎炮手鹹往。工部修炮車,治火藥。日演百出,及進步連環槍炮。越十日開操。太常寺奏簡都統承祭,兵部奏簡兵部大臣驗操。各旗演炮十出,記中的之數。即於炮場合隊操演,嚴鼓而進,鳴金而止,槍炮均演九進十連環,鳴螺收陣還營。三十年,定春操之制。每旗出炮十位,火器營兵千五百名。漢軍每旗出炮十位,鳥槍兵千五百名。每佐領下之護軍鳥槍兵、護軍驍騎,每參領下之散秩官、驍騎校,及前鋒參領、護軍參領侍衞等,更番以從。既成列,演放鳥槍,鳴螺進兵,至所指處,分兵殿後而歸。五十年,定火器營合操陣式。八旗炮兵、鳥槍兵,護軍驍騎,分立十六營。中列鑲黃、正黃二旗,次六旗,按左右翼列隊,將台在中,兩翼各建令纛為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