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翅豆蔻

(中藥)

鎖定
九翅豆蔻,中藥名。為姜科植物九翅豆蔻Amomum maximum Roxb.的果實或根。九翅豆蔻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和西藏等地。具有温中止痛,開胃消食之功效。常用於脘腹冷痛,腹脹,不思飲食,噯腐吞酸。
中文學名
九翅豆蔻
別    稱
紅蔻、假砂仁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百合綱
姜目
姜科
豆蔻屬
九翅豆蔻
分佈區域
廣東、廣西、雲南、西藏
採收時間
果實將成熟時採收
用    量
內服:煎湯,果實2-6g,根6-15g
毒    性
無毒

九翅豆蔻入藥部位

果實或根。

九翅豆蔻性味

味辛,性温。

九翅豆蔻歸經

入脾、胃二經。

九翅豆蔻功效

温中止痛,開胃消食。

九翅豆蔻主治

用於脘腹冷痛,腹脹,不思飲食,噯腐吞酸。

九翅豆蔻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果實2-6g,根6-15g。

九翅豆蔻炮製

採集加工:果實將成熟時採收,烘乾。

九翅豆蔻形態特徵

九翅豆蔻:多年生常綠草本,高2-3m,莖叢生。植株下部葉無柄或近於無柄,中部和上部葉的葉柄長1-8cm;葉舌2裂,長圓形,長1.2-2cm,被稀疏白色柔毛,葉舌邊緣幹膜質,淡黃綠色。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形,長30-90cm,寬10-20cm,先端尾尖,基部漸狹,下延,葉上面無毛,下面及葉柄均被白綠色柔毛。穗狀花序近圓球形,直徑約5cm,鱗片卵形;苞片淡褐色,早落,長2-2.5cm,被短柔毛;花萼管長約2.3cm,膜質,管內具淡紫紅色斑紋,裂齒3,披針形,長約5mm;花冠白色,花冠管較萼管稍長,裂片長圓形;唇瓣卵圓形,長約3.5cm,全緣,先端稍反捲,白色,中脈兩側黃色,基部兩側有紅色條紋;花絲短,花葯線形,長約1cm,藥隔附屬體半月形,淡黃色,先端稍向內卷;柱頭具緣毛。蒴果卵圓形,長2.5-3cm,寬1.8-2.5cm,成熟時紫綠色,3裂,果皮具明顯的九翅,被稀疏的白色短柔毛,翅上更為密集,先端具殘存的宿萼。種子多數。花期5-6月,果期6-8月。
九翅豆蔻
九翅豆蔻(2張)

九翅豆蔻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50-800m的林中溪邊陰濕處。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和西藏等地。

九翅豆蔻鑑別

藥材性狀:果實呈卵圓形或橢圓形,略向一側彎曲。果皮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具明顯九條翅,被稀疏白色短柔毛,除果翅外,可見明顯的縱走稜線。果皮較薄,經壓後易沿稜處開裂,內表面黃色。中軸胎座,3室。種子團呈卵圓形或圓錐形,一端較尖長,每室有種子團2-12粒。種子不規則形,略扁,表面褐色、深棕色或淺棕色。氣香,味辛涼。

九翅豆蔻相關論述

《西雙版納傣藥志》:“主治腹脹、腹痛、消化不良。”
[1-2]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冉先德主編;徐扣根,任超,侯獻平副主編.《中華藥海 下 第1冊 全新修訂經典版》:哈爾濱出版社,199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