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江彈腔

鎖定
九江彈腔是江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屬於贛劇支派之一。清道光年間,南昌高腔、亂彈合演之贛劇班社向贛北發展,在德安、星子紮根,後以星子為主要活動基地,流行於星子、九江、德安一帶。主要聲腔為二凡、西皮,兼有青陽腔及民間小曲。
中文名
九江彈腔
概    述
江西省的傳統戲曲劇種
特    色
腳色分十行,其中生行佔
保    持
報台
分    佈
湖口縣

目錄

九江彈腔名稱

九江彈腔 九江彈腔
九江彈腔

九江彈腔歷史發展

九江市湖口縣,湖口彈腔是江西三大聲腔(高腔、崑腔、彈腔)之一。始於明末,盛於清朝。隨着明朝贛商的崛起,中國經濟重心逐步南移,湖口有上通川渝、下達寧滬的長江,有連五河、接十四溪的鄱陽湖,憑這一江一湖古代交通大動脈之便利,使湖口縣城成為古瓷之路和茶葉之路的重要的商品聚散地和中轉站;借地處楚頭吳尾的地理優勢,吳之亂彈與楚之皮黃腔由此交融,經過與本地方言、民歌和戲曲元素的結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湖口彈腔。為其他劇種樂器的豐富提供了標本,對漢劇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是吳楚文化、儒家文化碰撞與融合在戲曲領域的結晶。至明末,湖口彈腔已初具雛形。 [1] 

九江彈腔特色

腳色分十行,其中生行佔五個,老旦不作正行當。劇目多系整本袍帶戲,集中於三國、隋、唐、宋等朝代。表演古老簡樸,仍保持“報台”、“登二場”等傳統演出方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