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月十日即事

鎖定
《九月十日即事》是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借菊花的遭遇,抒發作者對菊花的惋惜之情,實際上是借菊花聯想自己遭饞出京流放夜郎的不幸。詩的前兩句説重陽剛登高完畢,小重陽又再來飲酒賞菊;後兩句感嘆菊花命苦,遇到兩次重陽,遭到兩次採摘。全詩語言雖平淡,意藴卻深遠。
作品名稱
九月十日即事
作    者
李白
創作年代
盛唐
出    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五言絕句

九月十日即事作品原文

九月十日即事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1] 

九月十日即事註釋譯文

九月十日即事詞句註釋

⑴即事:以眼前事物為題材之詩,稱即事。
⑵登高:古時有在重陽節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
⑶更:再。舉觴(shāng):舉杯。觴,古代喝酒用的器具。
⑷何太苦:菊花兩遇宴飲。兩遭採掇,故而言太苦。何,為何,為什麼。
⑸遭此兩重陽:古時重陽節有采菊宴賞的習俗。重陽後一日宴賞為小重陽。菊花兩遇飲宴,兩遭採擷,故有遭此兩重陽之言。《歲時廣記》卷三五引《歲時雜記》:“都城士庶,多於重九後一日再集宴賞,號小重陽。” [2-3]  [4] 

九月十日即事白話譯文

昨天已經登高採菊宴飲,今天又在這裏舉起酒杯。
菊花在世為何這樣受苦,遭遇雙重陽採摘的傷悲? [3]  [4] 

九月十日即事創作背景

此詩當為李白在當塗(今屬安徽)龍山登高時所作,時在唐代宗寶應元年(762)秋重陽節後一日,作者已於前一日登過一次龍山,並作了首《九日龍山飲》。此次屬於第二次登上龍山宴賞,故作者感嘆菊花連續兩天遭到採摘,聯想到自己兩入長安,都遭到政治上的重創,故而有此詩之言。 [5-6] 

九月十日即事作品鑑賞

九月十日即事整體賞析

唐宋時期,九月十日被稱為“小重陽”,詩人從這一角度入手,説菊花在大小重陽兩天內連續遇到人們的登高、宴飲,兩次遭到採擷,所以有“太苦”的抱怨之言。詩人兩度登高飲酒,正見其愁懷之難以排解。作者以醉澆愁,朦朧中,彷彿看到菊花也在嘲笑他這個朝廷“逐臣”,於是他痛苦地發出菊花為什麼要遭到“兩重陽”重創的嘆問。
對於賞菊的人們來説,重陽節的歡樂情緒言猶未盡,所以九月十日還要繼續宴飲;但菊花作為一種生命的個體,卻要忍受兩遭採擷之苦。從這裏也可以見出詩人心思細膩,在歡樂祥和的氣氛中,對大量採摘菊花的行為感到不安。詩人以其極為敏感、幽微的靈秀之心,站在菊花的立場上,發現了這一詩意的空間。實際上,詩人是借菊花之苦來寄託自己內心的極度苦悶。借嘆菊花,而感慨自己被饞離京、流放夜郎的坎坷與不幸,正見其愁懷難以排解。
《九月十日即事》語雖平淡,內涵卻十分深沉。郭沫若李白與杜甫》認為,從這首詩看,李白和杜甫“詩的格調情趣完全相同,把李白豪邁之氣差不多洗脱乾淨了。簡單二十個字,不僅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兩次大蹭蹬的——賜金還山與長流夜郎。花遭兩次重陽,人遭兩次重傷。語甚平淡,而意卻深遠,好像在對自己唱安眠歌了”。此詩主要表現了詩人一生屢遭挫敗和打擊,而在節日裏所引發的憂傷情緒。 [7-8] 

九月十日即事名家點評

清代王琦李太白文集》注:“菊以兩遇宴飲,兩遭採掇,故有太苦之言。” [6] 

九月十日即事作者簡介

李白像 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説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峯。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9] 
參考資料
  • 1.    彭定求 等.全唐詩(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19
  • 2.    張一南 編校.李白集[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21:199
  • 3.    鄭京.唐五代詠菊詩詞選[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9:57-58
  • 4.    詹福瑞 等.李白詩全譯[M].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761
  • 5.    張厚餘.太白詩傳 (下)[M].長春:長春人民出版社,2005:273
  • 6.    管士光.李白詩集新注[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442-443
  • 7.    林莽.李白詩詞選[M].合肥:黃山書社,2007:121
  • 8.    張廣智.詩詠重陽與重陽詩歌中的上蔡[C].駐馬店市天中文化研究會年會,2013:199-206
  • 9.    夏徵農 等.辭海(縮印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