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鎖定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是宋代詩人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該詩先寫從軍南鄭以前的詩歌的特點,再寫從軍南鄭後詩境的改變,最後感嘆自己的經驗未必被他人理解。詩人總結創作經驗、回顧創作歷程,並由此得出:詩歌來源於生活,詩才、詩藝也只有在表現生活、反映現實的創作活動中才能獲得。
作品名稱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作    者
陸游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出處
劍南詩稿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作品原文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我昔學詩未有得,殘餘未免從人乞。
力孱氣餒心自知1,妄取虛名有慚色。
四十從戎駐南鄭2,酣宴軍中夜連日。
打球築場一千步3,閲馬列廄三萬匹4
華燈縱博聲滿樓5,寶釵豔舞光照席。
琵琶弦急冰雹亂6,羯鼓手勻風雨疾7
詩家三昧忽見前8,屈賈在眼元歷歷9
天機雲錦用在我10,翦裁妙處非刀尺11
世間才傑固不乏,秋毫未合天地隔12
放翁老死何足論13,廣陵散絕還堪惜14 [1]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註釋譯文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詞句註釋

  1. 力孱(chán):力量薄弱。氣餒:喪氣。
  2. 四十:作者從軍漢中那年四十八歲,此處是舉其整數。從戎:參軍。南鄭:即漢中,今屬陝西。
  3. 打球築場:為了打球修築的場地。
  4. 閲:檢閲。列廄:軍營中的一系列馬廄。
  5. 華燈:光華燦爛的燈。縱博:盡情地賭博。
  6. “琵琶”句:彈奏琵琶的聲音如同下冰雹。弦急,表明琵琶聲的響亮。冰雹亂,形容絃聲並顯示彈者非一人。
  7. 羯(jié)鼓:形狀如桶,兩頭均可打擊的一種鼓,因出於羯族(古時匈奴的一個部族),故名。手勻,表明鼓手的熟練。風雨疾,形容鼓的聲音快如風雨,也顯示擊鼓者並非一人。
  8. 詩家三昧:作詩的訣竅。三昧,佛經語,訣竅。忽見前:忽然明白,如在眼前。
  9. 屈賈:屈原與賈誼。屈原,戰國時大詩人;賈誼,西漢初年的文學家。屈、賈二人都是辭賦大家,故常常並稱。元:同“原”,原來,本來。歷歷:很清楚的樣子。
  10. 天機雲錦:古代神話傳説中天上織女所用的織機,和她織成的上有云彩的錦緞。這裏用以比喻詩人的才思和詞藻。用在我:為我所用。
  11. “剪裁”句:是説作詩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全憑運用之妙。刀尺,比喻簡單的標準和規律。
  12. “世間”二句:是説世間有才華的人本來不少,但成功者不多,這是因為許多人沒有掌握寫詩的訣竅,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如天地之隔。秋毫,本指秋天鳥獸換毛時所生的細毛,後用以比喻細微的東西。
  13. 放翁:陸游的號。
  14. 廣陵散:古琴曲名。三國時魏國的嵇康得異人傳授此曲,後來嵇(jī)康被司馬昭殺害,臨刑時索要琴來彈奏此曲,彈完嘆息道:“廣陵散從茲絕矣!”後世因稱技藝失傳為“廣陵散絕”。 [1]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白話譯文

早先我學着寫詩沒有真切的心得、體驗,不免在前輩大家那裏乞討零碎潤飾我的詩篇;
我內心明白寫的詩筆力弱、內容淺,缺乏詩情畫意,詩名雖大難副其實使我羞慚汗顏。
到了四十八歲我隨軍駐守在南鄭,曾經在軍中夜以繼日、舒暢安適地盡情歡宴。
修築起一千步的球場用它來打球、習武,巡視那成萬匹戰馬在排排馬棚裏首昂蹄踐;
華燈亮,忘情博,喝彩聲灌滿了整座樓面,美女豔,歌舞歡,流光溢彩輝映着我們的盛筵;
琵琶彈起侷促的樂聲像冰雹撞擊亂飛,羯鼓打出猛烈的鼓點像急風暴雨迴旋。
呵!作詩的訣竅突然間被我領悟發現,屈原、賈誼的境界原來清清楚楚地出現在眼前!
要寫出像織女雲錦般精美的詩篇全在自己,生活素材的巧妙構思絕非單憑尺量刀剪。
人世間傑出的詩人本來有萬萬千千,但生活體驗偌差毫絲便如地隔天懸
我陸放翁總會老死那又算得了什麼,要是詩學的真諦像《廣陵散》那樣失傳才真叫人遺恨綿綿! [2]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創作背景

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當時詩人六十八歲。陸游閒居家鄉山陰,九月一日夜讀自編的《劍南詩稿》,這部詩稿是詩人於淳熙十四年(1187年)在嚴州任上所編,雖然成編頗有時日,但想起18歲開始踏入詩歌創作領域,50年來寫下的數以千計的詩歌,詩人感慨萬千,走筆寫下了這首長篇詩論。 [3]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作品鑑賞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文學賞析

起四句為第一段,寫從軍南鄭以前的詩歌。起句“學詩未有得”,是説缺乏自得之妙,還未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第二句,申明“未有得”的表現是還不免要“乞人殘餘”,意思是還要在別人的詩作中討生活,向別人取材,向別人學技巧。三四句説當時在創作上雖然已“妄取”一點“虛名”,但對詩筆“力孱氣餒”,未造雄勁,還有“自知”之明,回顧不免慚愧。這一段是自謙之詞,為説明下段詩歌轉變的重要性作鋪墊,事實上詩人這時期已經有不少雄勁的作品。這段敍述中帶議論,節奏較為平緩,但語言緊湊、精煉。
中間十二句為第二段,寫從軍南鄭後詩境的改變,是全詩的重點。這段以具體的描寫為主,筆調急劇轉向壯麗,是古代論詩作品的一段極為出色的描寫。段中起結兩聯用散句,其餘三聯全用對偶。“四十”兩句承上轉接,為下文總冒。陸游入南鄭王炎宣撫使幕時是四十八歲,為期不滿一年,時間段,卻成為他生活中最樂於回憶的一段。“四十”歲是舉整數;軍中連日盛筵帶有誇張,與其志趣密切相關。“打球”一聯寫校場、球場的廣闊,檢閲時兵馬的眾多。這一聯是寫室外的講武、閲兵,寫白天。“華燈”一聯則是寫軍幕中晚上的“博弈”、歌舞;以“華燈”與“光照席”、“聲滿樓”寫場面,以“寶釵豔舞”寫人物,極為壯麗。“琵琶”一聯寫樂聲和鼓聲,也是寫晚上,承上歌舞而來。這一聯比喻恰切,形象生動,也寫得很有氣勢。
最後四句為第三段,感嘆自己的經驗未必被他人理解,從描寫轉向議論和抒情。他指出自己的實踐體會,還未必為其他“才傑”所認識,如果對於生活和創作的關係,認識上有“秋毫”偏差,其效果的想去可能會有“天地隔”之遠;又説自己雖無補於世,死不足惜,但這點體會不傳達給他人,就像魏末嵇康被殺之前,他彈奏器《廣陵散》琴曲,成為世間絕調那樣可惜。這裏對自己經驗體會的大力肯定,以感慨語氣出之,感情轉向深沉,語言也極為精練。
全詩以誇張手法,出色地再現當年軍中生活的場景,以當年軍中生活場景來闡明詩歌創作的經驗和規律。理在事中,轉接突兀而法度嚴密,是闡明生活與創作關係極有説服力,極有藝術感染力的不可多得之作。 [4]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名家點評

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教研室教師張敏傑《陸游》:“此詩大量用典用事,辭藻華麗,但詩意曉暢明白,無板滯生澀之感,從中可以看出作者駕馭語言的深厚功力。” [5] 

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宋代愛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尤以詩的成就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稱,不僅成為南宋一代詩壇領袖,而且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詩9300多首,是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內容極為豐富,抒發政治抱負,反映人民疾苦,風格雄渾豪放;抒寫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詞作量不如詩篇巨大,但和詩同樣貫穿了氣吞殘虜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傳世。 [6] 
參考資料
  • 1.    劉揚忠.陸游詩詞選評:三秦出版社,2008:136-138
  • 2.    張永鑫,劉桂秋.陸游詩詞選譯:巴蜀書社,1990:181-183
  • 3.    樂雲.唐宋詩鑑賞全典:崇文書局,2011年:1122
  • 4.    陳祥耀.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982-984
  • 5.    張敏傑.陸游:五洲傳播出版社,2006:87
  • 6.    霍松林 等.宋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