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曲巷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境內道路)

鎖定
九曲巷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區的一處鄰近海水的地區,因小巷多且曲折而得名。
中文名
九曲巷
地    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區
來    源
因小巷多且曲折而得名

九曲巷北海歷史

清朝道光年以前,北海市區(指老街區)是一塊正被開墾的處女地。北面是一片美麗的海灘,還有一個與海灘平行的狹長小半島(即外沙),它與陸地一衣帶水,形成了一個最宜於漁船避風的天然內港。由於北海温和的氣候和優良的自然環境,吸引不少廣東、廣西、福建的漁民和合浦一帶的土著居民,他們紛紛到這裏謀生。當時外沙東端入口處的南岸(即今外沙橋南岸),成了漁民和岸上人們買賣魚貨和生活用品的貿易點,它位於與海灘相距約100米的一條“沙脊”的西端。最初,人們在這裏建造一些極其簡陋的毫無規則的低矮平房。那鱗次櫛比、參差不齊的民房的延伸,形成了一些逶迤小巷。其中有一條巷很特別,只有1米左右寬,從寮棚和平房區通往外沙橋南岸的三婆廟每走三五步便要一拐彎,但誰也數不准它有多少個彎曲,於是人們便以一位數量最大的數值“九”,給它起了個形象的巷名——九曲巷。顧名思義,其貌可知。因其獨特的彎曲而成為北海一條出名的小巷。

九曲巷歷史文化

由於到北海謀生的人越來越多,道光年間(1821——1850),九曲巷一帶的民房不斷增加,於是沿着長達1公里多的“沙脊”,建造了北海第一條具有規劃色彩的街道——沙脊街,儘管此街是一條只有近2米寬的石條路,卻是北海早期的經濟、文化中心。著名的廣州會館就建在此街。以後北海商業不斷髮展,便興建大西街、昇平街、東安街(均是今珠海西路的前身)和舊魚街、舊米巷等一系列大街小巷。九曲巷還是位居榜首的。
在北海被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九曲巷漸漸成為下層市民吹、嫖、賭、飲的地方,又因妓女多在此處活動而成了妓寨的代名詞,這是九曲巷出名的另一個原因。
1988年文物普查時,在“廣仁社”(廣州會館的附屬慈善機構。舊址在九曲巷西面不遠處的鹽倉路)附近立有一塊刻有“北海”二字的地界碑,印證九曲巷一帶是北海最早的市區區域。

九曲巷沙脊街

沙脊街是北海歷史上的第一街,是市區最古老的街道。而九曲巷的歷史比沙脊街更為古老。對於500年前古裏寨(北海的前稱)的發展史來説,其發展的歷程是先有南澫,後有高德,繼而有北海和地角;而對於只有近200年曆史的北海市區來説,則是先有九曲巷,後有沙脊街,繼而有後街(中山路的前身)和大街(珠海路的前身)。九曲巷在其形成之初及後來的一段歷史時期,沒有得到北海官方的命名,它是當時此巷的居民不約而同叫出來的。在清末出版的《北海雜錄》所附的北海市區有史以來的第一張地圖中,也沒有“九曲巷”這個巷名。只有於解放後在九曲巷原址建成新的樓羣以後,才有官方正式命名的巷名:民建一巷和民建二巷。九曲巷雖然經歷了百年的鉅變,但老北海不會因此而忘卻這一古老的巷名。
狹窄“九曲巷”,宛若“一線天”。 狹窄“九曲巷”,宛若“一線天”。
九曲巷老照片。 九曲巷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