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峯摩崖

鎖定
九峯摩崖位於武漢市洪山區九峯鄉九峯山。明洪武三十年(1398年),九峯寺高僧無念禪師的高徒勝學和尚在寺後崖壁上開龕,將朱元璋御賜的詩文辭章刻其上,是為“御製諭僧無念”石刻。
中文名
九峯摩崖
別    名
御製諭僧無念
位    置
武漢市洪山區九峯鄉九峯山
篆刻時間
1398年

目錄

九峯摩崖概況

永樂三年(1405年),無念去世後,其弟子又在“諭僧無念”石刻左方數公尺處開石刻其像以為紀念。朱元璋御製詩文“諭僧無念”石刻,龕高160釐米,寬97釐米,正書30行計930字(已脱落30餘字)。正上方豪書“御製”二字,正文首段文字記述了明太祖朱元璋召見無念禪師的經過,後面有詩五首,即《題僧無念九歲出家》、《舟歸武昌》、《武昌歸隱》、《懷僧無念特賜松實詩》、《賜僧無念詩》(參見本志《附錄》),刻字周圍攜刻騰龍祥雲裝飾花邊,十分莊嚴華麗。無念禪師刻像,神態安詳,目視前方,腳著草履,正襟端坐於石座上,左上方刻有一詩云:“空有空無得正因,其中妙用是源真,本師住世無人敬,現滅應須假幻身”。右上方刻“武昌九峯無念學禪師象”字樣。九峯山摩崖對武漢地區佛教史,對朱元璋的佛教思想及治世態度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九峯摩崖是武漢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九峯摩崖發展歷史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第六子朱禎為楚王,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禎長成,就藩武昌。
在其母馬皇后去世後,朱禎糾合荊湖緇流(僧人)千餘人,為馬皇后做“超度大會”,並在九峯山建築寺廟,安頓超度大會中所結識的高僧無念禪師。
通過多次做佛事,無念禪師甚得朱禎歡心,於是朱禎將無念推薦給父皇朱元璋,受到朱元璋的厚待。無念回武昌時,帶回朱元璋御賜寺額“九峯正覺禪寺”和詩文。
明洪武三十年(1399年),無念高徒勝學在獅子峯前石崖上開龕,銘勒無念所得御賜詩,即為現今看到的“御製諭僧無念”石刻。石刻高1.6米,寬0.97米,正書30行,930字(已剝落30餘字)。正上方“御製”為篆書,餘皆楷書。首段記述明太祖召見無念的經過,後面刻詩五首:《題僧無念九歲出家》、《舟歸武昌》、《武昌歸隱》、《懷贈無念特賜松實詩》、《賜僧無念詩》。其中《懷贈無念特賜松實詩》之序,表露出朱元璋“艱於治化”的焦慮,欲借“大覺金仙之道飛”,“不教而化,不治而不亂”,達到一統天下、長治久安的目的。石刻周圍刻九龍騰躍、祥雲漫卷圖案。無念禪師圓寂後,其弟子又在石刻的左上方開一龕刻無念禪師圖像。無念禪師刻像神態安詳,目視前方,腳著草履,正襟端坐於石座之上。左上方題詩云:“空有空無是正因,其中妙用是原真。本師住寺無人敬,現來應須假幻身。”右上方刻“武昌九峯山無念學禪師口像”字樣。
上述“御製諭僧無念”石刻及無念禪師雕像,即今之九峯摩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