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宮旋轉十二樁法

(武當太乙五行拳)

鎖定
武當道教養生術源於道家。道家養壽,講“。”以自然之道,養自然之身,從而增強生命活力。
因為整套動作可單式演練,不拘場合地點,也可串連一套演練,不求時間長短,同時動作不多、方法簡單,所以易學易練。“九宮旋轉十二法”的主要動作特徵是:有上有下,活動全身;有動有靜,動靜兼修;有內有外,形神合一;有意有氣,精氣流通。其功效具有強心、養肝、補肺、固腎、益腦、調氣、煉性、怡情等養生保健作用。因此,長期練養則使人氣滯得行,血瘀得通,神散得聚,精失得還,從而達到除病健身,益壽延年之目的。九宮旋轉十二樁法既是武當太乙五行拳(古稱“太乙五行檎撲二十三式”)的基本功,也是一套可以獨立練習的套路。是道士(特別是武當傳人)修煉生活中的一種簡易功法。特點與“大乙五行擒撲二十三式”相同,講究“腰隨胯轉,周身松活,形意相隨,呼吸自然”,要求“兩手如環抱,腳走括號式,動如蛇之行,柔似蠶作繭”。學好這套基礎動功,再練“太乙五行二十三式”,則可輕車熟路,水到渠成。
中文名
九宮旋轉十二樁法
從    屬
武當太乙五行拳
講    究
道法自然
要    求
有上有下,活動全身;有動有靜等
目    的
益腦、調氣、煉性、怡情等
功    效
氣滯得行,血瘀得通,神散得聚

九宮旋轉十二樁法基本動作

1、手型:①八字掌:五指微屈,拇指外展,其餘四指自然靠近,虎口要園,形如八字。②劈空掌(扣指掌):拇指屈扣,其餘四指伸直併攏。③虎爪掌(虎掌):拇指外展彎曲,其餘四指併攏,使第二、三節指骨彎屈,但不得屈攏。
2、手法:①劈掌:由上向下或由下向斜上方側掌劈擊,勁貫掌外沿。
②戳掌:劈掌由屈到伸,直腕向前頂擊,勁貫指尖。③按掌:由上向下按,手心朝下,勁貫掌心。④插掌:劈掌由屈到伸,直腕向下或斜下插,勁貫指尖。⑤砍掌:仰掌或俯掌,由右向左或由左向右模擊,勁貫掌外沿。
⑥纏手:以腕關節為軸,手掌由裏向上、向外、向下纏繞,同時前臂外旋使虎口朝上封閉;或手掌由裏向下、向外、向上纏繞,同時前劈內旋使掌心朝下封閉。
⑦ 擒撲手:以手擒肩扛,由上向前下方撲按摔出。⑧靠肘:臂略屈內旋上舉向後靠壓,手心朝外,勁貫肘尖。各種手法的變換都要劃弧走園路線,同時前臂做相應旋轉,腕部要松活,講究兩手(臂)屈如環抱式。要注意手法與步法,身法等動作的協調配合。
3、步型①虎步襠(馬步):兩腳左右開立,腳尖微向內扣,相距同肩寬,兩足跟與兩肘尖(以屈肘貼助為準)上下相對,屜膝略蹲(膝至胯約成45度斜面)。②熊步襠(弓步);前腳微內扣,全腳着地,屈膝略蹲(膝至胯約成45度斜面)。膝部與腳尖垂直;另一腳在後自然挺膝蹬直,腳尖內扣斜向前方,全腳着地。③獅步襠(撲步):一腳屈膝全蹲,大腿和小腿相貼,臀部接近小腿,全腳着地,膝與腳尖稍向外盡;另一腿挺膝伸直接近地面,全腳着地,腳尖內扣。④鴉雀襠(虛步):後腳斜向前,屈膝略蹲膝至胯約成45度斜面,全腳着地;前腿自然挺膝伸直,腳尖內扣,全腳着地。⑤ 含雞檔(丁步):兩腿略蹲或半蹲併攏,一腳全腳着地支撐,另一腳以腳尖在支撐腳內側點地,相距約一拳。
⑧ 歇步:兩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腳全腳着地,腳尖外展;後腳腳肩離地,臀部坐於小腿上,接近腳跟。。⑦橫襠步:兩腳左右開立,約同弓步寬,全腳着地,兩腳尖微向內扣,一腿屈膝略蹲(膝至胯約成:45度斜面),另一腿自然挺膝伸直。⑧獨立步:支撐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在身前或體側屈膝提起,高於胯平,腳尖自然下垂。
4、步法①上步:後腳向前邁步,或一腳原地向前邁半步或一步。②進步:兩腳連續向前各邁一步。
③ 退步:前腳後退一步;④擺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外擺,與後腳成八字。⑤扣步:上步落地時腳尖內扣,與後腳成八字。⑥插步:一腳從支撐腳後叉過橫落,兩腿靠近。⑦跪步:一腿屈膝下蹲;另一腿跪地使膝部接近地面(不得貼地),腳跟離地,前腳掌着地,臀部坐於跪地腿的小腿上面⑧碾步:腳跟做軸—腳尖外展或內扣;或以腳前掌做軸,腳跟外展或內轉。各種步法的轉換,無論前進後退變換時,都應虛實分明,輕靈穩健。邁步要求腳走括弧式路線,落步除擺步以腳跟先着、地外,其它步法均以腳前掌先着地,但不可重滯突然。兩腳縱向和橫向距離要適當,腳掌和腳跟碾轉要合度。注意膝部要松活自然。
5、腿法:①蹬腿:支撐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蹬出,腿伸直,腳尖上勾,勁貫腳跟,腳高過腰。②踹腿:支撐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屈膝提起蹦出,腿伸直,腳尖勾起內扣或外擺勁貫腳底。高踹與腰平,低踹與膝平。③鏟腿:要求同踹腿,惟腳掌朝下,腳尖內扣,勁貫腳外側。 ④撩踢:支撐腿直立或微屈。另一腿在身後屈膝使小腿向裏側撩起,腳底朝上,腳面繃平,勁貫前腳掌。

九宮旋轉十二樁法功法名稱

1、太極陰陽魚
2、泥丸旋天掌
3、黃庭轉地掌
4、混元乾坤掌
5、九霄追魂掌
6、地淵還魄掌
7、玄冥分水掌
8、神光集火掌
9、逍遙遮日掌
10、空靈摟月掌
11、顧盼追風掌
12、盤旋撥雲掌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