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子坡聞鷓鴣

鎖定
《九子坡聞鷓鴣》是唐代詩人李羣玉的一首七言律詩,共八句五十六個字,通過對聽到的啼叫的鷓鴣的描寫,表達了旅人的哀愁和對於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作品名稱
九子坡聞鷓鴣
作    者
李羣玉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七言古詩

九子坡聞鷓鴣作品原文

九子坡聞鷓鴣
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人行。
正穿詰曲崎嶇路,更聽鈎輈格磔聲。
曾泊桂江深岸雨,亦於梅嶺阻歸程。
此時為爾腸千斷,乞放今宵白髮生。

九子坡聞鷓鴣作品賞析

詩中的鷓鴣聲,讓旅人聯想到旅途的艱險遙遠,因此哀愁起來。可見,“鷓鴣聲”是旅人哀愁的源頭,“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宋·辛棄疾《菩薩蠻 書江西選口壁》)。此詞中的鷓鴣將詩人的哀愁體現得更深,更濃。 普普通通的杜鵑與鷓鴣,或許在現代人生活中很不起眼,可是在古詩人的眼裏,鳥兒卻是舉足輕重的。 喜悦是哀愁的對立面,它與哀愁同是古典詩詞中詩人所要表達的兩類情感。因此,鳥類便是很多詩人寄託喜悦之情的首選意象。
字解未免有旅人他鄉惆悵,或許慘雜忙碌而不得志的哀愁;然而,那濃烈而短暫的夕陽,留給人的總是強大的思緒,恰好在這樣的季節裏,夜未盡散,滿目茫茫。突然想起了遠方的你,就如同耳邊的鷓鴣,揮之不去。我啊,還在這裏默默的奮鬥着,就像當初約定好的那樣,聽到這樣哀傷的鳴叫,不免心中慼慼。還記得當年我們一起雨中泛舟,那樣的煙雨,那樣的水氣,也因為梅嶺這樣小小的距離,而只有我一個人想起了,什麼時候才能再次相聚?知道我此刻因為思念你而愁腸百結,心中鬱郁難平,只希望今晚月光明朗,照耀着遠方的你,保佑你平安。

九子坡聞鷓鴣名家點評

《唐詩紀事》:國初高英秀者,與贊寧為詩友,辯捷滑稽,嘗譏古人詩病雲:山甫《覽漢史》“王莽弄來曾半破,曹公將去便平沉”,是破船詩。李羣玉《詠鷓鴣》“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鈎輈格磔聲”,是梵語詩。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三,“詰曲崎嶇”承“遠人行”;四,“鈎輈格磔”承“鷓鴣啼”。其極寫惡狀,全在“正穿”、“更聽”四字,言正穿如此惡路,再聽如此惡聲;倒轉又是正聽如此惡聲,再穿如此惡路也。抑又不寧唯是,看他起句,又先寫得“落日蒼茫秋草明”七字;又是“正穿詰曲崎嶇路”,又“落日蒼茫秋草明”;“正聽鈎輈格磔聲”,又“落日蒼茫秋草明”,此為惡極之惡極也(首四句下)。哀苦詩自來無逾此篇。看他前解苦,後解更苦,不知其用幾副車輪向肚中盤轉,方始直説到這裏也。言桂江一鷓鴣,梅嶺又一鷓鴣;桂江腸千斷,梅嶺又腸千斷。然則單單隻求放過今宵,此亦大開天地之心者也(末四句下)。看他上解只是一鷓鴣,下解忽然添出無數鷓鴣,真為絕世才子之筆。
《唐詩別裁》:九子坂(按“九子坡”一作“九子坂”。“正穿詰曲”句下)。聞鷓鴣(“又聽鈎輈”句下)。
《山滿樓箋註唐詩七言律》:首句七字,即次句中間之一“處”字;唯先有“落照蒼茫”一觀,便覺鷓鴣之聲愈悲,遠人之情愈苦:此畫家烘雲托月之法也。三四承之,最不堪是“正穿”、“更聽”四字;是此聲非此路猶可也,是此路非此聲猶之可也,今乃悶中加悶,愁外添愁,一至此乎!然此則非又以上句襯下句也。上句是“九子坡”,下句是“聞鷓鴣”,皆題中所有。五六開一步,追思往事:一在桂江,曾聞鷓鴣;二在梅嶺,亦聞鷓鴣。“此時”二字,緊承五六:“為爾”云云,埋怨桂江、梅嶺之鷓鴣;“乞放”云云,哀告九子坡之鷓鴣。“腸千斷”、“白髮生”是互文……不然,則是桂江、梅嶺之鷓鴣,專主斷腸;而九子坡之鷓鴣,專主白髮也,有是理乎哉? [1] 

九子坡聞鷓鴣作者簡介

李羣玉(813—860),字文山。澧州(今湖南澧縣)人。唐宣宗大中年間入長安獻詩,得宰相裴休推薦,授弘文館校書郎。今《全唐詩》有其詩三卷。 [2] 
參考資料
  • 1.    陳伯海.唐詩匯評 下: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05:2572-2573
  • 2.    韓兆琦著,唐詩精講,中國青年出版社,2017.01,第3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