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出十三归

高利贷的一种利息计算方式
收藏
0有用+1
0
指如果去当铺,用10元物品抵押,当期3个月,月息就是1元,每个月需要纳息1元;但在当物时,当押物品价值10元的话,当押店只付出9元,这就是“九出”;客人到期取赎时,却要加收三个月的利息3元,共收13元,所以称为“十三归”。简直血盆大口、重利盘剥。 由此,在生意场上,如果认为对方“吃水”太深、置别人利益不顾的,民间就称之为“九出十三归”。 [1]
“九出十三归”的规矩,当兴起于清康熙年间。据道光《佛山忠义乡志》卷六《乡事志》记载,佛山在康熙元年,“始设小押。时有湖南武生区任贤充军至乡。出其费以押物件,名曰收买旧料,实操平民缓急而月悛之,迄今益多。乡有小押自此始。”当铺行业的兴起,实质是一种抵押贷款。大量的小工业主、小商人或者市民,为了解决经营资金周转的暂时困难,把自己的固定资产抵押给典当行以筹集流动资金,待资金充足后,又可以赎回原物。这样一方面筹措了发展资金,另一方面又可以把固定的资产盘活。因此,典当成为当时佛山工商市民扩大经营的一个融资渠道,对于佛山的崛起非常重要。行通济“九出十三归”规矩的形成,显示了当铺行业在佛山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反映了佛山人对于财富和利润的追求,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佛山作为工商城市的文化特性。事实上,佛山传统的行通济路线,经过了两座神庙和两处市场,也是为了拜神和购物的方便,这其中也有商业和宗教的考虑在内。因此,行通济汇合了佛山的商业文明。 [4]
中文名
九出十三归
解    释
高利贷的一种计算方式
行    业
古“当铺”
利    息
相当于13%的复利月息
起    源
清康熙年间

法律评价

播报
编辑
  • 砍头息禁止:我国《民法典》规定,预先扣除利息的按实际借款金额计算本金 [2-3]。现代法律将'九出'视为'砍头息',并明确禁止预先扣除利息的行为 [2]
  • 利率上限:民间借贷利率司法保护上限为4倍LPR(截至2023年约为13.6%) [3]
  • 法律后果:超出法定利率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可拒绝支付 [2-3]

历史与现代对比

播报
编辑
  • 古代应用:明清时期当铺广泛采用该模式,借款期限通常为三个月,月息为10分 [3]
  • 现代警示:2023年河南某案例中,采用“九出十三归”的放贷者因实际年利率远高于法律规定的上限被判非法经营罪 [2-3]